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考与探索

2013-06-26叶颖蕊姚亦亚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困难探索高校

叶颖蕊 姚亦亚

【摘要】本文在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背景下,阐述了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内涵和意义,并分析了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最后以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为例对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困难;探索

党的十八大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服务”的导向。高校党组织作为构成中国共产党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又是高校党建系统中的最基本单位,不仅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党服务群众的一线力量,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内涵和意义

服务型党组织就是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Ⅲ它与管理型、权力型党组织不同,其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其主题是服务,其方法是简化办事程序和提供贴近群众要求的一站式服务。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强调的是将服务作为明确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之上加强服务,突出服务的功能。

(一)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服务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它在制度设计、机制建设以及行政事务的处理上,将充分尊重和保障师生党员、群众的在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的需要,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二)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的落脚点是“服务”两个字,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落脚点也是“服务”两字。所以服务性是我们党组织自成立起的所具备的天然属性,也是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政党能否获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它服务群众的意愿和质量,这就要求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必须把自己建设成服务型的政党。

(三)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促进高校职能发挥的重要途径。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而这四大功能能否很好的发挥,很大程度有赖于高校党组织服务性的建设情况。高校党组织服务性程度高,与师生党员、群众联系越紧密,党组织的凝聚力就越强,政治核心作用就越能更好发挥。而在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中,作为构成基础的高校党员无疑是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他们应该成为服务型党组织的典范。

二、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一)服务理念问题。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问题是服务型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所有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都应当归结到如何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党员的服务本领,改进党员的服务作风,最终增强自身的服务功能上来。但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党员干部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认识不高,少数党员干部仍就停留在陈旧的思维方式上,还是片面强调管理,强调责任,忽视服务,忽视关怀。

(二)服务能力问题。党员光有服务意识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服务能力是关键。党员服务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效果。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对于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当前不少高校党务工作者还存在着应对新形势新问题能力欠缺的问题。高校有两支不同性质的党员队伍,一个是教工党员,一个是学生党员,这两支队伍服务能力也是有一定的区别,高校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分层次、分重点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党员能力素质。

(三)服务保障问题。一是经费保障不足。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党建工作虽然建立了工作责任制,但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十分明显。各级党建经费保障更显捉襟见肘,基层党组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突出。一般高校内除向基层党组织按每名党员划拨30元的活动经费,以及保障必要的区级党建工作经费外,其它专项党建工作经费几乎就没有了。二是设施保障不足。近年来虽然各高校逐步重视党员活动阵地的建设,如“党员之家”,基本上解决了校级党组织无固定活动场所的问题,但基本办公设施仍然配备不完善,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偏弱。有些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时常因为没有固定场所,需要向其他部门借用场地。

(四)服务机制问题。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是推进高校党建的障碍之一。高校一直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党务系统又经常为党建而党建,与其它部门联系并不紧密。基层党建活动往往范围狭窄,影响面不大,参与支持度不高。在以往的党建实践中不难发现因为组织管理不善、任务不明、考核不严等问题而使得党建工作计划难以在有效执行,党建目标不能很好的实现。

三、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一)深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理念,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前提是所有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让“服务”成为党组织的共同观念,不断增强党员的对服务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党委做法,一方面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不仅让党员掌握政策,熟悉业务,同时也培养情操,锤炼性情,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强化党员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的服务理念。另一面是以开展实际服务行动的方式深化党员服务意识。在校内,组织师生党员开展对三困生(学困生、心困生、贫困生)及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每个分院党总支都会建立动态的困难学生信息库,并组织有能力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顺利成长。在校外,东方学院的各级党组织,会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协助地方开展工作,如法政分院党总支积极组织师生党员参与海宁市司法局的社区矫正工作以及海宁市消保委的消费维权活动等;财税分院每年会与海宁地方税务局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另外还会选拔优秀的师生党员担任海宁中学的“心智导师”,等等。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构建起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二)切实找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提高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要切实找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特色,通过增强针对性,把服务功能做新做实,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具有很强的优势,它立足本地区,能够及时了解当地的人才和技术需求信息,找准为地方服务的切入点。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中,应该以组建服务队伍、做好服务培训、整合服务资源为重点,着力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网络、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强化服务功能。苏州大学利用苏州丝绸业发达的地方特色,该校在蚕丝学科上进行了重点建设,成为国内“唯一的实现了从种桑、养蚕到丝织、印染、服装设计和制作等一条龙的特色学科群,服务了当地经济。东方学院搬迁浙江海宁后,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分院,纷纷结合自身的优势,组织起党员服务先锋队,如信息分院的计算机维护小分队、法政分院的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队、外国语分院的英语培训志愿者服务先锋队等等,他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海宁对应的领域内积极地开展服务性活动。这种专业性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不仅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了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统筹高校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力量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员队伍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情况。所以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优秀党员队伍。东方学院的做法是:一是抓书记,着力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努力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抓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素质,着力建设一支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东方从学院党委到分院党总支,都设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每学期开设党校培训班,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的举行党员干部、党员骨干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三是抓作风,着力打牢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做好服务的思想基础。东方牢牢抓住“创先争优”等活动契机,切实加强党员作风建设,组织评选出了一批师生满意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服务标兵,树立典型引导其他党员不断与先进典型靠拢。

(四)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基层党组织,形成结构合理、服务功能高效的组织架构

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功能,必须要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基层党组织在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组织所必需的层级式结构的同时,要根据服务需要,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体系。在东方学院,部分基层党组织采用“双肩挑”方式,分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党政合一,党建与教学相结合,党政工作目标一致,这样有助于全面统筹工作,减少党政不协调的矛盾,提高服务效能。另外,在党支部的设置上规模不宜过大,人数不宜过多。过大,常会产生人浮于事,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进而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在东方学院一个党支部人数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另外,考虑到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是单一个体行为,它需要整体推动,系统协调,所以东方学院常常借助党政联席会议,协调人、财、物的有机配合,促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五)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规范建设,建立一套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保障、监督及激励机制,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构建基层的党组织的工作体系。从保障机制来看,首要的是经费保障。东方学院的做法是,除了通过党费划拨外,在各分院党建工作也得到了行政经费支持。同时,学院每年都会开展党建专项课题申报工作,对立项的课题予以经费支持。另外,每年学院会对考核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予以党建活动经费奖励。从激励机制来看,学院每年除了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党务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十分注重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宣传,促使更多的党员向优秀看齐。从监督机制来看,每年学院都会对各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予以全院通报。另外东方学院还要求各党支部制订专门的党员考核制度,并将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内。

参考文献

[1]罗福建.高校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障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

[2]杜建雄,韩慧娟,余聪.创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1,(18)

猜你喜欢

困难探索高校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