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 新挑战 新机遇 新途径

2013-06-08叶志雁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就业解决对策高校

叶志雁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也是当代社会必须积极面对、准确把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就业难的解决对策主要有:政府拓宽就业渠道;市场调解就业结构;高校加强就业教育;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社会改善就业环境;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54-0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章中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可见,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日益关注、积极努力的一项长久性工作。是关系到长治久安、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代社会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政策结构上的问题:就业政策有待改革,就业存在重重政策壁垒

第一,目前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享受小额贷款的政策还难以落实,还有户口、指标、社保等种种“政策壁垒”限制了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第二,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没有进一步的相互贯通,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无形中增添诸多困难。

第三,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政府对毕业生指导机构的投入不足,也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二)产业结构上的问题: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人力资源不能优化配置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孔雀东南飞”的局势。一方面,东部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待遇,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流入。激烈竞争的后果是导致大量人才的浪费。而另一方面,在西部等落后地区,大量的岗位空缺,找不到优秀人才。

第二,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是“一二三”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然限制了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已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同等的投入条件下,占主导因素的已经不是劳动力因素了,更主要的是技术和效率,这也进一步缩减了就业岗位。

(三)教育结构上的问题:高校教育体制束缚,缺乏相应的就业教育

第一,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第三,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

(四)人才结构上的问题:用人单位盲目招聘,造成就业方面的人才浪费

第一,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第二,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

(五)社会结构上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劳动力人数众多造成的就业拥挤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超过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六)能力结构上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素质偏低,就业观念亟待转变

第一,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第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这些地区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二、“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要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应届大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改善就业环境。

(一)政府:拓宽就业渠道,多元就业方式

1.政府部门要深化改革扫除体制性障碍

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政策限制,扫除就业政策阻碍。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出台积极稳健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以改善日益复杂的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

2.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我国,由于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的限制与束缚,自主创业的思想并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所普遍接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大学生就业观念都有所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开始尝试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取得成功的案例层出不穷,如果政府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出台相关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会鼓励大批有理想、有创新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也能创造一定的社会就业岗位。

(二)市场:调整就业结构,优化就业格局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格局,政策上,积极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解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各产业积极合理的实现就业。

第二,要积极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以及科技密集型产业,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需要潜在的劳动力岗位就很多。

第三,在投资结构的调整中,应加大这些行业的投资比重,使这些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新的就业基地。

(三)高校:分析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教育

1.适时调整招生计划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不断多元化。如果高校能切实立足现实,科学调整,改变招生计划,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2.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许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现实,高校应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进行深化改革,切实制定现实有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3.开展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

高校应该打破过去只是教授专业知识的限制,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待遇

各个用人单位要积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要因为自身的经济实力而盲目地进行人才消费,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同时,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五)社会:加大就业宣传,改善就业环境

1.积极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各方联动刺激大学生就业

当大学生由学校人转化为社会人实施其创业计划时,由政府提供场地、融资、个性化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进行扶持。

2.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激励,满足大学生弹性就业时的特定需求

要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或者从事特定的职业,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以促进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鼓励大学生到特殊地区(包括艰苦地区)、特定企业(包括非全日制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特定的职业去就业,引导大学生到中西部与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工作, 政府可以进一步出台倾斜性的政策,对在这些地区就业的大学生收益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加大宣传力度,媒体联动

加强对先进个人的宣传,弘扬主旋律,宣传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及时传播就业的供求信息,营造全社会关心就业的良好氛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双向选择、网络招聘、远程见面、信息咨询、指导培训、弱势帮扶、政策发布、经验交流、研究监测、辅助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真正起到示范性的带头作用。

(六)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第二,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

第三,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周燕红.新时期条件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7).

[2]王瑶,陈明虎.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

[3]刘尚林,蒋毅.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趋势及应对措施[J].经济师,2006,(9).

(责任编辑:杜 玲)

猜你喜欢

就业解决对策高校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