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矸石梯形条带充填采空区可行性研究

2013-06-26徐春云

金属矿山 2013年12期
关键词:矸石等价条带

徐春云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钱鸣高等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1-3],矸石的井下处理是绿色采矿的关键。矸石回填采空区,不仅能够实现绿色开采,解决矿区的矸石污染问题,而且矸石充填体还可以作为地下结构承载体支承上覆岩层,控制地表沉陷。在能满足控制岩层移动目标的同时,采出传统技术无法回收的煤炭资源,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解决“三下”(建筑物、道路和水体下)压煤、边角煤柱等应受到重视[4-5]。

本研究在对矸石井下分选技术[6-8]、巷采矸石条带充填技术[9]以及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5,10]基础上,提出了梯形条带充填采煤岩层控制的等价采体理论,优化分析给出了梯形条带充填体的尺寸,并分析了采深、采高、充填体尺寸的变化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

1 梯形条带充填采煤岩层控制的等价采体理论

实施采空区充填后,从岩层移动的角度看,就是使实际采出的煤厚降低了。对密实充填而言,等价采高[5,10-12]是指实际采高H减去充填物体的高度H0。以沿工作面方向单位长度采空区作为研究对象,等价采体指实际采出的煤和矸石体积减去充填矸石体积。实际充填工作面上,充填体都要在覆岩下沉作用下有一定的压缩变形量。以固体充填为例,任何固体在破碎状态都有一定的体积松散膨胀量,而在不同的压力下都会有相应的体积压缩量。假设充填固体经最终覆岩下沉压实后的高度为H0,则根据定义,等价采煤高度

如果充填时采空区的覆岩已有一定的下沉量Hc,设充填体从充填到最终压实过程中,压实系数变化量为Δk,则

将式(2)代入式(1),得

如果初始充填时已经充分压实,即压实系数变化量为Δk=0,则从式(3)可看到

如果充填时采空区没有初始下沉,即Hc=0,则可从式(3)得到

假设某采煤工作面宽度为D,以2个梯形充填带作为一个充填周期,一个充填周期工作面向前推进距离为L,实际采出的煤和矸石体积为V,则根据定义,等价采体

采出的矸石用于回填采空区体积:

将式(1)和(6)代入式(7)得:

采用梯形条带充填,如果需要额外煤矸石(固体废物)压实充填到采空区的等价高度为Hs,则根据等体积充填有

由式(9)得

式中,a、b分别为梯形上、下底宽度,且满足

将式(10)其代入式(11),且有a≤b,则每个梯形充填单元上下边长满足

2 梯形充填体尺寸的确定

为了降低充填成本,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1,13-14],提出了条带充填控制开采沉陷的思路:仅充填部分采空区,只要保证未充填采空区的宽度l小于覆岩主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跨距L0(l≤L0),且充填条带能保持长期稳定,就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陷。

未充填区域宽度l≥L-2a,由式(11)得

基本顶岩梁的初次破断极限跨度模型简化为[9]

式中,mt为直接顶的厚度,m;[σt]为基本顶岩梁的许用抗拉强度,MPa;γ为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kN/m3。

对式(13)和(14)进行简化为

将式(15)化简得

根据某作面煤层地质条件,mt为粉砂岩的厚度,取18.31 m,粉砂岩的抗拉强度σt取1 MPa;容重γ取25 kN/m3。

3 梯形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威尔逊通过实验得出从煤柱应力峰值到煤柱边界这一区段,煤体应力已超过了屈服点,并向采空区有一定量的流动,这个区域称为屈服区[13],其宽度Y与采深h和采高H之间的关系为Y=λhH,其中λ=0.004 92。采用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梯形充填方式,由于其长度即采煤工作面的宽度D远大于其梯形等效支撑宽度e=(a+b)/2,可将其视为平面问题,因而可忽略梯形充填体前后两端的边缘效应。

充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13-14]为

式中,c为充填体体黏聚力,取3 MPa;φ为充填体内摩擦角,取32°。

充填体所能承受的实际荷载为

充填体的安全系数s=σs/σp,把式(17)和(18)代入其中得

以安全系数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梯形尺寸为约束条件,通过整数规划,优化得到最优梯形充填体尺寸为a=50 m。b=60 m梯形尺寸按Δ=10 m变化,取采高H=4 m和采深h=800 m,得到如图1所示的采深和采高对安全系数的影响曲线。

从图1(a)可见,开采深度对梯形充填安全系数影响较大。对于开采高度H=4 m的厚煤层开采,以a=50 m,b=60 m梯形充填尺寸的s-h曲线为例,要保证安全系数s≥2的开采,其最大采深hmax=659 m,且随开采深度增加梯形充填体安全系数减小。

图1 采深h和采高H对安全系数s的影响曲线

从图1(b)可见,开采高度对梯形充填安全系数影响较大。对于开采深度h=800 m的煤层开采,以a=50 m,b=60 m梯形充填尺寸的s-H曲线为例,要保证安全系数s≥2的开采,其最大采高hmax=3 m,且随开采厚度增加梯形充填体安全系数减小。

显然,随采深和采高的增大,要保持充填体的稳定性,必须增大梯形充填的尺寸宽度或提高充填体的强度,此时充填成本将会随之增大,因此,梯形充填开采对深部开采的适应性将降低。

分别以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的3个采高为例,对梯形充填和密实充填方式进行比较,绘制如图2所示的梯形充填和密实充填采深对安全系数的影响曲线。

从图2(a)和(b)比较可见,采深和采高对安全系数影响较大,对于同一安全系数的开采,随着开采高度的增加,最大采深在减小。分别以梯形充填和密实充填采高H=4 m的s-h曲线为例,对于安全系数保证在s≥2.5的条件下开采,梯形充填和密实充填的最大允许采深为HTmax=402 m,HMmax=853 m采用密实充填方式最大采深提高了近1.12倍,但密实充填消耗了更多的充填材料。

显然,对于采高较小的薄煤层开采,梯形充填方式能满足深度开采的安全要求,但对于采高较大的厚煤层深度开采,密实充填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图2 梯形充填和密实充填采深h对安全系数s的影响曲线

4 结语

(1)提出了等价采体理论,实现矸石采空区的直接回填,是绿色开采理念的运用。

(2)充填体的稳定性随采深和采高的增大而减小,随充填体截面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3)梯形充填方式适用于采高较小的中薄煤层开采,密实充填方式更适用于采高较大的厚煤层的深度开采,梯形充填条带开采对深部厚煤层开采的适应性较低。

[1]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4):343-348.

[2]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及其技术体系[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1):1-5.

[3] 缪协兴,钱鸣高.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研究现状与展望[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1):1-14.

[4] 王家臣,杨胜利.固体充填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11):1821-1826.

[5] 缪协兴,张吉雄,郭广礼.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方法与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1):1-6.

[6] 董长双,姚平喜,刘志河.井下煤和矸石液压式自动分选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3):54-56.

[7] 钟志平,孔 力,刘文中.煤矸石在线自动分选系统的识别原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0,28(11):27-29.

[8] 丰建荣.煤和矸石井下破碎分选理论及实验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6.

[9] 徐春云.基于岩层移动理论的矸石条带充填采空区可行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3(10):36-39.

[10] 缪协兴.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2,37(8):1247-1255.

[11] 缪协兴.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矿压控制原理与支架受力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报,2010,39(6):795-801.

[12] 缪协兴,张吉雄.矸石充填采煤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24(4):379-382.

[13] 王旭春,黄福昌,张怀新.A.H.威尔逊煤柱设计公式探讨及改进[J].煤炭学报,2002,27(6):604-608.

[14] 郭忠平,黄万朋.矸石倾斜条带充填体参数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1,36(2):234-238.

猜你喜欢

矸石等价条带
矿井矸石山环境危害与防治措施分析
基于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矸石山注浆钻孔布置方案研究
等价转化
矿山矸石绿色充填系统设计及参数研究*
n次自然数幂和的一个等价无穷大
基于条带模式GEOSAR-TOPS模式UAVSAR的双基成像算法
收敛的非线性迭代数列xn+1=g(xn)的等价数列
基于 Savitzky-Golay 加权拟合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条带校正方法
环Fpm+uFpm+…+uk-1Fpm上常循环码的等价性
刍议堤坝下矸石不升井充填采煤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