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治疗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2013-06-07陈建华占国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颊车面神经针刺

陈建华占国荣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江西 抚州 344000;2.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热敏灸治疗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陈建华1占国荣2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江西 抚州 344000;2.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平均症状积分。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热敏灸;临床疗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 “面瘫”,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此病在急性期以控制炎症性水肿,改善局部血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为主;在恢复期主要以尽快恢复神经传导功能和加强肌收缩为主。为研究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法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52±9.16)岁,病程2天至2个月;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18±10.69)岁,病程2天至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P>0.05)。

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4版 《神经病学》诊断标准[1];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现代中医神经病学》诊断标准[2];③所有患者在治疗中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法;④所有患者诊断均不为外伤性面神经损伤、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或者糖尿病、带状疱疹、腮腺炎等疾病所致面神经麻痹;⑤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

1.3 方法 ①观察组:针刺取穴:合谷、下关、颊车、地仓、阳白、四白、颧髎、攒竹、风池、太冲,鼻唇沟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操作:面部穴位选用直径0.28mm、长度25mm银针,其他部位选用直径0.30mm、长度40mm银针。面部腧穴采用平刺、斜刺或透刺法,要求持续施术捻转行平补平泻1min。常用的透刺为颊车透地仓、下关透颊车等,以浅刺为主。患者选择合适体位,用纯艾条,在下关、颊车、翳风、翳明、神阙附近用回悬灸探查热敏点,选定热敏点后在该点距离皮肤表面3cm左右高度施以温和灸,灸到扩热、透热、传热现象消散为止。每次灸1个热敏点,时间约20~6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疗程。②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方法,取穴、操作、疗程均同观察组。

1.4 疗效判定 根据1997年日本面神经研究会制定的“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及 “症状积分表”[3],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症状积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积分≥36分;②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症状积分≥22分且≤34分;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症状积分≤2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症状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可由感染、肿瘤、中毒、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面部症状并不明显,但随之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如不及时治疗而延误病情,可能形成鳄泪症和口眼联动等后遗症,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成为神经性肌萎缩。

热敏灸全称 “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采用艾条点燃后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扩热、透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无副作用、无伤害、无痛苦。

本研究所使用的针刺加热敏灸治疗方法,以合谷、下关、颊车、地仓、阳白、四白等穴位为针刺点,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2个疗程,取得明显效果。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与第二掌骨之间凹陷处,中医 《四总穴歌》里有一句 “面口合谷收”,其对颜面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治疗本病中亦起着重要作用;下关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耳前方,颧骨与下颌之间的凹陷处,有益气聪耳、消肿止痛、通关利窍之功效;颊车穴亦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之功效。本次研究显示: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1]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236.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3]柳原尚明.颜面神经麻痹程度的制定基准研究 [J].日本耳鼻喉科学会会报,1997:799-801.

R245.81

A

1007-8517(2013)18-0044-02

2013.07.25)

猜你喜欢

颊车面神经针刺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