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2013-06-22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乔兵

财经界(学术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低收入城乡居民

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 乔兵

在十八大上,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收入倍增计划”关系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矛盾突出,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内容就是对我国居民收入进行研究,发现其计划实施难点,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以利于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我国居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的增长,尤其十年,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居民收入也有非常显著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1年的21809.8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3元。但是与此同时,在居民收入方面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收入水平不高。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2012)经整理而得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居民收入总量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总体上还处于很低水平。从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份额占GDP比重较低,由图1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到2011年下降到最低点,城乡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分别为62.0%、19.8%。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极低,农村增收困难。

(二)收入差距逐步较大

我国居民收入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日益严重,这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具体而言,我国收入差距日益拉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在2011年,比值已经达到3.13。实际上,城乡收入差距远远高于这个数值,因为在农民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必须作为下一年度的生产性投入,而城镇居民拥有一部分隐形福利收入。区域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其经济增长速度不尽相同,因而导致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东、中、西人均收入比为1.44:1:0.99。行业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行业与收入最低行业的差距已经扩大到15倍,居世界第一位。垄断性企业的员工收入远远高于非垄断性企业,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三)我国居民收入结构单一,增收后劲不足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我国城镇居民长时期收入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对我国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城镇居民收入出现多元化,但是仍没有扭转其工资性收入占绝大比例的局面。农村方面,农民收入主要以经营性收入为主,但同时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从1990年的14%上升到30.1%,这与大批农民工进城有关。但是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水平来说要低的多。从表1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比重都较小,201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71%和2.32%。居民资产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二、实现我国收入倍增计划的难点

针对当前我国收入状况,党中央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对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制约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才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增收。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收入倍增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是实现我国到2020年收入倍增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能否保持快速增长是很困难的。

(二)如何降低低收入群体规模

收入倍增计划实现的最难解决的是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因为低收入群体所占的资源匮乏,增收的门路不广、渠道不多,低收入群体成为城乡居民增收的“瓶颈”。因此,实现全民收入翻倍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解决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降低低收入群体规模。

(三)如何调整好职工与企业利益关系

通过对我国居民收入来源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同时,由于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比例逐步提高,到2011年,已经达到30%。因此,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能否大幅度提高决定我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能否顺利实现。而工资的增长就会提高企业的成本,还会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因此,在不引起企业成本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推动工资的提高是个很大的难题。

(四)如何实现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减少收入差距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正逐步扩大,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昨天在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严重,如何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同时,逐步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三、实现我国收入倍增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居民收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实现收入倍增难点的剖析,有效实现收入倍增计划,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突破难点,克服各种制约因素,具体如下:

(一)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

在继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拓展收入分配方式,提高工资性收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着力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促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信息共享制度

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打破城乡户籍制度,加强对城乡信息交流,建立城乡就业信息平台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实现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通过城乡经济社会互动交流,整合城乡各种优势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

(三)拓宽居民收入渠道,着力多方面增加居民收入

放宽创业门槛,加强对创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鼓励城乡居民的创业;同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此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合法收益,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四)优化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居民收入的倍增

首先,完善征集考核制度,把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政绩激励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把民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同时,加强对政府开支的监管,减少政府官员的公款吃喝、公务交通方面的开支,把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工程,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而实现居民收入的倍增。

[1]江建平 张云天.实现江苏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之重点、难点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

[2]黄祖辉.居民收入倍增的难点与现实路径[J].改革,2012

[3]崔新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制约因素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

[4]刘丹鹤 王洋.中国居民收入现状及展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5]徐勇.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低收入城乡居民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娶低收入老婆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