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花花叙事曲》的结构塑造与戏剧性音乐表达

2013-06-19张博雯

艺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戏剧性

张博雯

【内容摘要】知名作曲家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风格编创了《兰花花叙事曲》,在二胡弓弦婉转的表述中起始,形象地塑造出一位天真质朴的农村姑娘兰花花,乐曲以展开敘述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抗争不幸婚姻和不向封建势力低头的动人故事。整首曲目将中国地方音乐与西方奏鸣曲式相融合,对于音乐结构塑造和主题重现的把握恰到好处。

【关键词】叙事曲 结构塑造 情节特点 戏剧性 音乐语言 主题乐思

一、 全曲音乐结构的解析

《兰花花叙事曲》音乐结构规范,作者分节选段将整体布局、强烈的结构造型感和由远及近的结构进行勾勒,将戏剧性的故事用叙述性的音乐形式结构展现。

首先,乐曲引子进行充满了悠扬舒展的散板主题,二胡用信天游的演奏模拟笛声,像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望着黄土红日,缓慢地吞吐烟圈向人讲述。二胡长弓缓缓进行和自然滑音巧妙运用,将听者引入辽阔无垠的陕北地区,给故事情节的展开以无尽的猜测与想象。

接下来在呈示部中,主部主题舒缓地展开,民歌的主旋律带人走入一个宁静的山村,村中的美丽姑娘兰花花善良质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喜欢她,旋律柔美、悠扬,无不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逐渐明朗;副部主题转为跳跃欢乐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兰花花灵巧可爱的一面;结束部描绘了兰花花与心上人爱情的萌动与甜蜜的约定,运用长弓与爽朗的自然滑音结合,体现了主人公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敢爱的性格特点。

此时,戏剧性的发展随着全曲的主线延伸,呈示部呈现于听者的仅仅是故事开始的风平浪静,而展开部则笔锋一转,开始演绎曲折的故事情节。开头两个低音的突然震颤使旋律紧绷,预示着故事的发展变化:父母的逼迫、婚姻的不幸,让兰花花悲痛万分,她在恸哭后决定奋力抵抗。展开部的这段内心独白颇为震撼,旋律的速度和力度都随着情节的变化减弱减慢,听者似乎感受到其心中油然升腾的怒火。人物内心深处的呐喊在这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在音乐进行中逐渐明朗:兰花花不仅善良质朴,还有着与封建势力坚决抵抗的勇气和坚毅的品格。紧接着的出逃段落由二胡快弓与短弓相结合的形式演绎,使听者的心也随着旋律的不断起伏与人物的命运相连。但随后悲愤长弓的出现,告知了一个不幸的结果——出逃失败,被逼上绝路的姑娘在生命的最后无助地呐喊,远方乡亲的呼唤声和近处恶人的咄咄相逼声更衬托了兰花花绝路之余的呐喊的力量,其宁死不屈的灵魂深处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慨和对自己一生悲惨命运的最后挣扎。二胡连续重复重音符将乐曲层层叠进推向悲愤交加的绝望高峰,激烈的情绪在旋律中排山倒海地展现,最终以广板乐段渐渐黯淡下来的音符宣告兰花花命运的悲剧结束。

引子和再现部的相呼应,回归到故事伊始,听者被旋律带领着从故事中慢慢回过神,人物形象依旧随着主题乐思千回百转地萦绕,此时,音乐衬托听者内心的幻想而结束,最终将故事定格在听众心中。

二、内容的戏剧性安排

黑格尔解释戏剧性时说,“真正的戏剧性在于情节中人物自述出彼此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物性格和情感分裂之中的心事话”,即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安排产生了戏剧性冲突,引起听者共鸣。《兰花花叙事曲》完整地构建了戏剧性的结构,对于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典型形象和与主人公有关联的具体事件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描绘,用音乐这一特殊语言慢慢构建故事。

(一)情节冲突

音乐的情节冲突在整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设计了最重要的两个冲突点作为引出乐曲戏剧性的关键。首先,在F调转降B调的段落:先前如歌地描述与情人私定终身的情景,作者笔锋一转,继而出现了紧张的情节冲突。音乐走向呈猛然下降趋势,此时达到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预示着下面情节的骤然变化。F调乐段开头重音是情节冲突的关键点,仔细品味这一连串的重音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张力在不断扩大,自由的散板也增添了两段连接时产生的紧张感。

第二次明显的情节冲突是在兰花花被抬进周家时内心独白的段落。段落开头缓慢长音进入,使乐曲显得极其黯淡,加以半始半终的滑音与打音,此时表达的是人物内心的痛苦,运用二胡丰富的表现技巧,将主人公哭泣和失神的情景生动地展现,随后音乐力度的增强与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典型节奏的运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斗争。空拍的适当运用,生动地体现人物在抉择时稍有停顿的叹气情节,更具艺术感染力。可以说,作者对细节的巧妙设计为后面的人物“出逃”段落很好地埋下了伏笔。

(二)音乐情感的把握

《兰花花叙事曲》对于运用音乐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把握十分精彩。如兰花花出逃失败后内心的愤懑与乡亲们焦急的呐喊该如何用音乐语言来表现?作者此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三组三连音与连续重音相结合,推动旋律层层进展,刺激着听者的感官,音乐色彩达到情绪最高点后又随着主人公跳崖悲剧收场的情节变化继而渐渐黯淡。其次,全曲最引人入胜的出逃段落,作者运用急切的短音与长弓相结合的形式展现逃跑时主人公期待出逃成功的心情,分别加入打音与后倚音,形象地使兰花花找到机会逃出周家时的脚步声与激动又后怕的心情交织体现。随后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与小切分音连线的演奏,让人联想到恶人穷追不舍和兰花花由于害怕而不稳定的脚步,接下来加入主题乐思的广板保持着和前面情绪相同的节奏,此时演绎的是乡亲的担心和兰花花满怀希望奋力逃跑的情景,为随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平稳连接了上段D大调的快板与后段A大调的快板,使听众情绪更好地过渡,避免音乐持续紧张,给人情绪缓和的机会。最后,运用存在不和谐变化音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级进,表现人物的情感即将升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随着有层次的旋律逐渐柳暗花明。

至此,这首条理清晰的乐曲已经完整呈现出其应有的方整结构和旋律走向,音乐情感的把握和情节冲突使其锦上添花,极具艺术效果。此曲将结构的塑造和戏剧性相结合,将主题乐思层层展开,将古典和西化串联,成功演绎了动听的旋律,让人深思、回味。

作者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音乐学专业在读学生

(责任编辑:贺秀梅)

猜你喜欢

戏剧性
长春花蓝+玉米黄
戏剧性CIRCUS
真实的戏剧性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试析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的戏剧性因素
《悟空传》戏剧与文学的跨界叙事
悬疑、人性与戏剧性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不可思议的面具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