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管理分析
2013-06-13姚萍孟勇孙健
姚萍,孟勇,孙健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肝脏是营养物质代谢的中心器官,慢性肝病患者均伴有营养和代谢障碍,营养失衡是肝硬化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1]。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运用好营养支持治疗将能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本次研究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00 年9 月西安第10 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4 组,每组各20 例。分别为:A 组(对照组1):其中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龄跨度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 (45 ± 3.6)岁;B 组 (对照组2):其中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8 例,年龄跨度为26~75 岁,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而且比较各组患者其他的资料,如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相互之岁,平均年龄为(44 ±3.3)岁;C组(对照组3):其中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跨度为24~75 岁,平均年龄为(45 ±3.8)岁;D 组(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9 例,年龄跨度为26~77 岁,平均年龄为(46 ±3.2)岁。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测没有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2 一般方法
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总共80 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4 组,每组各20例。分别为:A 组(对照组1):患者接受保肝、利尿、处理并发症等常规综合治疗,患者保持其日常饮食的自然状态,对其营养支持不作特殊干预;B 组(对照组2):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C 组(对照组3):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D 组(试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均进行场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在部分肠内营养加部分肠外营养的原则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疗程为1 年,随访患者饮食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并给予营养支持指导。
1.3 营养支持方法
一般热量供给每日104.60~167.36 kJ。每日供应蛋白质1.0~1.5 g,肠内营养的蛋白以植物蛋白为主,成品选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粉)(能全力/维沃)。如果口服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可应用鼻饲或造口管饲。若不能施行加部分肠外营养。葡萄糖入量<150~180 g/d (滴速<3~3.5 mg/min),其余热量(40%~50%)由脂肪乳剂供给。脂肪控制在1 g/ (kg·d),均匀输入中长链脂肪乳剂,输注氨基酸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复合氨基酸。
1.4 观察指标
生化指标:在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检测前白蛋白 (mg/L)、白蛋白 (g/L)、血红蛋白 (g/dL)、总胆红素(μmol/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对计量资料用多组均数比较采用F 检验及q 检验。
2 结 果
4 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治疗前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和总胆红素值无差异(P>0.05),通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管理,D 组(试验组)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其他3 组对照组,总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其他3 组对照组,D 组(试验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情况显著好于其他3 组对照组,4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4组患者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3 讨 论
肝脏是营养物质代谢的中心器官,慢性肝病患者均伴有营养和代谢障碍,营养失衡是肝硬化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1]1131-1132。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失代偿期的营养不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摄入减少;(2)消化吸收不良;(3)营养物质丢失增多;(4)代谢异常,营养物质利用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2],而营养不良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并发症使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生存率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运用好营养支持治疗将能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这一点已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均有肝硬化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报道,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各有利弊:肠内营养提供符合生理状态的营养方式,可维持肠道功能的完整性,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增加肝血流量,有效防止肠道菌群移位所带来的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并进一步维护肝功能稳定[3]。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的依从性往往较低,因为患者多有显著的消化道症状,如:腹胀,恶性,食欲不振等。营养管鼻饲又属侵入性。有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时,肠内营养也难以施行。肠外营养方便快捷,有确定的治疗价值,但也有其不足,如PN 不足以促进肝硬化病人增加蛋白合成,可能造成胆汁淤积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且全胃肠外营养,使胃肠道闲置,肠粘膜免疫屏障会进行性衰退[4]。另外,肝硬化患者耗能总量的差异性大于正常人,部分处于高代谢,部分处于低代谢,肝硬化患者的能量消耗总量不能精确预测[5],能量消耗总量随病程进展波动极大,代谢途径因个体差异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迄今仍无统一的、公认的营养治疗模式。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不良是普遍存在的,且与其预后相关。而营养支持治疗又存在难点:患者营养状况个体差异大,对营养支持治疗措施的依从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全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均存在缺陷。本研究并没采用很多其他研究所用的全肠内营养或全肠外营养的方法,而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部分肠内营养(PEN)结合部分肠外营养(PPN)的方法,发挥两者的优点,避免其单一应用的不足,这一思路下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另外更易于个体化调整,以适合患者的个体差异。从而达到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本研究更具临床实用价值和可行性。因此这一研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吴丽花,蒋丽娟,潘君芬,等.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管理[J].吉林医学,2012,33 (6):1311-1312.
[2]申玉梅.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管理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15):184-185.
[3]李琳.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 (5):138.
[4]糜玉凤.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系统治疗与临床预后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6):102.
[5]黄秋芬.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 (4):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