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继发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2013-06-05柳旭伟葛文霞刘晓娜董远明
柳旭伟 葛文霞 刘晓娜 董远明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
一例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继发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柳旭伟 葛文霞 刘晓娜 董远明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
犬细小病毒感染是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多发生于幼犬,病死率10%~50%。临床以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便血为常见。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伴同肠系膜套入邻接的肠管内,导致肠腔闭塞,消化机能障碍,局部肠管发生淤血、水肿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回肠、盲肠段。幼龄犬、猫常发。临床主要表现剧烈腹痛、高度不安、呕吐、血便,精神萎顿,出现虚脱症状。本文就一例犬细小继发肠套叠的诊治及体会作一介绍。
1 病例介绍
犬名:小白;性别:雌;年龄:2月龄;体重:5kg;品种:萨摩耶。主诉:该犬近日食欲废绝,腹泻成番茄酱色水样粪便,且腥臭。
2 临床检查
2.1 一般检查 体温(T)39.8℃,脉搏(P)97次/min,呼吸®28次/min。病犬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眼球凹陷、被毛粗糙略有逆立,眼观其腹部及肛门舒张收缩频率较快,肛门周围有粘粪便,腥臭。触及其腹部有不适感,躲避,无异物感。
2.2 特殊检查 经过CPV测试(犬细小病毒测试板),检查结果呈阳性。
3 诊断结果
据病犬的临床症状及CPV测试,诊断为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4 治疗
第1天静滴:复方氯化钠40ml,酚磺乙胺1ml,VC1ml,肌苷1.5ml;5%葡萄糖50ml,利巴韦林0.6ml;0.9%氯化钠50ml,犬二联血清1支(5ml);5%葡萄糖50ml,氨苄西林钠1.0g;碳酸氢钠30ml;肌注:环丙沙星1ml。第2天,精神好转,腹泻仍剧烈,处方同第1天,外加鱼腥草注射液1.5ml,肌注。第3天状况良好,腹泻基本控制,处方同第2天。第4天病犬腹泻严重,四肢无力,无法站立,见此情况予以复诊。
5 二次诊断
体温:37.0℃;脉搏:78次/min;呼吸:21次/min; CPV测试显示为阴性,再进行触诊,腹部可摸到坚实而弹性弯曲、移动的如香肠样肠段物体;根据临床经验诊断为肠套叠,故进行手术探查。
6 手术探查及治疗
6.1 手术探查 (1)先进行两次强心补液并与此同时用物理方法提升体温。肾上腺素0.8ml,心脏注射;5%葡萄糖50ml,肌苷1.5ml,VC1ml,静滴;进行物理提升体温。(2)准备手术器械,消毒以及手术室环境消毒并等待其体温提升、恢复。(3)麻醉:由于犬已虚脱,故未进行全麻。(4)保定:将其仰卧保定。(5)选定探查部位及开口大小并进行术部刮毛、消毒及注射盐酸普鲁卡因2ml。(6)打开腹腔手术通路。(7)探查及结果:可见明显的肠套叠肠段,结果见图1、图2。
图1 局部坏死肠段呈黑色
图2 术者手中的肠套叠坏死肠段
经探查,如图中所示局部呈黑色肠段为肠套叠坏死肠段。
6.2 手术治疗 (1)人工牵引,一手紧握套叠肠段并向外推挤,另一手紧握未套叠肠并进行牵引。(2)牵引过程中由于部分肠段套叠时间过长,局部坏死导致破裂,见此情况放弃牵引直接进行手术移除套叠坏死肠段。两个肠钳分别固定于距坏死肠段3cm处,后用手术剪刀在其肠钳离坏死肠断近端剪断移除并对其创面进行清洗(0.9%生理盐水清洗);后将其断端吻合,先连续缝合,再进行内翻缝合;最后分别进行浆膜层、肌肉层、皮肤缝合并固定创巾。(3)手术完成后病犬仍很虚脱,故进行多次间断强心补液,术后禁食禁水24h,并进行补液、抗菌消炎(5%葡萄糖50ml,氨苄西林钠1.0g)。(4)进行完手术及补液,当天晚上精神稍有好转;术后第2天又虚脱、瘫倒,故再次进行强心补液无效,直至中午病死。
7 体会
(1)腹泻往往是导致肠套叠发生的重要原因,故在诊断和治疗腹泻疾病时不要只看表象,要标本兼治,时时观察诊断,以避免继发病症(肠套叠)发生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此次治疗失败在于自己治疗过程中疏忽了对肠套叠的考虑,导致没有及时发现肠套叠,以至于治疗失败。所以在治疗腹泻疾病时应该考虑到肠套叠的发生。(2)犬肠套叠发病急,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导致死亡。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尽早的控制病情,治愈率高。此病犬就因没有及早发现肠套叠而延误病情,所以应时时观察诊断,及时发现潜在的肠套叠,及时治疗。(3)犬肠套叠宜尽早治疗,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在肠套叠诊断方面所说的触诊可以感觉到明显的香肠样肠段是正确的,只是触诊一般感觉到有香肠样肠段存在时已经晚了,治愈率很低。鉴此可以借助X光机、B超机等先进仪器进行辅助诊断,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大大提高治愈率。此次治疗失败主因是没有及时采用先进仪器进行诊断,传统经验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间。
S858.292
B
1007-1733(2013)05-0033-02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