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2013-06-05武汉市洪山中学江思容

成才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稿课堂教学课堂

■ 武汉市洪山中学 江思容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 武汉市洪山中学 江思容

江思容,武汉市洪山中学校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十大名师,湖北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湖北省教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长期从事教育管理、数学教学、竞赛辅导、考试命题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所辅导的学生有近百人获国家级、省级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主编奥林匹克丛书《黄冈奥赛秘方》《初中数学竞赛同步辅导》《数学奥赛急先锋》和《黄冈名师中考学法指导》等60余部,深受读者喜爱;在《中国数学教育》《数学教学通讯》《中学数学研究》等30余家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刊物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国家、省级一等奖,主持并研究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

武汉市洪山中学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小到大、由弱变强,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三小教育”特色的管理模式和高效课堂“四会四步一中心”的教学模式。我校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转型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或远或近的思考,开展了或大或小的研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绩,积累了或深或浅的经验。下面笔者从“我们为什么改”“我们怎样改”以及“改后我们的感悟与思考”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学校转型发展这一主题,谨供同行参考。

一、我们为什么改?

(一)课改的背景

1.课程理念的引路。新课程理念正引领和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建构“以生为本”的新学生观、“以师为导”的新教师观、“先学后教”的新课堂观、“以学评教”的新质量观、“少教多学”的新教学观以及“以学定教”的新评价观。

2.有效教学的探路。过去的一年,我校全面启动了有效教学行动,该行动分为模式探讨、学案编制、备课流程、课堂技巧、作业评价五个专题逐层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到,只有建设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才能以点带面,切实深化有效教学行动。

3.减负增效的出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简单、教学管理粗放、评价手段单一等原因,一些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重少数,不管多数;只重分数,不重人数。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而且扼杀了学生个性。这些学校不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下功夫,盲目地在学生学习时间上加负担,使得中学生课业负担居高不下。

基于此,我们深刻认识到:课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自然选择,课改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二)课改的意义

1.课改促进办学提格,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追求的是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课改首先是改课,研究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质、课外轻负,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办学提格。

2.课改促进质量提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它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为抓手,以学生“乐学、能学、会学、学好”为诉求。因此,课改要着力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切实推动教育质量转型发展,促进办学质量的提优。

3.课改促进教师提能,是教师终身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教育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需要精英教师的引领,同时更需要广大教师及区域常态课堂质量的整体提升。课改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提能。

二、我们怎样改?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通过“四化行动”,初步建设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系统,为高效课堂建设找到了起点,探到了高点,找准了落点,清除了盲点。

(一)找到起点:“三小教育”,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

过去的一年,我校结合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三小教育”的基本思想,致力于全面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所谓“三小”,即在教与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教学”,实施形式上采取“小组学习”,落实形式上采取“小处入手”。“三小教育”的前提是小班教学,核心是小组学习,关键是小处入手。“三小教育”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起点,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目标聚焦“三质”。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质变,小组内“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二是资源分配的性质,小班教学改变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性质,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关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成为可能。三是学力发展的素质,小处着手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素质。

2.能力突出“三主”。一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班教学放大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二是学习是课堂的主线,小组学习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互助共进,催生了高效合作与公平竞争。三是学有所得是评价的主尺,小处着手,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关注学生细微的学得。

3.建设强调“三步”。一是组织的建构,小组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性别的平衡、性格的互补等多种因素,确保组间的静态平衡与组内的动态平衡。二是机制的建立,组内实行大组长负责制,建立组内对子互助合作机制和组间竞争激励机制。三是文化的建设,鼓励小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文化符号,实现以文“化”人的基本目标。

学生在课堂上行为的自律,倾听的自觉,表达的自信,质疑的自由,合作的自主,我们都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了跟进式的培训,并以三字歌的形式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二)探寻高点:课堂文稿,净化高效课堂的课程资源

高效课堂的建构绕不过去的命题是减负增效。过去的一年,我校以“课堂文稿”为依托,净化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彻底实现“课堂文稿一本通,各门功课零资料”。课堂文稿就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学生的练习“教学练”三合一的课程资料,它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高点。文稿编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编写立足“三基”标准:一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所承载的三维目标,强调对标准的理解能力,为文稿编写找到适切的学习目标;二是基于教材解读,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所担负的阶段任务,强调对教材的通透能力,为文稿的编写找到系统的知识体系。三是基于学习起点,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状况,强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文稿的编写找到合适的层次结构。

2.研发落实“三动”推进。我校课堂文稿的研发,依托三个层面的保障:一是战略联盟层面,依托《中国教师报》专家团队的思想引领,行为推动;二是学校自身层面,依托学校“课程研究所”首席教师的理论研究,学术带动;三是学科组织层面,依托学科教研组全科教师的实践反思,组织联动。三个层面的研究,将专家思想和草根智慧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了文稿编写的科学性、准确性、发展性和实用性。

3.质检体现“三定”原则。课堂文稿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训练检测的主要载体,具有信息容量大、思维含量高、评价矢量多等基本特点,一旦把握失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依据三维目标,制定出文稿编写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遵循知识与技能目标定量呈现,当堂可测的原则;二是遵循过程与方法目标定性呈现,当堂可量的原则;三是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向呈现,当堂可控的原则。

为了使文稿的编制更加严谨、科学,我们严格制定了编写的六大基本流程:个人主备、小组研备、首席审备、课前预备、课中续备、课后补备。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编制文稿的能力,我们每学期举行两次文稿编写大赛,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课型,由校长书记亲自监考,首席教师封卷测评,确保竞赛结果的信度。为了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我们要求学科备课组每周出一套补偿性练习卷和拓展性练习卷,要求题量适中、难度适当、目标适宜、反馈适切,做到文稿天天结,练习周周清。可以说,文稿的科学编制、训练的有效落实是我校成就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三)找准落点:推广模式,细化高效课堂操作系统

尽管理论界对于“教学模式”的褒贬不一,但是我们认为,在课改初期,对课堂形式进行必要的规范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落点。在对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突出“三重”,科学建模。一直以来,我校在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因此,提出了“主动发展,生星教育”的办学理念。我校在借鉴全国各地成功课改案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突出“三重”(重课堂生成、重学生活动、重教师点拨)为基本原则,提炼出“四会四步一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四会”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的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的四种基本能力;“四步”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体现的“学、展、点、练”的四个基本步骤;“一中心”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体现的“以学为中心”基本思想。“441”模式的核心思想并不是让教师以机械的方式对课堂进行程式化的操作,而是促进教师以规范稳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鲜活的经历和全新的体验。

2.落实“三关”,灵活用模。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修则愚。为了强化师生对教学模式的认识,灵活用模,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落实三关:一是“课堂过关”,组织开展以“人人过关,节节入模”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测和以“人人标杆教师,节节标杆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二是“课题攻关”,为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困惑,我们积极开展课例研究行动,“依托小课题,托起大课改”,评课议课时采取“切片诊断,放样剖析,对症治疗”的方式,达到“剖析一节课,撬动一个点,带动一批人”的效果,组织标杆教师、首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学校讲坛分享研修成果。三是“赛课闯关”,结合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努力实现每一名教师上的每一堂课“环环精致,节节高效”。

(四)清除盲点:分步实施,强化高效课堂保障体系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理念的更新需要理论的学习,行动的落实则需要机制的保障。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结合“三小教育”“课堂文稿”“四会四步一中心课堂模式”的基本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硬化高效课堂的保证体系,逐步消除高效课堂改革的盲点。

1.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抓实课堂实践。在备课组建设的初步阶段,我校确立了“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两种基本策略。由于学科间发展层次的不平衡性的客观存在,我校按照“个案引路——具体实施——阶段总结——整体推进”的四个基本步骤推进学科建设工作。首先,学校将业务素质过硬,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学科备课组作为试点,鼓励他们按照学校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评价方案的各项要求,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积累操作经验,反思成长得失。其次,将“个案经验”通过教育教学论坛在局部有限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鼓励不同学科备课组结合学科特色大胆创新,不断发展,勇于超越。

2.以小组建设为重点,营造班组文化。“三小教育”的核心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涵盖了班级“小组管理”、教师“小组教学”、学生“小组学习”等基本内容,强调班主任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加强小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建设不同于小组建立,建立是一个即时动作,建设是一个持续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我校的小组建设分两个阶段以渐进深入的方式完成。第一阶段:组长的培训指导——组员的分工合作——组规的修订完善;第二阶段:组内的微格系统——组织的文化植入——组间的竞争机制。小组建设实行“四位一体”培训的体系:政教处着重指导小组文化,教务处着重指导小组评价,班主任着重指导小组管理,科任教师着重指导小组学习。

3.以评价机制为手段,建立反馈网络。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注重引入合理的评价机制,建立多极的反馈网络,促进教学行为在自我诊断中不断地调整与超越。在评价内容上分两块,一是过程评价,我们设计了八个工作用表,即通过备课组教研计划表、教研活动情况统计表、课堂文稿使用情况统计表、教师听课情况统计表、补偿性练习情况统计表、拓展性练习情况统计表、首席教师工作用表、课堂展示活动情况统计表等工作表,严格监控教学流程。二是结果评价,做实三级质量分析。第一级,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分析表;第二级,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会,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会,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会;第三级,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会。通过三级质量分析评价,督促教师找到存在问题的症结,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有学生的评教评学,有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家长的评教评学。我校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网络,用适时的、适切的评价方式来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查、落实、反馈、提升等功能,为高效课堂的良性发展收集了有效的信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课改后的感悟与思考

1.教育应承载怎样的历史使命?

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我常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思考,课堂的高效应具有怎样的特质?是教师的“道”传得深刻,还是学生的“惑”解得透彻?教育质量要怎样来衡量?是学生在中考高考的“战场”凯旋而归,还是教师在省市学区的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办学的成果要得到怎样的验证?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挂牌授印,还是众说纷纭的专家权威验明正身?我想,都不是。因为,教育在本质上不是技术上的训练,更不是行为上的驯化。发展人格、唤醒人性、遵循人道、成就人生才是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使命。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曾说:君子之学以美其身。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头脑,更应为孩子塑造一个美丽的心灵。也许我们不一定能让学生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但一定能让学生获得一个健美的人格。毕竟,学生现有的成绩不能决定他未来的发展状况。具有掌握新概念、适应新环境、研究新问题、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才是他们获取成功的重要资本。

2.课改学校应遵循怎样的创新机制?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教育改革的潮头,唯有从旧的教育理念中蜕变出来,才能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教育的美好未来。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实施,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才能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课改要取得成功,领导的重视是前提,教师观念转变是关键,建立教研队伍是保障,坚定课改信念是生命线。

3.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精神?

教育的改革或许会触犯我们既得的利益,触动我们平静的生活,触碰我们高贵的灵魂,触醒我们沉睡的心灵!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时铭记着为人师者的一份责任,用一个教师的良知,以坚定的信念支撑,以不息的激情钻研,以炽烈的情感热爱,以平常的心态固守,以圣洁的操守感化,以科学的精神去坚守自己的职业使命!

责任编辑廖 林

猜你喜欢

文稿课堂教学课堂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