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金标准检测法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3-06-18高莉囡淡以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吉林132013
高莉囡,苗 庄,白 兰,淡以锐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 吉林 132013)
经典的2型糖尿病(T2DM)诊断检测方法基本满足临床需要。随着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计量单位的标准化的发展,2009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HbAlc作为DM的新的诊断标准[1]。我国早在2007年在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将HbAlc作为血糖控制状态的标准,同时认为HbAlc是反应DM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2]。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这里分析683例T2DM患者HbAlc和相关项目检测结果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与结果
1.1 资 料
收集某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明确诊断的T2DM患者683例,其中青年组119例,年龄18~40岁;中年组257例,年龄41~60岁;老年组307例,年龄6~75岁。确诊方案依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DM诊断与分型标准[3]。对照组30例,选择无内分泌系统疾病、无感染、无创伤、无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心血管系统检测显示健康的体检人员。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为42.7岁。
1.2 方 法
于早晨采集被观察对象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分别加入含有促凝胶的管内2.5 mL和含有EDTAK2的抗凝管内2.5 mL,前者用于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C-P),后者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由具有专业资质人员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GLU,酶法)、胰岛素(INS,化学发光法)、C-P(化学发光法)、HbAlc(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仪器为荷兰产Vital Selectra 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产Bio Rad D-10TM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意大利产MAGLUMI-2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仪器自动计算结果,自动打印。试剂分别由北京东雅生物试剂公司,D-10TM配套试剂和深圳高科技生物试剂公司提供。各组检验数据用统计学Spss 11.0软件处理,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1.3 结 果
T2DM患者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FGLU、HbAlc、Ins、C-P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检测FGLU、HbAlc、Ins、C-P结果比较(±S)
表1 各组检测FGLU、HbAlc、Ins、C-P结果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其他组比较,*:P<0.05
组别 n HbAlc(%)FGlu(mmol/L)C-P(mmol/L)Ins(miu/L)青年组 119 10.5±1.9#* 9.8±4.1#3.5±1.0#25.6±3.0#中年组 257 11.6±2.0#*10.5±5.4#3.4±1.1#26.3±3.6#老年组 307 7.4±1.7# 8.1±3.2#2.5±1.4 13.7±2.5对照组30 4.7±1.3 4.7±1.8 1.6±1.0 11.6±2.0
2 讨论
HbAlc是由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循环血中葡萄糖通过非酶促作用生成的醛亚胺,该产物经不可逆的Amadori重排形成稳定的酮胺,伴随红细胞生存周期,其所合成物生成的速率与量却与血糖浓度有高度的相关性。检测的含量能反映采集血标本前8周平均血糖浓度及控制水平。实验室采用HPLC微柱法操作简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HPLC法是测定HbAlc的金标准法。HbAlc的含量是HbAl成分的80%,其含量的多少与平均血糖浓度及长期反复波动有直接关系,所以检测HbAlc含量反映了采血前1~2月血糖控制水平,是一个可靠的检查法。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尿毒症患者氨基甲酰化Hb增多,服用乙酰水杨酸患者乙酰化Hb增多,脾切除患者,缺乏维生素B12、缺铁性贫血及再障性贫血等可使结果偏高;干扰红细胞生存寿命缩短的疾病,主要有肝病、肾病、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及口服维生素C、E会使结果偏低[2]。在分析与判断结果时值得注意。
本研究探讨的3组糖尿病患者空腹HbAlc、FGlu、Ins、C-P检测值,都高于正常值。表1结果显示HbAlc检测值青年组、中年组高于老年组,可能因前两组人群活动量大,饮食难以控制,血糖波动频繁,在血糖测定前比较注意控制饮食,一旦血糖结果接近正常时,便放松了主动控制力,血糖在几个月内处于高值状态下,HbAlc增高恰好反映了近几月以来的波动水平。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患者与正常人群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资料显示,DM的高危害性及并发症的出现是血糖长期反复波动、慢性而持续增高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全身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及微量清蛋白尿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N)的几率增高[4]。同时也会因为高HbAl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有关[5]。该方法可用于亚糖尿病的预测,当HbAlc结果≥6.0%或≤6.5%范围内的患者可认定为“高危亚DM时期”,结果≥6.5%即可诊断为DM,需两次重复检测HbAlc时均为高值则可确定诊断。HbAlc水平为5.7%~6.4%的患者为“DM高危人群”[6]。
本研究经实验室检测HbAlc方法的应用,为DM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信息,对DM的排除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快速,是值得推崇的好方法。
[1] 王连生,庄 兴,张 琦,等.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3):193-194.
[2] 涂国华,姜 旭.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8):605-606.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空腹血糖受损下限诊断切割点的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47-1950.
[4] 申志祥,解雨春,陈培培,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与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4):276-277.
[5] 向光大,曹红艳,曾题枚,等.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2):109-110.
[6] Association American Diabetes.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0,37(Suppl 1):S5-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