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养老律令》中“孝”的考察

2013-06-26李欣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孝经孝子通感

【摘要】中国的儒家思想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并且直接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形成及发展。作为中国儒家思想中的根本思想即“孝”的观念最初是如何被日本所接受的,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形成及发展的根源。

【关键词】儒家思想;孝;养老律令

一、前言

《养老律令》作为日本最早的文字资料中的重要作品,是我们了解古代日本接受和理解中国传统儒学中的“孝”观念的重要资料。深入了解《养老律令》对我们了解古代日本接受和理解中国传统儒学中的“孝”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养老律令》中有关“孝”的条目

在《大宝律令》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养老律令》,可以说是日本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律令书籍,是古代日本仿效中原大陆先进的律令制度的产物。《养老律令》的大部分条例都仿照了唐朝的律令,尤其是“律”,几乎照搬了《唐律》中的条例。这也是在整理已经残缺不全的《唐律》时,其中一部分内容反而参考了日本的《养老律令》的原因。唐律令中的“令”虽然已经散逸,但通过成书于平安早期的针对《养老律令》的注释书《令集解》可以知道,《养老律令》中的“令”的内容也是以唐律令中的“令”为参考的。

为了尽快建立像中原大陆那样的先进国家,古代日本政府才决定以唐律令为范本制定《大宝律令》以及后来的《养老律令》的,所以《养老律令》中绝大部分关于“孝”的条目很可能只是照搬照抄,其内容本身并不能成为当时的日本对于“孝”的理解程度的证据。只能说通过这些条目,可以知道当时的日本至少是贵族阶层迫切地想要学习中国传统儒学的“孝”观念。因此,要想从《养老律令》中分析当时日本实际上的对“孝”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就需要着眼于当中不同于唐律令的内容。

通常比较受关注的是《养老律令》“学令”中的两条规定:“孝经。论语。学者兼习之”以及“孝经。论语。皆须兼通”。《孝经》历来被儒家重视,甚至被作为儒家十三经之首。同《千字文》一样作为儒学启蒙读物的《三字经》中就有“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始可求”的语句,由此可见《孝经》在儒家经典中的重要地位。从《养老律令》的这两条规定可以知道,《孝经》在被引入日本后,同样受到了很大的重视,甚至明文规定《孝经》和《论语》是学习者的必读书目。不仅如此,编撰于平安初期的《续日本后纪》中有“皇太子始读孝经”口的记载,说明《孝经》很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是日本贵族子弟开始学习汉学时的第一本儒家经典。

其他条目中能体现日本对“孝”的独特理解的内容又是怎样的呢?同样在“赋役令”中有这样的内容:“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闻于国郡者。申太政官奏闻。表其门闾。同籍悉免课役。有精诚通感者。别加优赏。”“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这样的语句大量存在于中国典籍中。可以想见,在已经遗失的唐令中应该也有许多类似的条目,并被《养老律令》所借鉴。比较有意思的是后半句,“有精诚通感者。别加优赏”。何为“精诚通感”?在中国道家经典《雲笈七签》中有“评士再拜受之,言讫书生升天而去,此乃精诚通感之应也”,在另一部道家经典《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则有“至庚辰岁,师请为帝祈福于中岳,精诚通感,太上冥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并冠服符箓”的语句。可见,这里的“精诚通感”的意思是,精诚所至,通于神明,有感于天,从而发生了一些奇异的现象,比如升天而去,太上老君授于驾崩的皇帝“太平真君”的名号等等。《晋书》中则有“吾闻李广利精诚玄感,飞泉涌出”,“唯泣诉昊天,而精诚无感”,也是将“精诚”跟感动上天联系在一起。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来自于《养老律令》的注释书《令义解》和《令集解》。关于“精诚通感”,《令义解》中的注释为:谓。孟宗泣生冬笋。梁妻哭崩城之类。通感也。《令集解》中的注释为:谓。孟宗泣生冬笋。梁妻哭崩城之类”。可见,《养老律令》中的“精诚通感者”的确指因为非同一般的孝行而感天动地,从而发生奇异现象之人。

孝行笃厚,因而感动天地出现奇异现象的记述,多见于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以及传奇、甚至史书中,其中首推孝子传。中国传统儒学主张“孝”为“德之本”,孝悌乃“为人之本”,故而有为孝子立传的传统。根据清代茆泮林所辑录《古孝子传》,大体有《刘向孝子传》《王歆孝子传》《王韶之孝子传》《周景式孝子传》《师觉授孝子传》《宋躬孝子传》《虞盘佑孝子传》《郑缉孝子传》,另外还有杂孝子传,加起来有九种之多。这些孝子传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都带有传奇色彩。除了孝子传之外,其他一些典籍,比如《晋书》《搜神记》等当中也有一些关于“精诚通感者”的记述。所以,《养老律令》的编撰者应该是受到孝子传以及《晋书》《搜神记》等的影响,将“孝行”跟“通感”直观地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带有夸张和传奇色彩的“精诚通感者”当做现实存在写进国家法令中,似乎不是很妥当。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编撰者虽然阅读了以《孝子传》为主的众多的有关“孝”的记载,却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儒学所主张的“孝”的涵义,只是机械地将是否“通感”作为孝与否的衡量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养老律令》的编撰者大量借用儒家典籍中的“孝”,这有力地反映了八世纪中后期律令制下的日本对儒家思想和作为儒家德行之本的“孝”的重视。但这个时期的日本对儒家思想中的“孝”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局限于“借用”,可能还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养老律令》当中关于旌表孝行的条目大多仿效自唐律令,有没有真正实施还是一个疑问。同时,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可能已经将儒家思想中作为孝道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祭祀”同佛教的“超度”等同或者混淆在一起了,故而会认为丧葬之事尤其重要。及至到了平安时期,甚至“孝”这个字本身有时候就可以代表着为亲人所做的“超度”。

参考文献

《万叶集》内容较多将单独讨论,本文暂不涉及.

《养老律令》令·卷第四·学令第十一(5).

《养老律令》令·卷第四·学令第十一(7).

《孝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尔雅》、《孟子》.

春澄善绳《续日本后纪》卷一天长十年庚辰条.

《养老律令》令·卷第四·赋役令第十(17).

宋张君房《霎笈七签》卷七十七方药部四.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

两句话都来自于唐房玄龄《晋书》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

《令义解》(新增补订国史大系)第二十二卷国史大系刊行会1939年一二一页.

《令集解》(新订增补国史大系)(23)吉川弘文馆1966年四一四页.

《论语》学而第一.

茆泮林《十种古逸书·古孝子传》古籍(借阅自国家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王家骅《儒家思想于古代日本人的“孝”道》《日本学刊》(2)1992年.

作者简介:李欣(1982-),女(回),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方向。

猜你喜欢

孝经孝子通感
说通感
通感修辞很美妙
孝顺的定义
孝顺的定义
“蒙以养正”
《孝经》: 以“孝”为中心的儒家经典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孝经》文化负载词英译
理雅各《孝经》翻译研究
久病床前无“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