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类迫击炮——苏联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

2013-06-04明光

轻兵器 2013年12期
关键词:炮管座板工兵

□明光

工兵锹也叫工兵铲,是军队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其主要用于构筑工事,挖掘战壕和掩体等,同时也是安营筑灶的好帮手,甚至在必要时刻还可以当作一种冷兵器使用。而迫击炮作为一种轻便的火炮,采用滑膛身管,利用座板直接承受后坐力,发射带尾翼和发射药的水滴形弹丸,具有体积小巧轻便,使用方便,能够射击遮蔽物后的目标等特点。

工兵锹是一种工具,迫击炮为一种武器,将二者合二为一制成“工具式”武器——这就是前苏联在二战时期研制和装备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架设状态

从炮管中取出支腿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正、反面状态

迫击炮结构剖析

1 9 3 8 年,前苏联通过了一个对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的装备计划,并于1939年底,开始正式批量生产这种被命名为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和其配用的37mm迫击炮弹。研制者名叫迈克尔・G,其于1916年曾在叶卡捷琳堡第37步兵团服役。

研制这种工兵锹式迫击炮的目的是提高步兵的压制火力,因为在二战初期苏军自动火力不足,而步兵手中的非自动步枪不足以对集群军队有较好的杀伤效果,手榴弹的距离也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为步兵配备50mm或81mm迫击炮,则又会增加普通步兵的携带负担,且会占用编制。因此这种既能当作工兵锹,同时又能像迫击炮那样发射迫击炮弹的轻便武器在当时受到了军队的欢迎。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锹柄塞组件(兼迫击炮支腿)、锹柄组件(兼炮管)和锹头组件(兼迫击炮座板)。

锹柄塞组件

锹柄塞组件平时用于封闭炮管,防止异物进入。其主要由木塞、支腿和弹性卡簧组成。

其支腿为结构简单的单支腿,没有角度调节和方向调节机构。支腿采用细无缝钢管制成,底部焊接有锥形支脚,便于使用时插入地面,支撑炮管。支腿顶部焊接有一个U形连接座,通过轴销固定有一个半弧形弹性卡簧,可以卡在炮管上,起到将支腿与炮管连接的作用。由于是轴销相连,便于调节炮管角度。支腿上设有一个木塞,可以卡在炮管口部。

锹柄组件

锹柄组件,也就是兼作炮管的组件,是整个武器结构最为复杂的一个组件。其由炮管、炮尾座、撞针座、锁定环、帆布套组成。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口部木塞塞住炮口和取出时的状态对比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支腿与炮管连接状态,可见支腿与炮管仅依靠一个半弧形的U形弹性卡簧卡住,角度调节仅靠支腿连接部位转动实现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尾部的炮杵与座板连接部位特写

锁定环可将迫击炮炮管尾部与锹头后部锁定

炮管本身为一个无缝薄壁的圆管,为了便于装填炮弹,口部加工成略向外张大的喇叭口状,炮管长370mm。炮尾座呈细长锥形,通过螺纹与炮管尾部连接在一起。炮尾座之所以设计成细长锥形,是考虑到较粗的炮管与锹头能缓慢地过渡连接,避免有较大的突起,进而影响到当作铁锹使用时增大挖掘的阻力。锥形尾部加工有球形炮杵,与座板内的臼槽连接。撞针座通过一个空心销子固定在炮尾座上,撞针座中间有个凸台,凸台内中心位置装有撞针。锁定环为一个半圆形缺口的环,目的是将锹头后部与炮管尾部锁定在一起,成铁锹状态,确保挖掘使用时锹头不会松动。锁定环表面滚压有网状防滑纹,其套在炮尾座上,可旋转以锁定或拧松。如果需要当迫击炮使用时,则需转动锁定环,解除对锹头的限制,打开锹头形成迫击炮的座板。在炮管的外部套有一个帆布套,当冬季作铁锹使用时以防冻手;而当迫击炮使用时,防止炮管烫手。

锹头组件

锹头组件,也就是迫击炮座板,是由装甲钢板冲压而成,形状近似方形,与一般尖头铁锹的形状略有区别。据称,该铁锹可以防止7.62mm口径枪弹的射击,必要时也可用于防护自己。锹头正面压有锥形凹槽,可以容纳炮尾座。锹头两侧有翻边,当作为铁锹使用时,可以用脚踩这两个翻边,避免锹头割脚底。

在锹板的中心位置处冲压有与迫击炮炮尾杆相连的半球形凹坑,为了提高连接的强度,此位置的正反面均铆接了一块板——正面的板起固定炮尾杆,防止炮管与座板脱落的作用;背面的板起的是加强作用。

弹药结构剖析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发射一种专门研制的37mm迫击炮弹,其结构与一般迫击炮弹类似,只是没有附加药包,且发射动力完全来自于尾管内的基本药管。该迫击炮弹主要由引信、弹体、尾管和基本药管组成,质量约0.5kg。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所配用的37mm炮击炮弹效果图,左为基本药管

1939年式37mm炮击炮弹结构图

该弹采用的引信为结构简单的非保险型瞬发机械引信,型号为M50,拧在弹体最前部。引信主要由引信体、保护帽、撞针体、保险筒、保险筒限位钢珠、保险筒簧、撞针限位钢珠、撞针限位座和传爆药管组成。传爆药管为钢板冲压成型的简单空心杯状,口部车有与引信体连接的外螺纹,内部压装有扩爆药,在扩爆药中心压有一个针刺雷管,用于引爆扩爆药。引信由发射瞬间惯性解除保险。平时撞针被限位钢珠卡住,而钢珠外部又被保险筒套住,钢珠不会滚落,因此撞针无法移动形成保险状态。同时,保险筒又被保险筒限位钢珠卡住,使之不能上移而释放撞针限位钢珠,确保撞针成保险状态。当炮弹发射瞬间加速运动时,保险筒由于惯性力作用往下压缩保险筒簧,不再顶住保险筒限位钢珠,保险筒限位钢珠向下掉进引信内的空腔里。发射惯性力消失后,保险筒在保险筒簧的作用下上升至最顶部位置,保险筒下部不再对撞针限位钢珠限制,撞针限位钢珠滚落,随后撞针在保险筒簧的作用下继续上升,使撞针体头部伸出引信体形成待击状态。当弹体撞击目标时,撞针体头部被目标的反作用力向内推回,撞针体压缩保险筒和保险筒簧下降,撞针尖刺入传爆管中心的针刺雷管,使雷管爆炸,进而引爆传爆药管装药和弹体内装药,使炮弹爆炸,形成碎片杀伤人员和毁伤其他目标。

M50瞬发非保险型引信剖面结构图

战后在野外战场发现的37mm炮击炮弹实物,下图为该炮弹与引信分解状态,图中有用于对比尺寸的普通过滤嘴香烟,由此可见该炮弹体积的小巧

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使用时构筑的简易阵地示意图

苏联印刷的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使用手册中士兵携带炮弹和迫击炮的说明图,可见弹带挂在胸前,而工兵锹式迫击炮像一般的工兵锹一样挂在身体后部右侧

弹体采用铸铁铸造,外形类似枣核形状,前部外缘略粗些,加工有定心部但是表面光滑,并未像其他迫击炮弹那样加工有数道闭气槽,弹体内部装填有TNT炸药。弹体尾部有个凸台,尾管直接套在这个凸台上,用一根横向销子固定住。尾管均布焊接有3片U形钢片,每个U形钢片上有2片尾翼,共6片尾翼。在尾管和尾翼中间均布钻有6组交错排列的排气孔,每组2个孔共12个孔,目的是使基本药管内的火药燃气能从排气孔排出进入炮管推动炮弹将炮弹射出。

基本药管类似于纸壳猎枪弹,底座也为黄铜,只是弹体内装填的全部是小粒状的发射药。基本药管插入弹体尾管内,当炮弹从炮口装填滑到炮管底部后,基本药管底部的底火会撞击到炮管尾部的撞针进而点燃基本药管内的装药,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火药燃气会冲破基本药管纸壳,从弹体尾管的排气孔内喷出进入到发射管内,将炮弹发射出去。

阵地使用方法

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主要装备步兵分队,用于打击敌集群目标和压制敌方火力点。平时携带时,工兵锹迫击炮固定为铁锹形状,装入专门的工兵锹携行帆布袋中,挂在腰带后部携带。37mm迫击炮弹则用一种特殊的15发弹带携带。这种弹带内有15个独立金属筒,每个容纳1发弹,在金属筒口部用一个弹簧片固定住炮弹,15个金属筒用皮带穿过固定,可以使弹带以腰带的形式围在士兵腰间。弹带上还有一个肩带,可以挂在携行士兵的肩膀上面,防止弹带下坠。

一般在使用时需要构筑发射阵地,先挖掘座板坑,座板坑大小以能放入锹头(也就是迫击炮座板)为宜,其中后壁为座板贴合面,最好构筑成与水平地面成45°的坡度,这样当座板放入时,炮管可以45°最佳发射角发射,且炮管能很好地传递后坐力至座板上,避免座板滑动。

苏联印刷的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使用手册中关于士兵如何使用这种迫击炮当工兵锹使用的示意图

构筑好阵地后,即可从炮管中抽出支腿卡在炮管上,进而转动锁定环,打开座板,将座板放置在坑内,支腿下部插入地面内固定牢固。在发射前需要认真检查炮管内是否有锈蚀和污物,如果有,需要认真清理干净后才能发射炮弹。发射时,需要注意避免炮管以小于45°进行发射,夹角过小会导致座板容易滑动,同时也会降低炮弹着地速度,造成炮弹不发火的情况。由于没有瞄具和标识线等辅助瞄准装备,因此射角和射击方向完全依靠射手目视调整,并根据经验和实际射击效果进行修正。

在发射时可以采用卧姿,也可采用跪姿,必要时还可站在战壕内,在战壕边缘架设好进行射击。由于该迫击炮的支腿仅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为了避免发射过程中后坐力造成的震动使炮身翻到,必须用另一只手扶住炮身。为了防止炮管过热烫伤手,稳住炮身的手必须握住炮管上的帆布套。

在装填和发射的方法上,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与普通迫击炮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在使用手册上建议该迫击炮不要以60m最小射程进行射击,因为60m刚好接近其炮弹的危险杀伤范围界限之内,为了避免自身被破片杀伤,应将射程设在超过60m进行射击。

苏联印刷的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使用手册中关于在战壕内和卧姿状态如何射击迫击炮的示意图

缺点多于优点

二战中苏军士兵在使用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

二战中苏联游击队在训练使用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照片中可见炮手仍旧携带了普通的工兵锹

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全质量为2.4kg,炮身全质量为1.5kg,炮管全长400mm,高低射界15~90°,方向射界±12°,炮弹初速65~70m/s,最小射程60m,最大射程250m,战斗射速约30发/分。从这些数据来看,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还是十分小巧轻便的,性能上与战后发展的枪挂榴弹发射器比较接近,但是与小口径迫击炮相比,其各方面性能均处于劣势;其最大射程250m要比手榴弹占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可以快速发射,在弹药投掷速度上要比手榴弹快得多。

由于受到体积和制造成本的控制,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结构比较简单,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瞄准装置使得其射击精度大打折扣。在1940年冬季与芬兰军队作战中,苏军投入使用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其实际使用效果让人们大跌眼镜。由于冬季厚厚的积雪,小巧的工兵锹式迫击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深陷在积雪中,而37mm迫击炮弹在

较厚的积雪中对破片的杀伤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加上本身较小的装药量和较小的弹体,破片本来就不多,再被积雪削弱一下,实际威力降低很多。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瞄具,射手在紧张的战场环境下往往不能较准确瞄准目标,这更进一步使得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的威力降低不少。

正是这种种缺陷,使得这种奇特的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在1941年底就停止生产和使用,不过由于其体积小巧和使用方便,不少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被提供给游击队,对敌军进行骚扰射击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武器,并且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此外,部分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还装备给苏联的空降部队,并在1941年1月和2月的两栖作战中有所使用,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德军也曾缴获了一定数量的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并且在其上刻印了德军武器的编号,称为“3.7 cm Spatengranatwerfer 161(r)”,由此可见,德军对这种武器还是比较肯定的。

后继发展昙花一现

二战结束后,由于枪发榴弹和榴弹发射器的发展,使得这种口径偏小的迫击炮失去了发展价值。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苏联研制出40mm的GP-25枪挂榴弹发射器后,又有设计单位根据其配用的40mm VOG-25和VOG-25P榴弹研制了一种新型工兵锹式榴弹发射器。这种工兵锹式榴弹发射器采用了现代可折叠工兵锹的式样。与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一样,其发射管也兼作锹柄,不过由于VOG-25榴弹不需要太长的发射管,因此为了使锹柄够长,平时发射管口部还另外接有一个塑料加长的手柄,通过发射管口部的卡槽固定,而为了防止手柄丢失,手柄与发射管通过金属链连接在一起。另外,这种新式40mm工兵锹式榴弹发射器在发射管右侧装有旋转式瞄具,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瞄准。与37mm迫击炮弹相比,VOG-25和VOG-25P榴弹体积小巧,射程远,采用半预制破片结构弹体,使得杀伤半径大,危险界限小;同时,VOG-25P榴弹是一种具有跳炸功能的榴弹,对于在深积雪和烂泥较多环境中使用是比较有利的。

某军事收藏家自己在野外战场寻找到的当年遗留的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和现代可折叠工兵锹对比,由此可见其体积非常小巧

工兵锹式迫击炮战后惟一的发展就是图中所示的40mm工兵锹式榴弹发射器

40mm工兵锹式榴弹发射器使用状态图,尽管各方面性能设计均超过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但是由于现代枪挂榴弹发射器的迅速发展以及步兵对工兵锹使用依赖的下降,使得这种奇特的武器仍旧避免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

这种40mm工兵锹式榴弹发射器全质量为2kg,弹药初速和最大射程与GP-25枪挂榴弹发射器基本一致,总体综合性能要大大优于1939年式工兵锹式迫击炮。其除了可以大仰角驻地发射的方式使用外,还可以利用锹头抵肩对近距离目标射击——这些特点都是1939年式37mm工兵锹式迫击炮所无法相比的。

不过,这种40mm工兵锹式榴弹发射器也仅是研制出了样品,并未引起军队太大的兴趣——相对来说军队使用的GP-25枪挂榴弹发射器已经能较好地满足了步兵对于投掷榴弹武器的需求,而对于兼作工兵锹修筑工事这种任务来说,在现代战争中已经越来越难以用到。因此,这种奇特的武器不在装备之列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今天,再提起这种武器,或许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苏联人曾经研制出这种奇特的武器,让武器家族中从此多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它的奇思妙想值得纪念。

猜你喜欢

炮管座板工兵
一种多向型自密封防挤出盆式橡胶支座
炮管多的坦克会不会更厉害
炮管多的坦克会不会更厉害
隧道掘进机上的一种新型锁紧式刀箱
神奇的工兵铲
工兵猪
一种塑料三角棒的注射成型模具
生命最后一刻
贴片电解电容器座板检测机
战火中诞生的红军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