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级浮想

2013-06-10朱玲

参花(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红高粱诺贝尔文学奖计生

朱玲

20世纪的80年代,一问较简陋的教室里,座无虚席,窗格上还趴了几名旁听的学生,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和同学沙沙的笔记声汇成一首交响曲,那么的美妙。我因中途有事回家,一大早乘车赶到学校迟了几分钟,才有幸看到那令人难忘的一幕。这是川师大中文系“电影赏析”的课堂,讲的是电影《红高粱》。

那时,内陆的四川还不很“开放”,现代意识正慢慢侵蚀,川师大《红高粱》的赏析课无疑应该是热烈而新颖,大胆又时尚,深深吸引那时很多像我一样关起门来认真读书的青年,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片中那大红大绿大仇大恨大喜大悲被浓墨重彩的淋漓尽致,老师那“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动情表达和讲解至今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难以忘怀。

从那个时候,我知道了作家莫言,知道了張艺谋,初步懂得了怎么去欣赏电影,第一次直观触及了文学作品中人性的表达、个性的张扬、强烈而质朴的爱国精神,轰轰烈烈的“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爱情……震撼着我,影响着我,改变着我;颠覆了我传统的审美,荡涤着多年以来形成的单一文学情趣,升华了我朴素的文学境界。

而今,历史的车轮已悄然滚入21世纪,我也从青年步入中老年,并从一名教师转行从事了计生工作。一天早上起床看中央新闻,欣闻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瞬间,20多年前电影赏析课顿时浮现在脑海,感慨万分。莫言的获奖,是对莫言这么多年努力,是对这么多优秀作品的极大肯定。这荣誉已不再属于他个人,而是他代表的语言、民族和国家。

在莫言的作品中,《蛙》就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医生姑姑的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今天,作为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和计生工作者,我欣慰之极。我们这样一个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又一次问鼎世界。中国文明已经不能被忽视,中国已经崛起,而文学又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再一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征服世界。莫言获奖,其作品一时间“洛阳纸贵”与其说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带来的亢奋与喧嚣不如说它激发了更多中国人关注文学,它让我们从此更多中国人关注文学,它让我们从此更多一份从容,像这样充满思考的现实主义力作,不会随着莫言的获奖,而一举消散,莫言是第一个,不会是最后一个!我喜欢莫言的作品,直面人的命运,直面人的情感,深透着作者的良心,向莫言致礼!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红高粱诺贝尔文学奖计生
莫言与“红高粱作家群”
人口计生法修法获通过明确实施三孩政策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走近红高粱
红高粱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详解人口计生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