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索中把握散文的特点

2013-06-10易刚

参花(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枞树散文文学

易刚

熊芯的散文,无论在创作技巧还是在文学观念上,都在不停地追求一种求新、求变的文本主义意识;既注重探索一些新视阈、新技巧、新题材、新风格的价值取向,又重视文本语言的内部张力、质感、语境、语调以及叙述的变奏等技术或写作技巧问题;甚至还极力关注结构的弹性、意象的组合和隐喻的多重呈现方式。

熊芯的散文,经过多年反复的写作实践,一朝终成“正果”。他目前所取得的一定的艺术成绩,一部分已经成为我们散文创作的群体性经验,特别是从散文叙述方式上的继承、发展与革新上说,极大地拓展了散文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叙述空间。

熊芯的散文,以习以为常的“日常叙事”作为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表露,以文学语言的回归与叙事诗学的坚持作为其散文创作的旨归,在传统散文固有的文化模式基础上,又有自身独特的创新。因此,对于目前散文写作的现状和一般的文学规律,都富有一定的启示录意义。

熊芯的散文,它试图更新“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形散神不散”等这些我们读书时代被耳提面命的散文要义;它彰显了散文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其实是一种不朽的、高贵的文体,且一直是我们民族文学传统中最为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之一;更为我们提供了不受外在因素桎梏,独立地表达作家思想、情感的文学场地。

回顾散文的发展历史,从二十世纪初期文学理论家们尝试对传统散文特点的归纳和概括看来,他们的重大理论建树,不过只是针对自己那个时代的散文文本而言,有些并非十分的清晰,甚至还存在着某些笼统和含糊的定义和断言。事实上,他们所谓的散文理论,只不过是一种对散文这种文学形式的预设。但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的散文特性和定义,却被我们人为地延续了近百年之久,并成为后世学习汉语散文写作的“正统”范本。

只不过,从20世纪末期开始,紧随散文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过去传统散文的一些假想和预设已被逐渐改写,被另一些“散文理论”取而代之。从新世纪开始,汉语散文呈现出丰富而多彩的艺术面貌。这种“百花齐放”状况的出现,其实就是散文发展的必然性要求之结果。总之,一切艺术的创造性活动,一切文学新事物的出现,都意味着一些旧观念的终结。散文这种古老的文学题材,亦不可避免地会接受冲击;同样,它也按照“美”的规律,独立自主地向前發展。

熊芯的散文,努力使用一种新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实践,诉诸笔端的散文文本,既有积极探索文体话语的革新尝试,又能俯仰于对沧桑历史和鲜活现实的沉思之中,乃至于推陈出新的言说表述方式的展现。它不但革新了某些散文的创作传统,甚至于可以说,它还回归到对文学本体的、艺术追求的正确道路上了。

熊芯的散文,在篇幅和内在规模上更有所发展。过去的理论家都强调散文的短小、便捷和随意性,即“形散而神不散”。但是,近来熊芯的散文,试图突破散文字数的、无聊的“副刊式”的限制。他的散文的长度或实际容量,使得读者不得不做出视觉上的重视。这也极大地扩展了现代散文的内涵或信息含量,更为散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方面奇妙莫测的变奏,奠定了艺术基础。譬如《金佛山杜鹃》。

熊芯的散文,极力使每一个独立的语词、每一个自然的段落,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譬如《时光流淌中的天星》。其文本本身的意义,不断地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它既属于整体性,也独立地属于自己的唯一性,并从整体和个体相结合的特定意义中,获取自己的意义。其文本呈现出来的多义性,使散文更为丰富,更为瑰丽多彩,更让人回味无穷,它所具有的阅读营养也更加丰富多彩。

熊芯的散文,尝试打破传统散文对叙事模式采取单一化的艺术倾向,即“一事一议”,仅仅只讲述一件事情,且为了区别于小说的叙事,尽可能地简化一件事情的血和肉,乃至骨头;甚至也很少细腻地描绘本事,只给出一个事件的大致而粗犷的轮廓,或是描写几个在作者看来十分重要的细节,然后将其指向某种情感或某种貌似深邃的思想,或者世俗的哲理。这种简单的叙事法则,过滤了事实本身的鲜活性与复杂性,也弱化了散文的独特魅力。熊芯散文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小说的描绘手段,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文本的真实感更为加强,更易亲民于我们孱弱而浮躁的内心生活。

例如在《一棵树》中,那棵大枞树,其实就是文本所要叙述的主人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作者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换而言之,大枞树也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隐喻,它甚至可以代表一代人,或者,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某一位有名有姓的人物。“百般的肆虐,大枞树毫无抵抗地被人剥掉外壳,露出白生生的树干,松油从树上一股股渗透出来,那分明就是大枞树无声的眼泪。”

熊芯的散文,比较能重视素材自身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能够重视客观材料本身具有的重要象征意义和思想价值体系。因为作者知道,必须用这样的唯一性材料,才能够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譬如《金佛山方竹》。这种看似纯粹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简单明了,显而易见,且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熊芯的散文,近来也努力寻找一些更加具有辐射力的材料,这些社会生活材料,也许没有大的事件作为背景,但却是个体经验和情感的结晶体。例如《夏游金佛山西坡》。这样,就可以突出人与物、人与世界、人与自己的种种微妙的情感关系。这不仅仅是在创作中发掘了事实材料中的更为复杂、更为深邃的寓意,还彰显了作家的独特的主体意识。

熊芯的散文,为了表达一些深邃主题和独特的思想情感,因而更加注重语言表述的精致与准确。这样的功效,便是能够将极具个性魅力的语言特征,紧随文本突显出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阅读耐心,就可以从中发现到:熊芯的散文更重视语言自身的价值,注重发挥它们的个性化力量,试图使每一个语词、每一个句子,都富有个性特征,都能够像杜鹃花一样熠熠生辉,并照亮我们平庸的阅读视线。这样,也许读者就可以从充满歧义的地方,感受到散文文本那十足的诗意,从而发现自己需要领会的真正意义。

我想:这也就是熊芯散文的雄心吧!

(本辑责任编辑 高云平)

猜你喜欢

枞树散文文学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我们需要文学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常绿的枞树
枞树型轮槽加工用中心架整体结构力学分析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常绿的枞树
苦难与造化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