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水稻机插秧及农艺分析

2013-06-10陶秀峰季红霞

江苏农机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双膜插秧机大田

刘 勇 高 玲 陶秀峰 季红霞

水稻是江苏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223.33万hm2,总产量达2 000多万吨。2012年全省实现机插面积137.87万hm2,机插率达60.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十年来机插率的不断提高得益于水稻机插秧与农艺的不断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1 与水稻机插秧配套的农艺要求

1.1 培育适龄、适插的秧苗

机插水稻育秧是高产栽培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具有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等特点。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是:秧龄15~22 d,苗高10~25 cm,叶龄2~4.5叶,苗粗≥2 mm,床土厚15~25 mm,盘土不松散也不过度固化粘结,秧根盘结,土壤含水率35%~55%。移栽时要求床土湿润不粘结,起秧时床土不破碎为好。

目前,全省机插水稻育秧主要采用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两种方式,其作业流程分别见图1、图 2。软盘育秧简便易行、成本较低、易于操作、成功率高,可以用机械流水线播种,也可用田间简易播种机播种。双膜育秧投资少、成本低、易操作、方便管理,多以手工播种为主。

1.2 机插秧对大田整地的要求

机插秧对大田整地的具体要求是: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 cm,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 cm,旋耕深度10~15 cm,泥浆沉实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 cm,水深1~3 cm。

机插水稻大田要根据作业茬口、土壤特性等情况采取不同的耕整方法,同时根据土壤肥力因地制宜地施用基肥。大田整地要注意三点:一是田平、泥软、肥匀。机插时,秧苗较小,大田平整度要求较高。为防止壅泥,水田整地后需沉实,沙质土沉实1 d左右,壤土沉实2~3 d,黏土沉实4 d左右,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时,保持薄水机插。二是大田通气条件要好,利于根系发育。三是田表秸秆(前茬)不能太多,要求无杂草杂物等。

1.3 及时移苗补缺,保证全苗

图2 双膜育秧作业流程

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机械和大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空穴。因此,要留有部分秧苗,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减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匀度,确保基本苗数。补秧一定要用同期培育的同品种秧苗,保证大田生育期一致。

1.4 水浆管理

栽插时水层深度控制在1~3 cm,有利于清洗秧爪,确保秧苗不漂、不倒,不空插,达到防高温蒸苗的效果。坚持薄水移栽,机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插后3~4 d进入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泡秧,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苗。

1.5 机插后的大田管理

由于机插小苗前期根量少,吸收能力弱,同期大田分蘖起步慢,且分蘖期又较长,因而机插稻基肥应适当减少,分蘖用肥应适当增加。立苗后,浅水护苗,选用专用除草剂除草。

2 插秧机主要机型

在我国水稻机械化的发展中,水稻栽植机械化虽起步早,但行动迟、进展慢,主要原因是农机与农艺的配合不协调,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农情复杂,农村人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水稻生产环节多、作业工时长,以及机具价格昂贵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充分吸取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合资合作的路子,已开发出多种型号的高性能水稻插秧机。截至2012年底,全省插秧机保有量已达到9.89万台,主要机型有:

2.1 手扶式插秧机

手扶式插秧机主要有4行和6行机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等特点,适合一家一户小田块作业。如以久保田2ZS-6型为代表的手扶式插秧机。

2.2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有4行、6行、7行、8行、9行等机型,具有液压仿形系统,水田通过性好,机电一体化程度高,操作方便,作业效率高,安全舒适,适合种田大户、农场、合作社使用。如以洋马VP8D型为代表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3 成功经验

江苏农机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水稻机插秧的探索实践,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走引进吸收与开发创新的路子,通过引进、研发新的插秧机系列产品,不断探索创新低成本、简易化的育秧技术,完善配套农艺技术体系,使得水稻机插水平领先于全国。插秧机保有量从2000年的不到200台发展到2012年的9.89万台,机插面积由1.33万hm2发展到137.87万hm2。江苏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3.1 着力开发应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插秧机械

2000年以来,江苏省先后从日本、韩国等国引进多种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和选型,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开发了手扶式、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并向系列化、通用化发展。

3.2 协同发展配套农艺技术

省农机主管部门组织农机、农艺方面的技术力量,对各种育秧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将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确定为全省主要育秧方式,完善了机插秧肥水运筹、病虫防治等配套农艺技术体系,从而保证了机插秧推广的成功率。

3.3 培植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多种经营服务模式

全省注重发展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合作组织,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着力提升机插秧经营效益,增强了发展机插秧的动力和活力。

4 存在的问题

4.1 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区域上看,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整体上已经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而苏北一些地区水稻机插水平还很低。

4.2 插秧机产品创新能力薄弱

由于农机行业总体利润偏低,生产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有限,基础研究投入明显不足,企业很难形成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体系。

4.3 机插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机插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接受新技术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快速发展。

5 建议

5.1 增加机插秧试验示范点

在全省尤其是苏北机插水平较低的地区增加机插秧试验示范点,通过对比试验让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机插秧的优势。

5.2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增加插秧机科研项目的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产、学、研、推相结合,研制开发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农艺要求的产品。

5.3 加强农机农艺技术培训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加强插秧机以及相应农艺技术的培训,使不同地区用户根据当地不同的农艺要求,更好、更科学地使用插秧机具,充分发挥机插秧的优势。

猜你喜欢

双膜插秧机大田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双膜覆盖对棉田土壤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超智能插秧机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探究
“双膜缓释肥”配合追施不同量尿素对小麦生产效果的试验研究
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