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3-06-19崔琰
崔琰
【内容摘要】我国的民族舞蹈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传承与地区特色发展的重要体现与承载体。文章立足国内高校民族舞蹈基本教学特点,分析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认为我国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教学应加强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特色民族舞蹈教学,同时拓宽教学视野,提升民族舞蹈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 民族舞蹈 教学现状 对策
一、民族舞蹈教学概述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目前以师范类高校为主,在一些中职和中师教学中也比较常见。国内院校中的民族舞蹈教学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艺术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为主的各级学校纷纷设立民族舞蹈专业,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积淀与教学实践工作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良好综合素养及舞蹈表演能力的艺术人才。但是,舞蹈专业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课程的发展。
民族舞蹈又称作传统舞蹈、土风舞,民族舞蹈教学工作通过对民族舞蹈肢体动作、器具操作等的阶段性教学,融入民族地方风土人情与舞蹈表演特有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与地理特点、历史文化、饮食与服饰特色、传统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在特定的音乐及舞蹈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各种民族舞蹈基本表情、肢体动作、技艺结合表演方式的同时,学会将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融合到舞蹈表演之中,实现舞蹈表演能力与人文素养、爱国情怀的相互促进。
二、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发展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学创新、人文化与个性化、舞蹈教学情感承载等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教学工作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主要存在教学面较窄、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受现代舞冲击严重、人文关怀与多样性不足、难以体现民族新生活等问题。
(一)教学面较窄
我国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地域文化与舞蹈艺术,为民族舞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国内高校民族舞蹈实际教学受校内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就业限制等方面影响,并未实现全面化的民族舞蹈教学,多数高校仅仅实现了单种或少数种类的民族舞蹈教学,致使学生民族舞蹈全面学习与艺术素养综合培养受限。
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多有交融,同种民族舞蹈往往发展为多种形式。例如,彝族、白族与傈僳族都有“打歌”类舞蹈,但由于三个民族所处地域不同,各自的民族文化与舞蹈艺术也不尽相同。傈僳族和彝族的“打歌”表演更加注重脚步动作,而白族“打歌”表演则呈现歌、舞、曲融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这就要求舞蹈教学中将此类舞蹈细化,但国内高校并未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另外,国内民族舞蹈教学还有过分偏重舞蹈技能教学,弱化舞蹈艺术欣赏的缺陷。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作为民族舞蹈教学主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资源直接挂钩。我国民族舞蹈教育起步较晚,教学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高校存在民族舞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不足、软硬件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难以实现舞蹈教学信息化与个性化。另外,国内民族舞蹈教学还呈现出教学资源配置盲目性的特点,这种现象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还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三)受现代舞冲击严重
近年来,国内民族舞蹈表演与教学均受到西方现代舞蹈的影响,一些师资力量薄弱、民族舞蹈教学基础不足的高校盲目借鉴现代舞风格,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核心,在教学和作品创作方面淡化了民族艺术特有的韵味。如何在融合现代舞技术技巧的前提下,更好地突出民族舞蹈的特点,彰显民族文化的精髓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人文关怀与多样性不足
过分重视单纯的技能教学是国内民族舞蹈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缺陷。很多高校并未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与地理特点、历史文化、饮食与服饰特色、传统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仅仅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民族舞蹈基本表情、肢体动作、技艺结合表演方式,致使民族舞蹈教学面临“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
(五)难以体现民族新生活
在高校的民族舞蹈教學中,如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显得陈旧,固定的组合一教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并未将民族舞蹈的动作教学、文化环境教学等与各民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削弱了民族舞蹈的实际意义。
如藏族舞蹈的教学,一直强调的是三道弯,要屈膝、塌腰、提臀,以展示农奴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生活状态。如今的藏族人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农奴了,体态和动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地方也已经城市化,新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各方面的变化,在当今的教学中很难体现。另外,大多数院校的舞蹈艺术教育中都缺乏采风课程,缺乏第一手的调查材料,使得民族舞蹈的教学一直停滞不前。
三、民族舞蹈教学对策
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教学工作应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特色民族舞蹈教学,拓宽教学面。
(一)课程设置专业化
将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与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作为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民族舞蹈技能多种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特点,规范民族舞蹈课程设置。
例如,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可根据学校既有的教学经验和其他学校成功的教学案例,广泛设置各民族代表舞蹈课程,如以蒙古族的《奔腾》等代表性舞蹈、新疆地区《赛乃姆舞》为代表的西域风格舞蹈等,根据学生实际舞蹈基础及学习能力安排好主干课程之后,根据各阶段主干课程配备相应的教材、指导教师及服装道具,教材的选择既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还应具备足够的时代感。
另外,改变以往“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将不同阶段的理论课程与训练、创作课程穿插安排,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创作课程都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同时将舞蹈案例穿插进日常教学中,提倡理论、实践、创新、案例融合教学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开发与利用师资资源是改进国内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学校应根据既有的教学计划科学拟定师资资源改造计划,积极从各艺术团体、高校引入有足够的资质与实践教学经验的舞蹈教师,聘请专业的舞蹈专家、学者入校开展讲座或实践创新交流活动,为校内师资注入新的力量;根据既有的课程设置、教师资质、年龄和特长进行师资力量合理配比,为骨干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研讨、体验机会,多方面促进师资资源优化。
引入和强化师资资源的同时,注重教材资源与道具资源的开发利用,注意选取典型的、适当高于学生现有舞蹈基础的教材;服装的选取以传统民族服装为主,如为蒙古族的《奔腾》等代表性舞蹈配备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马鞭,为《珠穆朗玛》等藏族舞蹈教学提供具有藏族风情的长袖,切实优化学习与实践条件。
(三)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
民族舞蹈不是单纯的肢体、表情表演上的技能体现,而是民族文化与情感的高度浓缩,建立在浓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基础上的舞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由“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
以藏族歌舞《母亲》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首先了解此类民族舞蹈的创作背景、藏族人民生活状态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时刻穿插民族情感与文化,才能帮助学生跳出单纯模仿学习的误区,在充分了解藏族风情与舞蹈背景的前提下,带着强烈的情感共鸣进入到舞蹈学习之中。可见,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文化与艺术情感的传递应在理论、实践课程开始之前就充分展开,还应穿插于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才能起到活跃教学气氛的效果。
(四)强化特色舞蹈教学
以目前国内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实力来看,受师资队伍、教学时数和硬件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大而全的方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教学工作应把握民族舞蹈的重点和特色,在学生掌握常用民族舞蹈特点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主要动律、步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应通过课件让学生学习其敏捷的动作与步伐,重点学习翻腕及抖肩、挥手动作,在此基础上将抖肩的主要动作部分划分为碎抖肩、甩肩等动作。还应根据舞蹈中与情绪变化相关的动作进行重点教学,抖肩、扬鞭和飞舞等舞蹈动作都是情绪高昂之时的代表性动作。
(五)拓宽教学面
改变以往常规舞蹈动作、理论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教學方式,开拓眼界,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积极模仿舞蹈动作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经典视角及自身视角鉴赏不同的民族舞蹈、大胆创新表演。
鼓励学生培养时代精神,积极鉴赏和模仿有艺术突破的当代民族舞蹈,如以形象生动的舞蹈动作、华丽的服装而大受欢迎的《孔雀舞》,以浓重的生活气息、优美流畅的舞蹈动作以及创新的、带有民族风情的服饰而闻名遐迩的《母亲》,以及20世纪末将欢快明朗的音乐节奏、柔美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融于一体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各类代表性民族舞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
结语
我国民族舞蹈教学已成为培养专业舞蹈表演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教学工作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主要存在教学面较窄、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受现代舞冲击严重、人文关怀与多样性不足、难以体现民族新生活等缺陷,新时期的舞蹈教学工作应着重加强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特色民族舞蹈教学,同时拓宽教学面,使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真正适应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在传承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爱国情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利敏.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及研究——以广西百色市若干中小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2]李开沛.民族地区高校舞蹈类专业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7—161.
[3]宋积萍.少数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08—110.
[4]惠妮.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167—167.
[5]孙爱莉.社会变迁对民族舞蹈发展及其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4):189—190.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