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测在血液病早期检查中的作用

2013-06-23马文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血液病单核细胞血常规

马文昭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临床检测在血液病早期检查中的作用

马文昭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 通过临床各项检测的实际应用对其在血液病检查的作用进行探究,从而有助于血液病的治疗。方法 通过我院近段时间收治的 343 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实验组 172 例,进行临床检测;对照组 171 例,不进行临床检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在进行临床检测后对和治疗效果作用明显。结论 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对于血液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临床检测;血液病;早期检查;临床效果

血液病确切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环境污染中的食品污染,如残留化肥或农药超标的瓜果蔬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以及水源和大气污染都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使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一种现代病。

血液病常用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白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分析、血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检查、免疫学检查、骨髓病理活检、相关酶学检查等等。通过这些临床检测,可以得知患者的病理变化、病情发展或病因等,为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43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其中实验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343例血液病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实验研究对象343例血液病患者都是由我院近段时间进行收治的,其中男152例,女191例,年龄7~68岁,平均年龄34.2岁,所患血液病类型具体如下:红细胞疾病126例,白细胞疾病168例,出血性疾病44例,骨髓增生性疾病5例。

1.2 方法

对于实验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白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分析、染色体核型检查四项检查项目[1]。对于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血液病相关的临床检查,只根据血液病早期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3 效果观察

通过两组患者的血液病确诊情况来对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数据处理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SPSS13.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当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进行临床检测的实验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说,临床检测对于血液病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讨 论

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等。

临床检测是观察血液病的一种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临床检测能够提供有价值并准确的检测结果。血液病患者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血细胞质和量发生异常,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等临床检测,临床医师就能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防止漏诊、误诊发生,延误治疗。

3.1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检查对于血液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以下几点意义:①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在血常规检查中,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就应考虑脾功能亢进症存在的可能性,并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因为大多数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②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导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血常规检测有助于确诊。③对有无其他细菌感染进行判断。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这时就有可能合并其他细菌感染。④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2]。因为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中必须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以利于医师选择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3.2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进行白细胞检测具有以下临床意义:①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在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以及各种中毒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增高。而在某些传染病、血液病、放化疗及其他如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会减少。②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在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某些血液病可见其增多。而减少多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伤寒、副伤寒等病。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③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以及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可见其增多。减少一般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3]。④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除吞噬细胞和异物外,又能吞噬原虫及具有类脂质包膜的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常见单核细胞增多。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3.3 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骨髓检查可用于白血病、各种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减少等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②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的骨髓培养,通过骨髓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的阳性率。在疟原虫和黑热病原虫感染时,通过骨髓检查有助于发现原虫并明确诊断。③骨髓是许多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通过骨髓检查,如发现有相应的肿瘤细胞,可以确定某些恶性肿瘤发生了骨髓转移。④骨髓活检术因其具有取材大,可以保持骨髓结构,便于病理诊断等优点,对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累及骨髓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因此,骨髓干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检查、骨髓细胞免疫学分型试验等也常常应用骨髓检查。

为了使患者早起确诊,早期治疗,在临床检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必须重视临床检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检验仪器,但不过分依赖相关仪器。分析检测时,按要求选用标本,正确分离和保存标本,采用正确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能够结合临床知识和经验正确解释检测结果。②制定严格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血常规检测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③检验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检查中必须严格操作,认真规范。

总的来说,通过本研究可以得知,临床检测对于血液病患者的确诊及以后的治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摆脱病魔的干扰,医务人员在对其进行血液检测时,应严格规范自身的操作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1]郭晓楠,林凤茹,任金海.2007年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进展[J].临床荟萃,2008,23(8):537-539.

[2]陈辉树.血液病骨髓活检病理诊断[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4 (5):321-324.

[3]陈辉树,杜心垿.我国血液病理学研究50年的回顾[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51(9):553-555.

[4]张时民.血常规中红细胞参数的诊断价值和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1,29(11):23-24.

R552

:B

:1671-8194(2013)08-0244-03

猜你喜欢

血液病单核细胞血常规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