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学困生转化的思考与实践

2013-06-08薛瑞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思考与实践个案研究高三

薛瑞

摘 要:激烈竞争的高考是我们每年关注的焦点,而学困生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每年都有很多高考学困生在通往高考的路上历经艰难,各种压力、包袱使他们焦头烂额,甚至自暴自弃。他们应该是我们重点培养对象。在高考这一特殊时期,关注学困生,并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格魅力;也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顺利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帮助了一个个家庭,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关键词:高三;学困生;个案研究;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73-02

我国学者钱在森给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是: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学困生的表现大多是没有自信,学习成绩不良,学习习惯不良,和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笔者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学困生,已经跟不上学校班级授课的进度,家长把学生带到我们学校,期望学生通过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在最后关头提高成绩。本人负责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负责跟进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安排学生的学习课表,和学生的各科老师进行交流,定期和家长沟通及时开家长会。下面主要以一名高三学困生转化为主线,说明高三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基本情况

惠小凡(化名),男,高三,榆林学生,文科,父母都是职工。3月底来学校进行全日制学习,模拟考试成绩是328分。惠小凡性格内向,不太说话,但为人憨厚。基础知识薄弱,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知识点根本不清楚,跟不上学校的复习进度,复习资料题也很少做,没有自信,总是低着头。父母对学生期待很大,期望学生在短时期不到三个月提高成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二、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

惠小凡上高中以来自控能力较差,在学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自由散漫,上课基本不听讲,自己做自己的,课后作业也很少做,有时会抄袭答案。由于学习成绩一直落后,所以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总是习惯性地低着头,不说话,有时认真学习几天,但是坚持不了。喜欢玩手机,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班上其他学困生的影响,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缺乏目标,对高考表示压力很大,没有信心,总是认为自己考不上。但是为人憨厚老实,不调皮,尊敬老师和家长。

2.学校因素

由于惠小凡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就进入了高中生活。对于新的课程和环境不适应,也没有积极地去调试,对待学习漫不经心。学校是班级授课,很难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致使惠小凡从高一开始知识点没积累扎实,导致高三复习压力过大,尤其是即将高考学校越是重视成绩优异能考上重点的学生,对于班上成绩落后的学困生几乎不管,致使惠小凡面对茫茫题海总是无从下手。

3.家庭因素

惠小凡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家是独生子,父母是职工,平时上班比较忙,家中老人缺乏正确教导意识,过分溺爱,养成了懒惰、散漫等坏习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致使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三、转化过程

在实践中转化学困生的基本思路为: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以下是本人对案例的解读。

1.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建立帮助学生的信念

很多教师会喜欢班上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成绩落后的学困生失去信心,甚至很少沟通。尤其是在临近高考时,觉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定性,不能考上大学或重点。这样学生更加难以自信。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尤其作为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要有前瞻性目光,不能以分数比较学生,对于学困生,更加关注,对他们有依恋之情,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是重中之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不到最后一刻,教师不能放弃每个孩子,要坚定建立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信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树立信念和信心,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高考对于学生是一段必经之路,这个刻骨铭心的经历会深深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这个关键阶段教师能够为学生负责,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会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笔者在管理学困生时总是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在你们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有我一直在你们身边,支持你们,鼓励你们。

2.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有效地建立彼此信任

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充分接触中了解学生的各自特点,从其弱点、特点及个性,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最适用的方法。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得学生愿意信任你,愿意和你沟通交流。例如笔者在接触惠小凡时,发现他比较自卑,不爱讲话,总是低着头。于是我会很温和地和他讲话,话不多。把该说的话都写在纸上,用写信的方式沟通。这个方法很有效,他会把他的压力和无奈都写出来,笔者会把一些励志的例子写给他,他很主动地把一些励志的话语写在书的封皮上。后来他就会主动找我当面讲学习上的困难等,建立了信任。

3.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要和各科老师一起肯定学生、赞许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并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优点,排解心中的忧虑,发挥其潜能。例如在惠小凡刚开始第一轮复习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好多知识点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自信心严重不足。笔者及时和各科老师开会沟通学生的教学辅导方案,要求各科老师在给他上课时多给他信心,对于他记住的知识点和做正确的题要及时表扬。各科教师都做到让学生很喜欢老师,学生也就很积极听老师的课了,对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所以得知惠小凡喜欢打篮球,语文老师便和他约好每周日早上打两小时的篮球,在运动中,惠小凡会把近期学习和思想情况和老师沟通,通过运动,他也能很好地排解学习压力,激发学习信心。再如笔者曾经告诉他把自己的草稿纸都留着,那是自己辛苦付出的见证,能时刻激励自己继续向前。再比如临近高考30天时,每天笔者都会短信告诉他们:“高考倒计时XX天!今天你们都辛苦啦!老师相信你们的努力和汗水会有很好的回报!明天会是崭新的一天!加油!你们都是最棒的!”

4.积极动员家长们配合,倾注爱心感化学困生

在备考复习期间,家长们往往给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过多的压力,使得学生有种“被压迫学习”的感觉,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于是,笔者会和每位家长积极沟通,告诉他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动员家长给学生多些鼓励,多些关怀,多些空间,改变以往责备学生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关爱。和家长们一起给学生灌输一个比分数更重要的思想:高考不仅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这是磨炼人意志的时期,锻炼人坚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积极用心面对,就是最大的收获。在惠小凡学习期间,笔者会把他认真听课,刻苦练题,专心考试的画面记录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宽心,并且能积极鼓励和关爱他。同时也教惠小凡学会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5.确定小目标并且实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困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各科学习中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每天的学习目标,每周的学习目标,每个月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大目标和梦想。例如每两周一次的模拟考试分析试卷后,笔者都会和惠小凡一起制定下次考试的小目标。每节课都会去跟进他上课情况,每天都会跟进他当天的小目标是否实现。

6.建立竞争的学习氛围, 贯彻集体主义教育论

前苏联早期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马卡连柯提出论集体主义教育。他创立了“在集体中学、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进行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平行教育影响、前景教育、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等原则。平行教育原则,即以集体教育为主,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又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前景教育原则,即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集体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的任务,吸引学生集体和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为之努力;培养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原则,对于美化集体和巩固集体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笔者把自己的9个高三学困生作为一个集体,定期组织小班会,沟通交流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且表扬个别进步大的学生,平时自习课鼓励他们相互讨论,相互比赛做题,并且和别的班主任的学生进行公平竞争,在学习纪律上严格管理他们。惠小凡就是一个很注重集体的学生,有一次没有请假和别的学生出去很长时间,回来后笔者主动和他沟通,告诉他的行为对我们集体的影响,之后他写了封真挚的道歉信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会遵守集体纪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不给集体抹黑,让笔者继续监督他。

7.善始善终,做到坚持、坚定和坚决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不稳定状况,要坚持不懈地跟进关注,坚定学生努力地信心,坚决鼓励学生坚持向前。教师自己要坚持拥有满腔激情,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松懈时,要及时坚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4月中旬一次模拟考试后,由于惠小凡没有控制好答卷时间,导致很多题都没来得及答而成绩没有进步,惠小凡情绪低落,笔者及时找他沟通,告诉他笔者坚信他现在已经掌握很多知识点了,只是时间没把控好,否则那些没来得及答的题他肯定能答出。并且请各科老师针对如何把控考试时间有效答题对惠小凡进行专题辅导,效果很明显,之后他信心百倍,答题也胸有成竹。再例如还有好几次,惠小凡都和我说他看到我每天为他的学习忙前忙后,心里很是感动,所以在自己想要放弃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像老师学习,坚持认真做好每件事情。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惠小凡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热爱集体,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的二本院校,念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高考前离开学校时还主动和自己的各科老师一一道别,也和我道别,他激动地说:“谢谢老师这么久一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这里学习的几个月,我的成绩不仅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的性格也开朗了很多,自制力也增强了,我觉得自己也长大了很多!老师相信我,等我考上大学的好消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给学困生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帮助学困生实现他们的梦想。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思考与实践个案研究高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高三·共鸣篇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文言文教学进行思维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