关于清末民初中小学体育教材演进之研究
2013-06-27赵艳
赵 艳
关于清末民初中小学体育教材演进之研究
赵 艳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清末民初的中小学体育教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1)从途径来看,体育教材的发展经历了由引进到自编的过程;(2)从文体来看,体育教材的编纂从使用文言文到使用白话文;(3)从种类上来看,从单纯的体操教材到女子体操教材的出现。
清末民初;学校体育;教科书;演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清末民初(1840年~1922年)中小学体育教科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首先主要查阅了近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原文或复印稿件,其次分别在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及通过中国知网、百度网站等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阅读了学科类史料汇编、专著和论文。
1.2.2 逻辑分析法 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进行逻辑分析和提炼。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2.1.1 教材 教材一般有两种解释(1)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1]本文采用的是第一种解释意义下的教材即教科书的定义。
2.1.2 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编写的用于体育课程教育的书籍。它是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框架,按照各个项目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逻辑关系来安排教学内容,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受教育人群健康为主要目的。
2.2 西方中小学体育教材引进时期
2.2.1 教会学校对体育教材的引进 教会学校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产物,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密不可分的。帝国主义企图将其魔爪伸向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学校对中国国民进行奴化教育,培养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人才,这样就可以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中国成为其附庸国。
教会学校在教育中针对身体健康提出了一些要求,如教会小学的第一点要求是“使学生得有健全与发育完备之身体,傅其身常健适,并有清洁,合理,活泼,敏慧,与端正之生活。概言之,即与学生以卫生正确之习惯,及游戏之学问是也。”
[2]除此之外,教会学校基本都开设体操一科,相应的也有体操方面的教科书。1877年5月,在华基督教传教士第一次大会召开。会上,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士狄考文提出,教会学校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好的和适用额教科书”。[3]据狄考文的建议,大会决定成立“益智书会”,即“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从此正式诞生了中国近代编译出版教材的专门机构。负责筹备编辑一套初等学校教材,以适应当前教会学校的需要。
这样,益智书会开始出版专门的体操类教材,如光绪十六年(1890)庆丕、翟汝舟翻译的《幼学操身》一书(益智书会本)是我国现在已知最早出版的学校体育教材。[4]此外,益智书会还出版有《幼学操身图说》(时间不详)等。但这本书刊行后,由于当时没有统一的学制,亦没有正式的体育教师,因此显然受到了冷遇。即使当时兴办的一些新式学堂中,基于对西学中之体操的粗浅认识,也是各行其是。根本谈不上注意体操的教授方法等问题,甚至以为体操只不过是学习后的随意活动。
2.2.2 洋务派对体育教材的引进及官方对教材的审定 随着外国侵略的加深,“闭关锁国”以天国自居的清政府开始开眼看世界,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洋务派开始了一些变革,特别是废除科举制后, 1903年清政府颁布并实行了仿照日本教育制度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全盘吸收了日本军国民体育,在洋务派开办的西式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必须课程,内容主要是德国式、瑞典式和日本式的体操和游戏,并规定“凡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必寓军国民主义·······”
在新式学堂出现之前,各级官学所采用的教材是由封建统治者亲自选定或亲自组织编纂的《四书》《五经》等,随着民间自编教科书的兴起,虽然满足了当时新式学堂对教科书的需求,但是同时也导致了教科书质量参差不齐,打破了中央垄断的传统教材局面,甚至危及到清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垄断,清政府就通过教科书编纂控制新式教育的走向,维护清王朝的教育统治。1905年底,清学部成立,并先后成立了大学堂编书处和编译图书局,作为出版统编教材的官方机构。当年,中国第一套由中央官方组织编纂的教科书正式发行,其中包括《初等小学体操教科书》,这套教科书秉承“尊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寄托了晚清政府试图通过教科书来控制社会思想的理想。
“教科书”的一般释义是指按照教学大纲选编的教科书。但在晚清,教科书却是一个泛称,不仅包括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课堂教材,还有着更大的包容量,举凡具有启蒙性质,能够供教学参考,以及许多介绍新知的书籍,都被泛称为“教科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学部第一次对小学暂用教科书进行了审定。在公布所审定的教科书目表中,除文明书局出版的各种教科书外,把李春醲所译的《新撰小学校体操法》和《瑞典式体操初步》二书,暂定为小学体育教科书;作新社编印的《普通体操法》暂定为中学体育教科书。(参阅:《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
2.3 民间自编体育教材兴起时期
2.3.1 学堂教材兴起 1895年,钟天纬在上海开办三等学堂,自行编辑教材,其小学堂功课章程规定:“每晚放学,应令诸生体操,在园中或散步数百,或拍球等戏,”(《上
海三等学堂重刻本》)。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成立,有陈懋治等人编纂“蒙学课本”共三编,当时南洋公学编译馆的许多学术译著虽然没有以教科书命名,但作为公学学生的必读教材在校内使用,也在校外发行,这是我国近代自编教科书的开始。又由朱树人编辑《高等蒙学课本》,翻译格致读本。1898年,俞复等人学习日本办学体制创办无锡三等学堂,自编《蒙学读本》,其中卷2有《早起》《体操》《纸球》等课文。[5]后上海文明书局于1902年印刷出版,不及三年重即十余版。1901年南洋公学第一次印的《(新订)蒙学课本》,其中也有体操科的内容。
2.3.2 坊编体育教材发展 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时,才有了为适应新学制而出版的学校体育专用教材。1902年夏季,俞复、廉泉等在上海创设了文明书局,并在《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前后,按照新学制,印刷出版无锡三等学堂自编《蒙学读本》,不及三年重即十余版,总称为(蒙学)科学全书。在当年末该书局公告中所罗列的二十种数目中,就有由丁锦所编的《蒙学体操教科书》一书。到1904年,又有王肇鋐翻译的《普通体操学教科书》出版。在商务编辑教科书之前,《蒙学课本》和《蒙学读本》都不按学制,不详教法,只能说事近代体育教科书的雏形。出版教科书最多者为商务印书馆。该馆创办于1897年,其后便开始编辑教科书。此外,还有1905年彪蒙书室出版嵩炅著《绘图蒙学体操实在易》,1904年由作新社译的《普通体操法》,1907年左右科学书局出版的中学《女子体操教科书》。
2.4 民初课程标准教科书之兴盛(1912—1913年学制)
民国初期,仍沿袭清末的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1912-1913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仍是仿照日本制定的,在教育部所颁布的中小学“学校令”及其“施行规则”中,把学堂改称学校,规定各级学校开设“体操科”,每周3学时,中学“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兵式体操尤宜注重”。同清末没有多大区别。该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其突出特点是延长了学制年限,肯定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取消了毕业生的奖励出身等制度,使教育趋向平等。
民国建立后,废除了前清学部颁布的学堂章程,并公布审定教科书暂行章程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各种教科书要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前清学部所颁布的及民间通行的教科书中有宗清和旧时官制避讳抬头等字样,应逐一更改,学校一律废止读经等。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教育宗旨加入了“军国民教育”的内容。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以卫国为由确定尚武宗旨,北洋政府的《特定教育纲要》中专门强调,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此后教育部也多次规定,男生要加授兵式体操。这一时期的教科书就有很多关于兵式体操。
这一时期出版的体育教科书主要有:
2.5 新文化运动白话教科书之发展(1922年“六三三”制)
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废弃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白话文明白易懂,读写都容易,不必翻译,因此,当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在其所办得小学自编白话文教材,教授儿童。如主持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俞子夷私自采用白话文自编教材,自行油印,教授初等小学低年级学生。当时民营出版家首先加入一两课白话课文的是中华的《新式教科书》。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的运动达到了高潮,此时胡适等人又提出推行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教育部也不得不提出使用白话文。1919年,北京教育部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级使用白话文,并颁布新式标点符号。次年,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同年4月,教育部又规定又令国民学校文言文教科书分期作废,逐渐改用白话文,截止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至此,文言文教科书渐渐归于淘汰。
3 小 结
(1)从途径来看,体育教材的发展经历了由引进到自编的过程。最初进行教科书编写时,由于我国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当时教育变革的需要,只能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尽管如此,积极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为我所用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之后的自编教材是富有经验的教师根据中国的实际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出来的,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由于学校间是存在差异的,又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从文体来看,体育教材的编纂从使用文言文到使用白话文。教科书使用的语言的变更,是近代教科书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不仅使教科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对其他白话文书籍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此外,教科书的教育工具,白话文教科书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教育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3)从种类上来看,从单纯的体操教材到女子体操教材的出现。中国近代的女学体育经过了艰难的争论和曲折演变的过程,最终统一了人们对女学体育的认识,即女子应该有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女子可以接受任何形式和程度的教育。女子体育的倡导打破了封建文化对女子教育的桎梏,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是近代体育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4.
[2] 高时良.中国教会学校史[M].长江: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3] (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 张天白.我国近代出版体育教科书的早期概况[J].体育文化导刊,1990(1).
[5] 吴小鸥.健康身体——文明之起点,试论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生活方式启蒙[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The End of the Qing Evolution of S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ZHAO Yan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combing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at: (1) The way to look at sports textbooks evolved from the introduction to self process (2) from a stylistic point of view, The codification of sports textbooks from the use of classical vernacular (3) from the type of point of view, from the gymnastics teaching materials to the emergence of women's gymnastics textbook.
The end of the Qing;School sports;Textbooks;Evolution
G807.2
A
1007―6891(2013)01―0009―03
2012-05-16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4000。P.E. College of Suzhou University, Jiangsu Suzhou, 214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