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交通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2013-06-10叶尔丰陈大山

交通运输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化交通

叶尔丰,陈大山

(1.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江苏 淮安 223001;2.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1 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

近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在近十年发生了“井喷”式发展,交通需求内涵进一步扩展,即社会需要“量”上有保障、“质”上有提升的交通服务。虽然我国城市交通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深受以下“交通病”的困扰。

1.1 交通拥堵严重

近几年来,我国的机动化水平明显加快,交通出行总量增长明显。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增长和高强度的使用,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主干道路平均车速下降,延误增加,交通拥堵常常由孤立的一个路口演变为由一点迅速蔓延到周边区域的拥堵,路网中部分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突出。以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的交通运行状况为例,五环路内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4.5,路网运行速度在24km/h左右,拥堵里程为115km,平均拥堵时间为1h左右。

1.2 交通环境问题严峻

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复旦大学环境系庄国顺教授课题组2011年的研究表明:机动车尾气和中长途传输的沙尘和生物质燃烧是我国沿海大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上海颗粒物中的硝酸盐对硫酸盐的比值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最高,说明上海的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大气中细颗粒物污染在全国最高。目前我国城市出现了新型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即以光化学烟雾为代表的污染,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等气体(很多由车辆排放)经过紫外线照射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届时其标志物臭氧浓度会非常高,最后的产物就是细粒子。

1.3 交通安全水平不高

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趋严重的问题。表1列出了近几年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不高。

表1 1999~2006年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2]

2 城市交通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交通的形成,始终跳不出城市这一范畴。应该说早期的“城”和“市”要分开理解,最早的“城”出于保护财产而建,以后融入了政治统治、军事防御的内涵,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商品交换的出现,“市”融入“城”或由“市”形成“城”而演变成了“城市”[1]。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形成是同步发生的,如果说城市是城市交通形成的基础,那么城市交通则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生产力、城市化、环境和资源等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生产力发展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在城市交通形成的初期,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交通工具主要是靠人力和畜力,所以无论运输的能力还是运输的距离都相当有限。到了19世纪,人类进入了工业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速度、大运量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的运输能力。表2列出了目前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运输速度和载重量情况。

表2 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和载重量[2-3]

2.2 城市化发展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除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外,还包括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在1975年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的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具有阶段性规律,全过程呈现为一条被稍微拉平的S型曲线[4]。虽然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起有先有后,但每个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实际上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都是处于工业化时期。在工业化时期,城市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居民对各种生活物资的需求量大大提高,从而也就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的大小,而城市的扩张也需要建立在城市交通延伸的基础上。

2.3 环境和资源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前期,交通工具主要是非机械动力的船舶和以人畜为动力的车辆,船舶主要是运行在河流中,河流的走向、水流速度、深浅等情况直接决定了船舶运行的线路、速度以及船体的大小。那时的车辆也因为其动力有限,主要适合在平原地带行驶,而山区的交通大都发展缓慢。工业革命发生后,虽然有大量新的交通工具涌现,并使城市交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还是不能完全摆脱环境和资源的束缚,不仅如此,现代城市交通在环境和资源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噪声、能源紧缺、生态破坏、土地利用、交通拥挤,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对城市交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调整,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调整居民的出行结构,提高城市可达性,发展智能交通,管理交通需求,开发新能源等。

3 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生产力、城市化、环境和资源等因素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重大。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城市化进程在未来二十年中还将持续,城市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全社会对各类生产要素的消耗将持续增加,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持续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机动化水平及车辆保有量将继续增加,城市人口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人口集聚现象将长期存在,交通环境问题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总的来看,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可能存在以下趋势。

3.1 交通拥堵将长期存在。一方面,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及交通出行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交通的供需不均衡状况将无法避免。从城市空间布局来看,城市中心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集聚效应也将长期存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的“潮汐式”交通状况还将较为普遍。

3.2 从城市交通的发展速度来看,在没有新的生产力的推动下,城市交通需求总量仍将增长,但增长速度会放缓;而城市交通的服务质量的发展速度将会继续加快,主要是由于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生产力、资源环境约束关联不大。

3.3 从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来看,为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城市交通的发展将更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从环境与资源的角度来看,城市交通将朝节能、环保、集约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4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若干对策

城市交通的产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当多管齐下。

4.1 深入开展交通需求管理实践

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和城市道路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的大背景下,必须针对小客车“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特点,降低小客车的使用量和出行比例,主要措施包括:车辆的单双号管理、车辆牌照发放控制、提高车辆停车费用等。另外,在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大停车设施的供给力度,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4.2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加强城市交通的监控、评估和预警工作,大力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监控和管理水平,主要措施包括: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装备交通检测设备,实时收集道路运行状况数据,在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上分析道路运行状态,通过交通信息发布、诱导系统,将交通信息提供给出行者;在交通拥堵区域,加强区域交通控制信号的协调控制优化,并投入一定的交通协管力量进行交通管理;做好交叉口进出口以及道路标识、标线的交通设计工作,重点做好交通设施的衔接,如快速公交、地铁站点与自行车和私家车的停车换乘。

4.3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在限制小汽车发展的同时,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将交通需求逐步从小汽车转移到公交体系中,主要措施包括:发展大容量的、快速的客运运输手段,如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等;开通公交专用道、社区通勤快车,缩短轨道交通的发车间隔;在城市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降低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增加公交出行的吸引力;逐步解决城市公交的“快速难、准点难”问题。

4.4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结构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而中心城区和卫星城镇的协调发展效果不佳。以北京为例,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50%左右的居住和公建项目仍聚集在中心城区,职住分离现象仍较为严重。这种发展造成北京市周边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居民小区,居民每天多往返于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潮汐式”的人流车流涌动,交通系统不堪重负。因此,强化卫星城,开拓新市区,降低原市中心地区的人口、经济和文化的稠密度,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釜底抽薪式的战略性举措。

[1]曹钟勇.城市交通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2]李旭宏,陈大伟.运输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沈志云,邓学钧.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夏翃.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城市化交通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阅读理解三则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