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常用退热药应用剂量分析
2013-06-18万正兰吕台中
万正兰,吕台中
药品的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属于不合理用药。儿科用药缺少适宜的剂型、品规和科学折算的标准与方法,导致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儿科用药中最突出的问题[1]。在儿科住院患儿中,发热居第一位[2],退热药的应用较为普遍,为了解我院儿童退热药使用剂量的合理性,笔者对常用的几种儿童退热药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HIS系统中导出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儿科住院患者使用了退热药的病历号,登记每份病历中患儿的年龄、体重、使用退热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等信息,与药品说明书标识的用法用量项进行比对,并参考《新编药物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以下简称《须知》)及相关的用药指南,分析几种常用退热药用法用量的合理性。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使用了退热药的儿科病历352份,男 187例,占 53.12%;女 165例,占46.88%。年龄最大12岁,最小40 d。
2.2 各种退热药使用频次及比例 所抽查病历中,使用了8种退热药,每份病历中均存在先后使用2种以上退热药的情况。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羚羊角滴丸(56.25%),其次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和布洛芬混悬滴剂(54.83%、49.43%),见表1。
表1 8种退热药在病历中出现的次数及比例
2.3 退热药单次剂量超说明书的比例 352份病历中,退热药使用剂量合理的病历数为159例(45.17%),其余193例病历(54.83%)中均存在一种或多种退热药使用剂量不合理的情况。所抽查病历中,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和小儿清热宁颗粒使用剂量均符合说明书规定。见表2。
表2 病历中退热药单次应用剂量超说明书情况(次,%)
2.4 退热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352份病历中,有1例患儿出现轻微的胃部不适,另1例患儿出现皮疹,未见肝功能损害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从表1可见,羚羊角滴丸及对乙酰氨基酚栓是退热药中用量排在前列的品种。究其原因,可能与临床医师认为中成药及局部用药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故使用时的随意性较大有关。用量分列第3、第4位的是布洛芬混悬滴剂和布洛芬混悬液,据国内外研究,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适于儿科临床应用。
3.2 从表2可见,超说明书剂量最多的品种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及羚羊角滴丸,其次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布洛芬混悬滴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2.1 药品说明书标识剂量与《须知》和《新编药物学》不一致 有些药品说明书中虽有儿童用药的准确剂量,却与其他参考资料中的剂量标识有差异。如:对乙酰氨基酚栓说明书标识1~6岁儿童1粒/次,塞入肛门内,而《新编药物学》中标识为3~6岁小儿,0.15~0.3 g/次(即1~2粒)。本院临床医师往往按照后者标准,对于<6岁的儿童有时1.5粒/次,甚至2粒/次。
有些药品说明书中无儿童用药的准确剂量,仅提示“小儿酌减”。因此,医生多凭经验用药,或参考《须知》中“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用药剂量表(简称《折算表》)”进行折算,或参考儿童用药的资料书。但不同方法得出的剂量信息有时存在较大差异。如:羚羊角滴丸说明书中成人的用量为10粒/次,2次/d,对于6~9岁的患儿,如按照《折算表》计算,其单次用量应为4~5粒,本次调查发现该年龄段的患儿单次用量均达到6~10粒。
3.2.2 药品说明书标识剂量与专家共识[3]不一致 有些药物在临床的使用剂量虽然超出药品说明书标识剂量,但其在专家共识中已有明确剂量。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说明书中对于1~2岁(体重10~12 kg)的儿童,单次剂量应为 0.5~1.0mL,而本次调查中记录的最大单次剂量达1.5mL,超说明书剂量,但临床医师是按照专家共识中的每次10~15 mg/kg计算,则上述体重范围的患儿单次剂量用为1.0~1.8mL。
又如:布洛芬混悬滴剂说明书中对于12~23个月(体重8.1~12.0 kg)的儿童,单次剂量为1.875mL,在本次调查中,临床医师常开具1.25mL/次,这个剂量小于说明书的用量,但仍符合专家共识中推荐的5~10 mg/kg范围。
上述案例中,均存在超说明书剂量用药的问题。用药剂量过大,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剂量过小,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药品说明书上标识的用药剂量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安全且有效的剂量,对于儿童患者这个特殊的用药群体,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特别谨慎,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用药。
3.3 退热药使用风险 小儿退热药的使用风险,一方面是给药剂量的不准确,另一方面是对于退热药的重复使用[4]。一般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影响药物毒性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剂量[5]。如: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致小婴儿多脏器功能损害[6];布洛芬是WHO推荐的>2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和剂量成正比,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另有关于小儿重复使用退热药导致虚脱的报道[7]。
4 结语
儿童退热药的安全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儿童发热多由感冒引起,又多为病毒性感染,中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其不良反应较小,病情较轻时可适当选用,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药味口味差、一次用药量较大,使患儿服药依从性差。目前认为,最适于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解热镇痛药,可采用交替给药的方式退热,增加退热疗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多数药物极为敏感,选择最佳的治疗剂量,在儿童用药方面尤显重要,可根据儿童年龄、体重计算药量,避免用药过量或过频。
[1]张伶俐,李幼平,曾力楠,等.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25-128.
[2]倪明.小儿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0-41.
[3]陈爱欢,陈慧中,陈志敏,等.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42-446.
[4]张昊,赵频,武志昂.儿童退热药风险干预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2,9(4):218-221.
[5]胡偌碧,徐春敏,赵志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及其国际经验与思考[J].药品评价,2012,9(2):6-10.
[6]沈玲玲.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2例小婴儿多脏器功能障碍[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X):49.
[7]陈金伟.小儿用药不当案例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1,19(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