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06-26颜小燕沈建文
颜小燕,沈建文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家庭体育是人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起点,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基础[1]。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是家庭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以满足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亲子活动的重要形式,对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有着特殊的作用[2]。以安徽省5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为调查对象,对该类家庭亲子体育活动进行研究,旨在为城市社区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安徽省合肥、芜湖、淮北、蚌埠和铜陵5城市中的958户3~6岁幼儿家庭为调查对象,对城市社区该类家庭亲子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参考王凯珍[3]等人的研究成果,并征询了5位专家(3位体育学教授和2位社会学教授)意见,设计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效度和信度分别为0.85和0.87,均符合社会学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5座城市13所幼儿园中发放的1 000份,回收983份,剔除无效问卷25份,得到有效问卷958份,有效率95.8%,并运用SPSS11.5软件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应该说明的是,在选择13所幼儿园时充分考虑到幼儿园的性质和资质,其中公办幼儿园7所、民办私立幼儿园6所、省一类一级幼儿园8所;问卷由幼儿教师统一讲解、发放与回收,问卷由幼儿父(母)亲自填写。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诱发和维持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内部心理动因。体育活动行为是练习者内在动机激发的结果,它决定着练习者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倾向性、活动强度和坚持性[4]。表1显示,增强体质(84.9%)是幼儿家长开展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其次是培养亲情关系(56.7%)。可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具有强健体魄的重要性,尤其在幼儿阶段,幼儿体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随之也加强,免去在孩子的健康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经费。另外,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城市家庭,父母工作忙、时间紧,没有充裕休闲时间与子女共处,缺乏亲情,因此,通过开展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来培养与维系这种亲情关系、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和力。
表1 幼儿家长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动机一览表(N=958)
2.2 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频率与时间
表2可见,幼儿家庭开展家庭体育亲子活动的频率多数为每周2次,占调查总数的48.2%。表3表明,每次锻炼时间则集中在0.5~1小时之间,占调查总数的50.4%。
表2 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频率一览表(N=958)
“每次体育锻炼时间是反映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人们体育锻炼持续性特征”[5],在不考虑活动强度和频率的前提下,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是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半小时[6],有84.1% 的家庭每次活动时间均达到半小时以上,这与体育锻炼“持续性”特征相吻合,可见,多数幼儿家庭每次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均达到一定地锻炼效果。另外,“体育锻炼频率是衡量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经常性的重要指标”[5],在不考虑活动强度和时间的情况下,一般认为,每周活动次数以不少于3次为宜[6],但有59.3%的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未能达到。这可能在“经常性”指标的检测中反映出不足或欠缺的问题,但从体育锻炼科学性本身讨论,任何涉及到人体活动的检测指标,很难说一周几次就具有科学性或它本身具有严谨的科学依据[7]。应该提倡的是,幼儿家庭在开展亲子体育活动的频次上无论多与少,均是一次具有亲情意义的家庭体育活动。
表3 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一览表(N=958)
2.3 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场所
表4表明,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居住小区场所、公园广场和学校体育场所。分析认为,首选居住小区场所,这可能因父母亲“时间紧、家务重”等缘由,使得父(母)亲选择居住小区这种出行方便、离家近的锻炼场所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其次,选择公园广场,这表明父(母)亲为了充分迎合幼儿喜欢去公园游玩的心理特点和公园里有适合幼儿锻炼的体育器械、设施,便于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开展。而选择学校体育场所,这可能因父母基于学校不仅有着优越的人文环境,而且具有着较大的活动空间,非常适于幼儿锻炼和成长等因素考虑。
表4 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场所一览表(N=958)
2.4 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项目
就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项目来说,选择什么样的项目看似与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有关,实则与家庭成员—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相关。表5可见,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较高的前3位依次是球类(羽毛球、乒乓球、羊角球、小型篮球和足球等)、跑步类和棋类(象棋、围棋、跳球等)。从项目性质看,体现父母主要选择趣味性和智力性的项目。球类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幼年儿童的欢迎,而棋类项目则对幼儿的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常常是父母亲首选的项目。从项目特征看,体现项目的集体性和简单性。球类项目需要有伴,不管羽毛球,还是乒乓球、篮球和足球等项目至少需要两人参与,甚至多人,这非常适合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跑步类项目简单、易行且对体育器材、场地要求不高,也深受父母亲的选择。
表5 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项目一览表(N=958)
3 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
表6反映,制约城市社区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缺少对体育健康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等;客观因素主要有:工作繁忙缺少闲暇时间、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不足、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体育健身技术指导等。城市社区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制约因素中比重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工作忙没时间、缺乏体育场馆设施和缺乏科学指导。
表6 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制约因素一览表(N=958)
分析认为,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的幼儿家长正处于事业的发展阶段,工作压力大,事务繁忙加之承重的家务负担,导致闲暇时间缺乏,是制约开展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位居第二位,这主要是由于无论社区的体育健身器材,还是公园广场、营运体育场所和学校的运动器材,多为成人设计的,很少考虑到未成年人群;而缺乏科学指导,是表明城市社区指导员不足,开展体育知识、技能指导、宣传、讲座有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培养亲情关系和养成锻炼习惯等。
4.1.2 城市社区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小区场所、公园广场和学校体育场所等,项目主要是以球类、跑步类和棋类等为主,开展的频次多为每周2次,每次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0.5~1小时区间。
4.1.3 制约城市社区幼儿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幼儿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缺乏体育场馆设施和缺乏科学指导。
4.2 建议
4.2.1 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和推进带薪休假制度,为幼儿父母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幼儿家庭应提升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意识,尽可能地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开展家庭亲子体育活动。
4.2.2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社区体育投入的力度,建设适合于婴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相关科研部门应注重研发适用于幼年儿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体育锻炼器材。
4.2.3 政府应加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化体系,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定期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体育活动,使家庭体育活动常态化、合理化、科学化。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志雄,王凯珍.北京市幼儿园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例[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
[3]王凯珍,周志雄.北京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现状[J].体育学刊,2010,17(10):56-58.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吕树庭.社会结构分层视野下的体育大众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93-98.
[6]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沈建文.城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锻炼特征分析——基于“7种家庭类型”的实证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