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普小教育经费投入实证研究

2013-06-07烜,谭

关键词:差额教育经费湖南省

刘 烜,谭 雯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湖南省普小教育经费投入实证研究

刘 烜,谭 雯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作为教育活动得以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但是通过对比发现,2001至2011十一年间湖南省普通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效应未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政府对普小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推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是改善湖南省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规模的明智之举。

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影响因素

一、引言

作为教育活动得以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就湖南省来看,普通小学历年的生均教育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值,且两者差距具有持续扩张趋势。这一简单现象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复杂的关联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湖南省与全国对比的方式开展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经费投入规模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经费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二、湖南省普小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分析

不论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抑或梯度差异来看,湖南省在中部地区和全国都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有一定的个性,也有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共性。此外在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水平这两个维度上,湖南省都不够理想,研究价值较大,因而本文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至2011十一年间,湖南省普小的生均教育经费由816元增加至3850元,增幅为371.8%。然而与此同时,湖南省与全国普小生均教育经费的差额却在急剧扩大,从200元扩大为1492元,增加了1292元,增幅为646.00%,是增长值增幅的1.4倍。可见,虽然湖南省普小的生均教育经费总额在逐年增长,其增长速度较之全国水平却明显偏慢,因而两者差距有增无减。

三、湖南省普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定性分析

1.经济方面:教育经费投入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对于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视。湖南省普通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其占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为稳定,2001-2010年间,均保持在15.5%左右。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倘若在普通小学未来的教育经费投入中保持此比例,且较之其他省份,湖南省能改变人均GDP不理想的现状,实现经济的迅猛腾飞,则湖南省普通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排名亦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也会得到改善。

2.人口方面:教育经费投入的依据

教育的规模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且作为人力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投入也受到规模经济这一无形的手的影响。投入规模过大会造成资源的冗余和浪费,投入过小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教育投入尤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是否合理会直接制约教育规模效益的呈现。

由于湖南省地域广阔、山地地形居多,且省域内各地区人口密度各异,使得相关部门在进行学校整体布局时存在着障碍,区域间普通小学班级规模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进而会促使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负荷不足或超负荷等不合理情况的出现,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且大大降低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3.认识方面:教育经费投入的思想前提

造成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制度。长期以来,GDP主导下的政绩观促使多数主政官员偏重于面子工程和对GDP促进比较迅速和直接的社会基础建设。这样一来,对于教育这一存在收益滞后性的公益事业,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自然不甚理想。因而,较之别国,我国的教育经费的投入常年来均不够理想。

4.其他方面:教育经费投入的补充与协调

其他对教育经费投入具有影响的方面包括地区或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政策对于投入的约束和引导等。

(二)定量分析

由于定性分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下文根据定性分析的因素选取了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进行论证。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育经费投入的研究成果,结合湖南省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一,恩格尔系数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存在正相关关系;二,人均财政收入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正向相关;三,人均GDP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具有正相关关系;四,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正相关;五,每十万人口在校生人数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具有负相关;六,农村在校生比例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显著正相关;七,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存在正相关关系;八,生均非财政学教育经费差额与生均教育经费差额负相关。

1.研究数据。

生均教育经费是考察教育经费情况的根本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教育经费提供的程度。因而本文主要选取生均值对各类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进行衡量。本文数据均由《中国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资料整合处理而得。

此外,本文通篇采用湖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的方式,依据2001至2011十一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样本数值采用差额计算法(差额=全国值-湖南值)演算而得。最终纳入软件分析的样本为110例,无缺失值。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过程。本论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预计检验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生均教育经费差额)的影响,并最终建立回归模型。由于指标变量涉及的范围广阔、单位各异,因而在分析前,笔者对各变量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首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由表2可知,除了X 1(恩格尔系数)和X 8(生均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外,剩余变量双尾检验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本文选取的八个自变量中有六个与因变量(生均教育经费差额)线性相关。

表1 选取指标变量的原始数据表(部分)

表2 相关系数与显著性检验表(模型1)

其次,选择“向后排除法”的方式,用剩下的六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生均教育经费差额)进行回归发现,解释变量X 2(人均财政收入)受到了排除。此时,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97,修正判定系数均为0.994,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十分理想。此外,根据方差分析表的结果来看,F检验的概率P值(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F=330.567>F0.05(5、5)=5.05,表明原假设受拒,回归方程显著。尽管F检验证实了自变量的总体回归情况理想,各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显著仍有待考察。

由表3可以看出,排除X 2后,本模型5个自变量T检验的概率P值均小于0.05,符合要求。为了更好地反映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大小,本文使用标准化回归系数建立方程。直线方程模型如下:

经共线性诊断发现并非所有解释变量的容忍度均小于0.1,VIF值均大于10,表明模型(1)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消除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对已有模型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因为主成分分析可以在保持大部分样本信息的前提下缩减自变量个数,消除自变量间的共线性。经检验发现,本模型数据的KM-O值略小于7,为0.645,可知解释变量间相关性比较强;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5,表明本模型的样本数据相关程度较高,符合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条件,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由表4可知,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临界主成分个数为2,分别记为F 1、F 2。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991%,即主成分F 1、F 2能解释自变量91.991%的信息,信息丢失极少,提取效果较理想。根据表4得分系数表可构建以下表达式:

表3 回归系数表(模型1)系数a

表4 主成分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表(解释的总方差)

参照主成分得分系数,本文根据F 1和F 2的主要性质对其进行了简单命名。经综合考虑,对F 2影响最大的因素是X 6和X 5,即农村在校生比例和每十万人口里在校生人数,两者均可归属为规模因素,因而可以将F 2命名为规模指标。其他指标则与经济关联较大,故而将F 1命名为经济指标。

为了保持研究的严谨性,本文还进行了自相关和异方差的检验。研究发现本模型的D.W值为2.172,接近于标准值2,表示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再者,将F 1(经济指标)、F 2(规模指标)作为新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生均教育经费差额)进行回归。由于残差图呈喇叭状,因而认为此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本文采用了WLS最小二乘法进行处理并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再验证。由表5可知,排秩处理后的各变量对于残差绝对值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拒绝存在异方差的假设,即成功消除了异方差。

此外,再次进行回归,由表6可知,F 1和F 2对应的概率P值均为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而此模型的各解释变量均通过T检验。此外F 1、F 2对应的容忍度均大于0.1;VIF值均小于10,表明变量间的共线性得到了很好的消除。此时,根据回归系数可以得到新的等量关系:

最后,将(2)和(3)带入等式(4),得到了已消除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回归方程模型:

表5 相关系数与显著性检验表(模型4)

在模型(5)的回归结果中,修正的判定系数为0.837,较模型(1)略有下降,但自变量与因变量仍存在高度相关,即能对总体情况进行较好估计。此外新的F统计量和方差表里两个解释变量的概率P值分别为0.000、0.001以及0.001,均小于标准值0.05,表明模型(5)拟合理想,即此模型对于分析湖南省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成因具有良好的效果。

3.研究结论

X 1(恩格尔系数)、X 2(人均财政收入)、X 8(生均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在研究过程中先后排除,因而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一、二、八受到了否定。

此外,根据最终方程(5)回归系数的符号可以判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联方向。其中X 3(人均GDP)、X 4(第三产业占GDP比例)、X 6(农村在校生比例)以及X 7(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表明它们均与被解释变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反之X 5(十万人口里在校生人数)为负值,即其与被解释变量负向相关,与本论文的研究假设相符。

表6 回归系数表(模型4)系数a

四、原因总结与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定量分析的结果,较之全国水平,湖南省普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人口规模效益的缺失是造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第二,农村在校生人数较多是促使教育经费投入匮乏的重要原因;

第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和增长速度;

第四,经济的相对落后从根本上阻碍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动力源泉;

第五,政府对小学教育的低关注降低了教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因而,为了改善湖南省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规模,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规模效益,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关于教育经费投入,扩充规模固然重要,但依据我国现状来看,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提高其利用效率,短期内更具有实践意义。教学设备利用率低、教育资源共享度不高、学校布局缺乏整体性以及工作人员冗余等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教育经费所供养资源的规划配置、宏观调控和优化改善。

就普通小学来看,相关部门在进行校址选择和确定学校数量时应该充分结合地区实际,考虑在校生规模及增长速度,以整体的、长远的眼光进行综合布局。依据班级和学校的最优在校生人数区间,配套进行资源的采购和配置,从而发挥规模效益,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重视教育公平,均衡生均经费投入标准

较之全国水平,湖南省普通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存在总量和生均不充足的现象。其与“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根本目标和教育公平理论的思想内容是相违背的。究其原因是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缺乏一个合理统一的标准,应尽快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一个统一合理的普通小学动态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标准刻不容缓。

(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

十八大报告重申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因为这实际上是现代经济增长本质性要求的反映。就湖南省的相关数据来看,第二产业尤其是建筑业的生产总值较高,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仍不够理想等现状,均揭示了其现有产业结构的缺陷与不足。

因而,为了早日实现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以及追求经济领域的新一轮腾飞,湖南省都应该依靠科技力量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创造品牌效应、提升服务质量,以增强自身参与竞争的实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还需要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

(四)提高政府关注,改善教育经费投入规模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以及上文对于认识因素的分析可知,从长远来看,普通小学教育对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对人力资本的培养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终身影响。因而,政府各部门都应该改变“重实业、轻教育”的陈旧观念,重新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和定位。

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立法,从根本上规范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和标准。

2.积极创新,开拓和完善教育经费的多元筹资渠道。

3.深化预算,合理安排每一笔资金和经费。

4.强化监督,对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进行全程监测以及绩效评价。

[1]袁连生.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2).

[2]孙志军,杨育红.中国以外教育财政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1).

[3]赖娟,谢英亮.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改进[J].改革开放,2011(10).

[4]王善迈.以制度规范保证财政教育投入[J].教育与经济,2012 (3).

[5]乌云特娜.波兰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政策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3(2).

[责任编辑 陈浩凯]

Empirical Study of the Scale of Expenditure of Educational Funds in the General Primary Schools of Hunan Province

LIU Xuan,TAN 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

A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precondi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the scale of expenditure of the educational funds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ducational enterprise.However a comparative study shows that during the decade of 2001 to 2011,the averag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of each student in the general primary schools of Hunan province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Results of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size effect has not been fully developed,and that the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ck of emphasis of the government for general primary schools are the major causes for the phenomenon.Therefore,it is sensible to put into practice some targeted reform measur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ale of expenditure of the educational funds of the general primary schools in the province.

general primary schools;educational funds;scale of expenditure;influential factors

G526.72

A

1672-934X(2013)06-0106-06

2013-09-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AHA090004)。

刘烜(1975-),男,湖南邵阳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本与公司治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财政与金融研究。谭雯(1988-),女,湖南怀化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本、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差额教育经费湖南省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按图结算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纠纷预防与控制措施
运输规划问题算法的改进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分布问题研究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