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3-06-01施亚梅

职教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基础加工教学内容

施亚梅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五年制高职机电、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奠定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相应技术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角度出发,围绕加工质量和交货期这个目标,掌握整个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选择优化和运作监控的基本知识,能在宏观上和全局上对生产活动和生产组织有清楚的认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包括传统的和现代在内的各种常用加工方法和制造工艺,以及与之有关的切削机理、加工原理、切削参数的选用、加工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等。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学方法必须灵活适当,才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特点与学生现状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活动的组织、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主要包括4大模块: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规律,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其设计,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4大模块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有些内容要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有些内容比较系统抽象。从学生的层面来讲,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本是初中毕业生,一方面,年龄较小,理解力还没达到相应的高度,另一方面,对机械制造方面的内容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而且在开设本课程之前,仅仅只开设了机械制图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要真正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尤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培养目标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灵活地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安排顺序灵活。由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综合性强,而学生的基础较差,前面的基础课程开设很少且还没有进行任何实习,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将本课程的第三篇机械零件的公差测量与表面质量调到前面进行讲授,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对基础的要求不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部分实验,这些实验也是这个知识层次的学生可以实现的。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过这部分内容之后,对课程中间安排的实习,测量等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帮助。

2.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删减和补充。本课程的第二篇重点介绍了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的传动及结构分析,而这些学生并没有学习过机械基础,要掌握这一篇的内容难度很大。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该篇内容之前,笔者补充了机械基础中的带传动,齿轮传动,轮系等相关基础内容,这些内容的补充,对学生有关切削机床的传动和结构的理解帮助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理论性过强的内容,则进行了恰当的删减。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努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初次接触这些专业知识,由于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要增加感性认识,为此,在授课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相关要点。主要是参观最常见的加工方法车削:引导学生观察机床的结构外形,转速,车削的刀具形状,工件的形状质地,切下来的切屑形状,工件的装夹,等等。然后再去参观刨削、铣削、加工中心等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加工的异同点。在授课期间,还针对某些具体的知识点,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参观实习,如:切屑的形状、刀具角度对切削的影响等。通过这些参观实习,学生获得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参观实习之外,学生的动手操作是不可或缺的。以往的动手操作实习时是停课进行的,由于带实习的老师对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进度情况不是很熟悉,因此容易出现与理论知识脱节的现象,学生通过实习仅仅知道怎么加工一个工件,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多与实习老师沟通,根据实习的具体安排,在实习过程当中有针对性的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既知道怎么做,更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厚了,真正实现教学的理实一体化。

2.教学方法新旧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内容量大,包括了4大模块,各个模块都有自己特殊性,那么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既要汲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闪光点,也要合理运用任务化教学模式。本课程在前期的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理解力不高等客观原因,主要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公差与配合部分时,对间隙、过盈和过渡三种的配合的理解既需要利用多媒体的动画进行演示,同时,准备不同尺寸公差的孔和轴,让学生自己感受三种配合的不同。但对最大间隙、最大过盈等的计算教师在黑板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演算还是非常必要的。同样,对于其他的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也是需要老师的在课堂上采用讲授的方式,只是讲解时可将相关的视频、动画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以提高课堂实效。在本课程后面的两大模块中,则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例如在介绍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和工艺措施时,利用比较简单的零件—衬套进行分析,任务的分解见表1。

让学生在这些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到烦、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前面所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迁移,真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了求知欲,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表1 项目名称和衬套的加工生产

通过多年的的课程改革和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理实一体化,进一步实现教学中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既有效的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1]苗雅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7):20-22.

[2]姜香梅.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9):30-31.

[3]张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2.

猜你喜欢

基础加工教学内容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