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俾路支问题缠绕巴基斯坦

2013-06-11覃胜勇

南风窗 2013年16期
关键词:俾路支省分离主义民族主义

覃胜勇

7月上旬巴基斯坦新总理谢里夫访华5天,聚焦于中巴能源合作、巴国基建及中巴双边贸易。其中瓜达尔港-喀什经济走廊项目和塔尔煤矿发电项目,都跟接壤伊朗、阿富汗的俾路支省有关。由于“俾路支解放军”等武装组织时常对外国人发动袭击,中方目前对加大对该省投资持审慎态度。

俾路支省是巴国最大但人口最稀少的省份,从2005年起,围绕该省西南部出产的天然气的价格、军营的建设以及瓜达尔港的开发爆发了一连串冲突。巴安全部队无情镇压了该省的民族主义运动,结果燃起种族和分离主义的暴乱。穆沙拉夫的倒台及继任者的善意都没能开启真正的政治解决。此番谢里夫政府希望借瓜达尔港拉动该省的经济,该省新任首席部长也承诺用3个月时间改善安全局势,让外国投资者安心,但结果如何现在还是未知数。

中产复兴民族主义运动

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是19世纪晚期英俄争夺阿富汗的副产品,有说是受俄国革命的鼓舞和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还有说是1947年宣布独立的喀拉特(俾路支的一部分)被强行并入巴基斯坦引起的,并在其后15年内触发一系列冲突。

公认的是,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导火索是1973年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解散由反对派民族人民党所形成的俾路支省政府。此后年轻的俾路支激进分子加入由玛里和孟戈尔部落发动的游击战,巴政府动用约8万人的部队也未能平息叛乱。

在齐亚·哈克于伊斯兰堡政变成功后,有关俾路支的谈判开始。在当时,28个最重要的俾路支人首脑中,只有3个公开反对联邦政府,且没有一个部落愿意接受领导俾路支解放运动的重任。骚乱初期的两个主要领导人—卜格蒂和玛里的被暗杀,令分离主义势力分歧重重。联邦军队最终从该省撤退,叛乱分子被释放,这一和平局面维持到2005年。

2005年后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的复兴,与该省中产阶级的逐渐强大,尤其是在外面接受教育的中产阶级的思想逐渐解放有密切关系。大多数民族主义运动领导人来自克齐、旁吉古尔、瓜达尔等俾路支的城市地区,与海外联系较多。他们在联邦军队和政府中的代表性不足,却能利用伊斯兰堡与部落首领的分歧,扛起民族主义运动的大旗。如今,俾路支地区的反叛活动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东北部蔓延至西南部,并渗透到卡拉奇(信德省)等大城市。大多数卷入冲突的人,是30岁以下的中产阶级成员,他们通过1960年代末创立的“俾路支学生组织”等进入民族主义运动,成为巴基斯坦军事和准军事行动的主要打击目标。

同化政策催生激进主义

俾路支人分为18个主要部落和大量小的部落和氏族。长期以来,许多巴基斯坦知识分子怀疑“俾路支民族”存在,因为俾路支人语言不统一。在30个俾路支地区中,只有4个是操俾路支语的占大多数;即使在俾路支民族运动的诞生地哈兰,布洛赫语也是主要语言。

俾路支地区大部分是世俗化的,因此巴基斯坦军事当局试图通过改变该省人口分布以及伊斯兰化来改变种族特性。1971年,军事当局通过将普什图地区并入俾路支省,试图将俾路支人也边缘化。不仅如此,1970年代末期齐亚·哈克政变后,俾路支省成为当局伊斯兰化策略的重点对象。巴基斯坦精英认为,大多数土著居民落后、懒惰、政治不成熟,因此将伊斯兰政教合一看作唯一的治理手段。军事当局重新组成伊斯兰意识形态委员会(一个根据伊斯兰教义来组织政权的咨询机构)。俾路支省拥入大批伊斯兰学者,建立清真寺,根据伊斯兰法律重新制定课程。

齐亚·哈克试图将俾路支和其他少数族裔融入伊斯兰,然而俾路支的民族主义非常坚韧,伊斯兰化政策在俾路支人占主导的地区失败。齐亚·哈克向民族主义领导人妥协,俾路支暂时平静。

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该地区出现一些宗教政党。尽管穆沙拉夫口头承诺采取开明温和政策,但他紧随齐亚·哈克的步骤,通过宗教事务部鼓励在俾路支省建立清真寺,实施渗透,以放弃世俗教育为代价,建立新的宗教学校,对俾路支和普什图人采取文化同化政策。其间,巴基斯坦政府还散布俾路支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有联系的消息,西方媒体也偶尔将俾路支的民族主义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相提并论。

的确,穆沙拉夫统治时期,塔利班在俾路支地区加强活动,该省成为分离主义的大本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塔利班、基地组织、学生组织在该省建立据点,该省的阿富汗难民营也是塔利班士兵的主要来源。在宗教学校网络的领导下,激进主义处在上升状态,分离主义组织加强了在该地区的活动。过去几年来,在传统上被视为世俗主义根深蒂固的一些省,分离主义分子的刺杀活动急剧上升。

后穆沙拉夫时代,分离主义暴力继续在俾路支蔓延,宗教活動从政治转向军事,攻击主要针对哈扎拉社区。这是一个说波斯语的什叶派少数民族地区,位于巴阿边界地区。从1998年到2009年,共计700名哈扎拉人被杀,包括哈扎拉民主党主席。2011年9月20日,20名什叶派朝圣者在前往伊朗的途中被杀,针对哈扎拉人的暗杀变得越来越普遍。什叶派领导人谴责巴基斯坦情报机关以及俾路支省高官庇护分离主义分子,但巴情报部门不愿因出手干预而被指责为压制当地民族主义,甚至因联邦和地方的矛盾被转移到俾路支省内部而窃喜。

政治解决前景

在俾路支,事实上存在众多民族主义政党。其中“俾路支解放军”(与玛里部落有联系)、“俾路支共和党”(与卜格蒂部落有联系)、“俾路支学生组织”的阿扎德派别以及“俾路支民族运动”倡导大俾路支独立,而亲中产阶级的“民族党”和“俾路支民族主义党”(由孟戈尔领导,2002年前控制省政府)政见相对温和,通常参与选举,但抵制了2008年大选。

俾路支合法及可靠的政府,离不开温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加持,而这以民主选举和重建规则为前提。2013年大选顺利举行后,巴安全部队应适时解散敢死队,停止未经司法审判的杀戮,结束坚壁清野政策,允许联合国派遣常驻观察员监控俾路支的人权状况,以重建信任。

扭转局势非常艰难,有可能需要几代人。解决如今的乱局,须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大多数俾路支人想要更大的自主权,但不要求独立。根据2012年7月的调查,只有37%的俾路支人赞成独立,只有12%的俾路支省的普什图人倾向独立,占总人口的67%的居民支持更大的省级自治。虽然赞成独立的俾路支人也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甚至可能在未来还有成长空间,但不构成主流,只表明巴基斯坦有国家碎片化的趋势,政治谈判的空间仍然存在。

第二,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分歧严重,并无能力实现独立。俾路支民族主义者互相残杀,强硬派恐吓并暗杀那些愿意通过政治进程来解决危机的团体和个人。此外,虽然强硬派似乎能够骚扰军队及其代理人,但他们不具备手段战胜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尽管人们普遍指控巴基斯坦当局,可地方强硬派似乎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重大支持。

第三,安全机构无法消除叛乱,冲突可能使局势进一步恶化。安全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应对暴力事件负责。虽然一些最重要的俾路支领导人被清除,但并没有消灭叛乱。

第四,最高法院一直无法迫使安全部队尊重法律,但却对俾路支问题起着积级作用。自冲突开始以来,最高法院针对俾路支省的情况举行了70场听证会,呼吁全省尊重宪法,然而,没有产生任何实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法院暴露了自己的低效率,并进一步暴露了最高法院无法对安全部门进行总问责。

虽然俾路支人已经失去了留在伊斯兰堡政治框架内的信心,但只有少数人倾向于独立。俾路支省的人口大多数支持留在巴基斯坦联邦内,表明在更深的层次上,巴基斯坦并不像大家通常认为的四分五裂。安全部队通过武力结束冲突失败,表明巴基斯坦的多样性需要用政治手段进行治理,最终的结局要么是某种形式的民众参与,要么是国家的完全碎片化。

猜你喜欢

俾路支省分离主义民族主义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13 Original Colonies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计划在俾路支省建设两座大坝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