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生就业率和招生规模的数学模型构建*
——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

2013-06-08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就业率闽南

李 彦

( 闽南理工学院 福建石狮 3627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立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几大人才战略的推进,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然而,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国内仍然存在着人才就业方面困难以及高端劳动力匮乏等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才能够得以解决[1]。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扩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各高等教育学校中每年招收的学生和毕业的人才之间存在一定比率,而这些正是受到培养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影响,其间存在的结构性的偏差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高校的招生和就业方面的关联,因此本文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专门以此方面的内容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解决社会有关就业与招生等一系列较为实际的社会问题做出相应的共享和帮助。

1 数学模型构建对研究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影响与意义

2013年,我国应届毕业大学生700 万人,规模是2000年的4.,而就业区域也相对扩大。由此可见,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于人才市场和就业规模来说,具有较好的拉动内需作用,以及相应的促进高等教育的作用。在此作用下,国内高等教育得到了大众化普及程度,并且为国内的教育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大众化的和高增长率的趋势,大多数都是由此间国内推行的“科教兴国”等条例带动而成的。但是另一方面,2013年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仅为70%。如此可见,国内外各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是相互影响的,两者间存在较为重要的联系,很多国内外的高校研究都有研究扩大招生规模与市场人才就业率的问题,毕竟这之间的联系密切,对于学生的专业分配方面也有重大影响。由于扩大招生将会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然而同时带来的问题和影响也是必须注意到的,比如说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的影响或冲击力。正是由于这些较大的冲击,才使得就业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做出就业率与招生规模的数学模型,以此来更深刻的了解其中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什么要构建数学模型,在这里将会依据闽南理工学院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也将会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直接的显示出来2011—2013年间影响着高考考生对于闽南理工学院选择的相关因素,以及对此高等学校的现有专业的多方面选择因素,这样就能更深的了解到构建数学模型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了。对高校的招生规模和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化”也将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避免产生所谓的极大的反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计划都是按固有的计划进行的,偶尔也会随着市场要求和国家下发通知进行细微改动[2]。笔者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针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就业选择,也是做出了详细的跟踪记录,因此本研究成果也将作为顺应劳动力市场要求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与理论。

构建毕业生就业率和招生规模的数学模型,是针对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及招生情况的发展过程做出详细描述,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分析和预测,才可以真正得出有用的数据,并为提高学生就业率以及下一年招生的人数,以及每个专业近几年的正确策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这也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单单根据数据显示进行结论分析和总结是相当繁琐的,如果能够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构建,有助于研究者直接、直观的了解发展现状。这也是构建数学模型来研究就业率和招生规模现状的重要意义。很多不同程度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来得知所需要的数据。这就是高等数学中强调的,数学建模的重要性[3、8]。在本文中,笔者以数据表格显示研究得到的关于毕业生就业率和计划招生规模的定性结论,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具专业性的解决方案,从而较好地解决有关就业与计划招生中的实际社会问题。

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不仅仅是由于学源扩招导致的,也有国内外经济市场发展的原因。早在2005年,教育部相关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指标文件,而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就是各方面数据不低于2004年的73%,由此可见,就业问题在21世纪初期已经成为了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了。同时,国内于2009年启动了“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这也对近几年就业情况转好产生了一方面的影响。实际上,不管何时我国高校的招生和就业问题都会是各界关注的重点,而人才发展问题自然也会成为经济各区首要关注的重点[4,9]。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呈现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投资教育”和“选择高等教育”的观念已愈加被人们认可,大多数学者认为,只有增加学业培养和教育发展,才能够增加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根据本次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数学建模中启用的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与人才的培养过程的的确确是密切相关的,这个也是贯穿于本次结题论文全程的重点,即:“大学教育始终的系统性与连续性”,这是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率的关键性因素。

2 通过数学模型得出的毕业生就业率和招生规模

笔者对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平均招生规模、闽南理工学院的招生规模(本科)、2011—2013年闽南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分布、闽南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分布等数据进行了研究提取,详见表1。

表1 2011—2013年闽南理工学院招生规模与毕业人数

据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再次面临考验,更是对民办高校的一大挑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带来的还有学院的招生率,由于国内近年来推行的科教兴国政策,很多高等院府都大层次、大范围扩招生源,虽然该种办法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率,然而也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5,7]。通常,一所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就标志着这所院校为社会培养了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也标志着这所院校设置的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应于社会的需求与市场的需求,这所院校的教育质量与社会信誉就很高[6]。因此,高就业率必然需要形成,只有拥有了较为稳定的高就业率,才可以由此产生良好的循环,这样对闽南理工学院的招生事宜也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反之,毕业即失业,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必将会对学校的招生规模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通过对闽南理工学院建校以来的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加以分析,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可以对未来学院的招生规模做到一个大致的方向。

随着时间年份的变化,闽南理工学院的每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随着变化的,所以笔者通过考虑建立数学模型来了解和解决有关招生以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为此,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首先要提出基本假设:

(1)部分毕业生因为自身原因(如升学,或者本身就业观念差)影响了就业率,从而产生了就业率的阻滞作用。

(2)毕业生的就业率与社会需求呈线性关系

(3)闽南理工学院当年的招生计划人数与毕业生人数成正比例关系,为a。接下来,笔者进行符号假设:

设,t 表示某年份,则n (t)表示某年份学院计划招生人数,m (t)表示学院毕业生总人数,g (t)毕业生的就业率,h (t)表示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率。

从以上假设,可以很明显看出,当h (t) >1时,毕业生供不应求;当h (t) <1 时,毕业生供大于求;当h (t) =1,则毕业生的供求平衡。

从以往每年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以及计划招生人数所研究得出的比例关系,可以借助数学软件MATLAB 编写相应的数学公式,从而得到想要的结论图标,如图1 所示。

图1 2011 -2013年闽南理工学院就业率与招生规模的数学模型

由此可知,在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做毕业生就业率和招生规模的数学模型中得出,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相差范围应该在+0.5% ~-0.5%之间,如此才能保证就业率在相对稳定的高概率范围内。

3 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规模成为了一对主要矛盾。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就业率与招生规模的关系,才能够得以解决。通过就业率与招生规模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出,虽然两者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力争将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相差范围应该在+0.5%到-0.5%之间,才能够更好的扩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 数学建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6.

[2]蒋世民.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 (4) :57.

[3]李德宜,李明. 数学建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17.

[4]蔡常丰. 数学模型建模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 35.

[5]张珠宝等.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3.

[6]寿纪麟等编. 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26.

[7]陈义华编著. 数学模型[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26.

[8]蔡常丰编著. 数学模型建模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 19.

[9]李尚志主编. 数学建模竞赛教程[M]. 南京: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1.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就业率闽南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理工学院简介
闽南,闽南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