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引起不良反应42例

2013-06-11阳期望欧阳群张新斐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羊肠线红肿包块

阳期望,欧阳群,张新斐



穴位埋线引起不良反应42例

阳期望,欧阳群,张新斐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州 510510)

针刺疗法;穴位埋线;针灸意外

穴位埋线是采用特制套管针将羊肠线埋植于人体腧穴,通过线在体内产生的持续性理化刺激来防治疾病,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适应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1]。我院自2010年开展埋线以来,治疗中风或颅脑外伤所致偏瘫、小儿脑瘫、癫痫、过敏性鼻炎、肥胖症、疤痕组织增生等疾患,其疗效确切,经济便捷,深受患者欢迎。然而,由于药线刺激及个人体质原因,部分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虽然症状轻微,发生率低,但仍需引起重视。笔者总结分析42例埋线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48例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埋线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情况包括基本资料、诊断、症状表现、治疗时间、治疗次数、取穴、针数等均登记在册。通过电话随访或复诊方式,共记录4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1.2 埋线操作

参照《针灸技术操作规范》[2]中穴位埋线步骤进行,即皮肤常规消毒后,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羊肠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使线头不外露,医者用拇指和食指固定进针部位,另一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每30 d治疗1次,3~5次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将随访记录进行整理,按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类、发热程度分级、包块部位分类及其构成比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病例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由表1可见,4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22例(52.4%),女20例(47.6%);患者年龄0~10岁29例(69.1%),11~18岁10例(23.8%),18岁以上3例(7.1%)。

表1 不良反应病例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n(%)]

2.2 不良反应分类及其构成比

随访患者中共出现发热、局部包块(指羊肠线未能溶解吸收而产生的包块)、掉发(指在头部埋线时,发根损伤而导致的掉发)、局部红肿等4种不良反应,其中发热18例(42.8%),局部包块10例(23.8%),掉发12例(28.6%),局部红肿2例(4.8%)。

2.3 发热程度分级及其年龄分布

由表2可见,18例发热患者中37.4~38.0℃5例(27.8%),38.1~38.9℃10例(55.5%),39℃以上3例(16.7%);发热患者年龄0~10岁13例(72.2%),11~18岁5例(27.8%),18岁以上0例。

表2 发热程度分级及其年龄分布 [n(%)]

2.4 包块所在部位分类及其构成比

因羊肠线吸收不良而出现包块的患者共有10例,其中8例出现在头部腧穴,1例出现于脊柱附近(督脉),1例出现于鼻翼旁(迎香穴)。

3 讨论

与普通针刺相比,埋线最大的特点在于作用时间长,疗效持久,它集针刺、刺血及组织疗法于一身,是传统针刺和现代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3]。然而,埋线毕竟是有创治疗,植入的羊肠线为异体蛋白,各人体质不同,不良反应在所难免。本次随访共发现4种不良反应,发热和局部包块与羊肠线异体蛋白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关,掉发和局部红肿在于埋线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不超过39℃,年龄集中在0~10岁之间,一方面说明羊肠线对人体的免疫反应并不强烈,体温变化尚属可控;另一方面说明小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故发热多为小儿。其次,局部包块出现位置以头部为主,脊柱和鼻翼亦各有1例,均系皮肉浅薄,羊肠线吸收不良所致,提示线体吸收除体质外还跟埋植部位有关,即皮下组织丰厚的地方容易吸收,反之则差。此外,头部埋线出现掉发,说明操作有创,发根受损;2例红肿患者则考虑为无菌性炎症反应,亦不排除感染可能。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需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依从性;另一方面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积极开展相关防治工作。①小儿患者取穴要少而精,操作轻巧,如出现发热,需嘱咐患者多喝水、多休息;②皮肉浅薄部位(如头皮、脊柱等)的羊肠线不宜过长(0.5~1 cm),如因吸收不良出现包块,可采用热敷或TDP照射;③头部尽量不用或少用埋线治疗,操作务必严格消毒,忌粗暴,所用线体宜短(0.5~1 cm);④为避免感染,需规范操作,严格消毒,出现红肿及时用TDP照射或行抗感染治疗。

总之,埋线疗法疗效确切、经济便捷,适合各种疾病的治疗,但临床宜谨慎,操作须规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埋线的治疗作用。

[1] 姜军作,刘志诚.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和机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31-34.

[2] 关玲,左芳,宋琪,等.穴位埋线技术标准化研究——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制定说明[J].中国针灸, 2009,29(5):405-406.

[3] 黄泳,王升旭.针灸临床实用新型技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131-134.

2012-10-28

阳期望(1983 - ),男,住院医师

1005-0957(2013)05-0399-02

R244.8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5.399

猜你喜欢

羊肠线红肿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概述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