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两极分化态势下的组织老龄化研究
2013-06-08陈厚莹
陈厚莹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88)
1 图书馆组织老龄化的内涵
1.1 图书馆发展的两极分化
我国图书馆发展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地区不平衡反映到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图书馆事业,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由相应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存在着类似的地区差异和不平衡。②各种类型图书馆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强度。譬如公共图书馆较之高校图书馆就存在着差距。③各类型图书馆系统内部发展的两极化反映了不同地区、主管单位实力等方面存在着差距。譬如重点大学图书馆在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受重视度上就远远高于一些地方院校、高职院校(见图1)。
图1 图书馆发展两极分化
1.2 馆员老龄化
馆员老龄化是指在图书馆馆员数量中因年轻馆员数量减少、年长馆员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馆员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馆员老龄化是图书馆发展两极分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主要存在于相对落后的图书馆内。借用人口老龄化的国际通用评判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国内目前人均寿命75岁与60岁相比较,成比例地,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与相对老年的岁数相比较,相对老年馆员的岁数约小于46岁,具体计算如下。
PAA(人口老龄化最低岁数):60岁
AR(退休年龄):60岁
可以得出推论:当一个图书馆内超过46岁的馆员数量占全体馆员数量的比例超过10%,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该图书馆进入了老龄化的状态。
1.3 组织老化
图书馆老化主要是图书馆在提供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服务观念、方式、技术等价值功能逐渐丧失或相对失去的一种现象。图书馆老化也是图书馆发展两极分化态势下的一个具体现象,同样也主要存在于相对落后的图书馆内。同时,图书馆组织老化也深受馆员老龄化的影响,一个年龄较大的馆员在服务的观念、方式上相对无法持续创新或创新不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守旧性。
1.4 图书馆组织老龄化
图书馆组织老龄化是图书馆因馆员老龄化、组织机能老化、服务理念滞后、技术创新乏力等导致的停止发展或者衰退的一种动态。在两极分化的态势下,一部分图书馆46岁以上的馆员比例超过10%,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理念、技术等滞后或相对落后,那么这个图书馆就处于组织老龄化的状态。图书馆组织老龄化同图书馆建筑、设备、资源等物质的老化无关,其核心是关注馆员及其素质所体现出的服务价值、图书馆的创新精神。
2 图书馆组织老龄化的现象及问题
2.1 馆员老龄化
馆员老龄化在图书馆行业内是一个普遍现象,可以从馆员各年龄阶段的静态占比和老龄化馆员的动态占比两个视角进行考虑。
我国亟待加快CCUS技术升级换代。一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成熟的化学吸附法能耗高、成本高,捕集成本为300~400元/吨,埋存成本为200~300元/吨。从发展的视角看,企业负担不起。同时,增加捕集二氧化碳环节,发电厂每千瓦时能耗将增加10%左右。二是我国东部地区油藏多为陆相沉积,原油大都为石蜡基原油,二氧化碳混相压力高,驱油效率较低,提高采收率幅度低,大规模驱油利用需进行深化研究。因此,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加快CCUS技术升级换代。
图2 抽样统计馆员各年龄段静态占比
按照馆员老龄化的理论评判标准,图2中所示的老龄化馆员占46%,远远超过10%的标准。图书馆本身有其积累、沉淀的历史特性,馆员随着年龄、资历的上升更能体现服务的特征和需求。因此,用这样的一个统计结果评判馆员老龄化问题显然不适合整个图书馆的行业特性。但是,从图书馆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馆员年龄结构的非正态分布极容易造成馆员的断层或者说是积累的中断。馆员老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见图3),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统计分析中不难看出,46岁以上的馆员越来越多。一方面反映了图书馆在技术替代的作用下馆员总体数量的缩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馆员招聘不是首选年轻人,而是家属、养老等问题解决的需要。
图3 近30年老龄化馆员的动态占比
2.2 馆员学科背景结构不合理
图书馆发展要求馆员具备深度服务、学科服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开展深度的学科服务,首先需要馆员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的背景,其次也需要拥有一定的信息服务素质和技能。通过统计发现馆员的学科背景复杂,涉及诸多学科,而且结构不合理(见图4)。学历层次也多种多样,据统计,统招专科以上的人员只占20%左右,其他80%的馆员大多通过函授、在职、自考、远程教育等取得,而且50%以上的人只是专科学历。这样的学科结构和学历结构,不能适应图书馆的现代发展要求。根据有关研究可知,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技术创新和服务深入,没有这两个方面的强劲突入,图书馆在不进则退中将逐渐丧失其应有的地位、功能和价值,呈现出服务老化的情况。
图4 馆员学科背景统计
2.3 图书馆组织机能老化
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一直以来都严格按照“五部一室”的传统结构进行设置。通过各图书馆门户网站的组织设计进行抽样统计发现,大部分图书馆都是采用这种职能型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科层制。随着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信息技术对图书馆领域的强烈冲击等,图书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这种境况下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采编回来的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单一的部门职能不能走进社区、走进院系开展深度服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业务垄断减缓了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升。图书馆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需要从组织结构重构的视角进行革新,以阻止图书馆组织机能的老化。
2.4 图书馆创新不足
图书馆无论是参与公共服务,还是拓展其社会公共空间,甚至推出手机图书馆等紧跟时代潮流的服务,仍然改变不了其文献信息资源典藏的功能。图书馆拥有参与到政府、社会等服务领域里的态度、技术,但是缺乏相应的经济理性。当市场经济行为渗透到图书馆服务领域里,图书馆的创新速度便不堪一击。私人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利用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渗透到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各个领域里,竭尽所能地颠覆了图书馆的创新速度。图书馆在庞大的官僚机制的运行模式下,整体上呈现出了创新不足。图书馆的核心业务逐渐外包,甚至核心技术也掌握在私人企业里。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看似面临着选择:作为主体存在还是作为客体存在,但实际上图书馆已经丧失了选择的权力,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图书馆只能被技术企业所左右,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3 图书馆组织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3.1 馆员的引进机制
馆员老龄化主要是新进人员减少、现存馆员年龄不可逆地增长的表现形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在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上,馆员的地位多位于从属性质,是作为家属随调进入,高校图书馆特别明显。在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时期,很多高校为了引进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附带将其家属随调。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每年仍然可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随着评估的结束、岗位设置改革、招聘要求的提高,图书馆编制紧缺,进人的数量几乎为零,而且招聘条件从本科、硕士一路升到博士。即使作为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家属随调进馆的可能性也变得微乎其微。图书馆作为一个辅助性部门,内部调整等其他方式补充新鲜血液也无法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新人进入,现有的人员年龄不断增长,平均年龄逐年上升,造成馆员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2 图书馆的业务外包
图书馆的业务外包源于馆员数量、质量上的不足,它能够满足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业务外包的深入发展,其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图书馆通过私人企业弥补其人员、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将大部分业务逐渐外包,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需求逐渐降低,同时更进一步地加大了图书馆对业务外包的依附性。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图书馆业务先进性与配置滞后性的矛盾。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图书馆无法改变现有的格局,人员、投入等越来越落后,甚至对图书馆外包业务的监控都无法做到,更不要说提出先进的业务理念。最终的结果是馆员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图书馆的组织机能出现老化,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图书馆大多数的业务成为市场经济行为的一部分,核心技术的创新通过市场化行为才能够实现,而图书馆本身的创新力度逐渐丧失。图书馆由管理和服务创新的主体变成客体,受制于市场供给。
3.3 顶层管理的重视度
顶层管理主要是图书馆主管部门的管理。这些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视度,也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传统信息供给主体缺乏的情况下,图书馆是高校的核心部门。图书馆在迎接各级检查评估、领导参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供给主体的泛化,网络信息的冲击,高校图书馆的决策层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从行为上都表现出了图书馆的功能丧失,例如在以往上级各种检查中,图书馆是必到之地,近几年这种必要性逐渐被实验室所代替。在人员配置、资金投入上也大大缩水,造成图书馆发展的后劲不足。
3.4 图书馆的社会需求
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需求是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有需求才有供给,图书馆作为供给的主体才有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在信息多元化、网络化的冲击下,图书馆的需要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图5)。
表1 图书馆相关需求统计
图5 图书馆相关需求曲线
通过表1、图5可以看出,图书每年借阅的册次、人次整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图书馆到馆的人次也逐年下降。2007年有一个突变,通过分析图书馆近况发现,该年度图书馆作为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2012年上半年,在手机网上阅读的冲击下,读者的需求骤然下滑。这充分表明了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在逐年下降。图书馆的读者需求下降,意味着其价值功能的丧失。图书馆价值的衰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管理层注意力的转移,由此可能会对图书馆的重视、投入更加不足,致使图书馆没有高素质的馆员、充足的资金等。图书馆无法实现人员、服务的持续变革,组织老龄化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4 图书馆组织老龄化的应对策略
4.1 两极发展思路
图书馆行业内两极分化的趋势表明,图书馆在传统与现在之间进行着权衡取舍,这也反映到了单个图书馆内部的业务上:传统与创新的抉择。读者需求旺盛、专业技术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图书馆就能够实现突围,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条件不足的图书馆就选择在传统的业务项目上墨守成规。后者在图书馆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逐渐被甩在后面、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的表现就是图书馆组织老龄化。这种组织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一种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需要采取两极发展的思路:谋求传统和创新的均衡发展。
4.1.1 传统服务项目上顺应老龄化的趋势,从提高质量、效率入手,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深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满意度。
4.1.2 充分挖掘资源、条件等外在因素,从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投入增加、组织机构变革等视角,实现传统服务的突围,创新服务。通过打造几个重点、适应需求的服务亮点,以点带面,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想象。
4.2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
4.2.1 馆员身份的认知由职员向雇员转变。图书馆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招聘合同工、人事代理制的雇员,弥补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雇员的人事关系对主管部门来说相对容易处理,引进的可能性也较大。
4.2.2 在组织系统内调配专业技术人员。在图书馆所属单位内部,通过内部招聘的方式,招揽所需人员。
4.2.3 通过内外部的技术合作,以项目立项的形式解决技术匮乏。项目招标时也需要做好前期的需求调查工作。
4.2.4 通过差别化招聘、技术合作等形式,实现馆员的新陈代谢,减少馆员老龄化的比率,提高图书馆的创新力。
4.3 图书馆组织结构革新
图书馆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相对于信息需求及其方式来说已经相对滞后,功能单一,条块分割,无法利用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开展整体服务,加速了图书馆组织老龄化。因此,图书馆需要建立矩阵型组织结构,拓展图书馆服务职能。
图书馆的人员分布是网状形态,每一个人既是一个职能部门的人员,同时又是图书馆业务项目中的一员。此种组织机构形态下,馆员既要熟知本部门内部的工作职责,同时又要知晓与本部门相关的其他服务项目。例如,采编部所属的学科馆员,要懂得采编部的相关业务,同时又要开展学科服务。在此情景下,学科馆员就能够将学科服务同信息资源的采购和组织结合起来,为相关学科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及其服务。主任既要做好本部门所属业务的管理,同时组织、协同其他部门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在网络中的每一个馆员都处于项目和部门的交叉点,能够很好地将交叉的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专业化、复合型服务。
4.4 把握核心技术发展方向
图书馆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图书馆领域自有的技术发展。无论哪种形态的技术创新,都需要图书馆馆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即能够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图书馆组织老龄化的状态下,尤其需要能够把握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自有专业技术馆员缺乏的情况下,图书馆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服务项目创新及功能实现就会存在障碍。特别是实行业务外包的态势下,图书馆无法明知服务的技术要求,就无法实现服务创新,也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变动。图书馆要引进和培养一批馆员,通过外派学习、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在图书馆内部经常开展团队学习,共同探讨图书馆业界内的前沿问题。促使图书馆能够把握图书馆核心技术发展的方向,积极将相关的技术应用到图书馆领域内。
4.5 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需要转变服务模式,走进读者、走进社区,在全民阅读中贡献力量,注重开展虚拟服务。服务模式的转变,能够有效增加读者的需求。需求的有效增加,能够促使图书馆在投入、人员等方面的增加,图书馆因此能够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又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图书馆通过不断的变革,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表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模式,首要的是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这就需要走进读者、走进社区,了解读者的需求,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开展服务的动力。图书馆也要树立更加豁达的开放理念,秉承图书馆的公共性原则,在全民阅读中主动承担起供给主体的责任,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促使图书馆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必然能够有效应对图书馆组织老龄化的发展。
[1] 刘昆雄.论我国21世纪图书馆“两极”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25-28.
[2]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121-125.
[3] 孙晓明,张爱臣.知识服务与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45-48.
[4] 胡建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技术支撑部门的人员配置思考——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5):66-68.
[5] 韩玺,顾萍.任务小组法在中小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2(8):27-30.
[6] 李芳,杨眉.大学图书馆资源协同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3(1):100-105.
[7] Patterson M G.Validating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measure:Links to managerial practices.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4):379-408.
[8] Fornell C,Larcker D.Evaluating Structure Equations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2):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