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锻炼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影响

2013-05-31陈四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胃管胃肠功能胃肠

程 冰 陈四清

(东南大学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96)

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运动从完全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术后发生腹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也是护理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对肠道吻合口及腹壁切口的愈合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均减退,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发生率高,而且也较严重。本文旨在观察早期锻炼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96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均为东南大学的退休职工,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60~76岁,平均(69.8±6.7)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适应证,并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肠道手术50例、胃大部切除术30例、疝修补术10例、胆道手术6例。排除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近期患有胃肠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2〕。将96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相应手术,并做好围术期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术后24 h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 h 1次,5~10 min/次,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术后第4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3〕。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术后早期锻炼,主要包括:(1)超早期(术后6~24 h):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扩胸运动,3 次/d,10 ~15 min/次〔4〕,进行握拳、曲肘、抬臂及抬肩等上肢活动,5次/d,5~10 min/次,并进行膝关节屈伸、抬腿及髋关节外展等运动。(2)早期(术后24~72 h):在超早期活动基础上增加活动量,同时增加自主侧身、双手支撑床上坐立等全身运动,床旁坐立、双腿着地等床边活动,扶床行走、扶室内行走、室外行走等下床活动,1次/d,5~10 min/次,术后第3日2次/d,10~20 min/次,第4日3次/d,20~30 min/次〔5〕。并且根据具体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在家属协助下完成进食、洗漱、穿衣及如厕等日常简单的生活活动。(3)腹部按摩:术后6 h,可在护士的帮助下,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同时沿切口两侧自上而下按摩,按摩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速度适中〔6〕。按摩10 min/次,若患者有腹胀,按摩可延长至15 min,2次/d〔7〕。术后待患者恢复后,可指导患者按同法进行正确的腹部按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开始进食、胃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并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率为4.17%,无腹痛、腹胀症状,恶心或呕吐2例(4.17%);对照组消化道不适发生率为18.75%,其中腹痛2例(4.17%)、腹胀4例(8.33%)、恶心或呕吐3例(6.25%)。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胃肠道持续时间〔(28.8±4.4)h〕明显低于对照组〔(36.8±5.4)h〕(P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开始进食、胃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n=48)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n=48)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3例(6.25%)发生并发症,其中呼吸道感染2例(4.17%),泌尿道感染1例(2.08%);对照组出现并发症6例(12.50%),呼吸道感染3例(6.25%),泌尿道感染2例(4.17%),其他并发症1例(2.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

3 讨论

随着麻醉和手术技术的改善与进步,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手术的机会较过去显著增加〔8〕。由于手术创伤、术中暴露、手术牵拉、缝合、麻醉、疼痛等原因,使得老年患者术后一般时间内胃肠道功能处于麻痹状态,胃肠蠕动减弱、减慢,术后疼痛又使患者术后活动减少,均引起患者胃肠蠕动减慢〔9〕。研究表明,腹部手术患者一般在术后12~24 h肠蠕动完全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需在术后48~72 h肠道蠕动功能才能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10〕,若手术后数天不能排气则可引起腹胀或是腹痛,重度腹胀不仅让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而且可引起膈肌上升及运动受限,从而引起患者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影响患者肠道吻合口及腹壁切口的愈合〔11〕,而且腹胀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进食,从而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腹部手术患者传统的护理方法多需术后卧床3 d,不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在术后6 h开始对其进行各项主动或被动运动,可促进患者各个系统代谢的增强,改善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功能,提高副交感神经的活性,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从而减轻患者术后腹胀、腹痛等症状,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食欲,增加术后营养的吸收,利于术后恢复。而且术后早期活动还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使其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形成良性循环,利于患者术后各系统功能的恢复。而且在配合早期锻炼活动的基础上,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胃肠血运,利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12〕,而且腹部按摩同时也是一种机械刺激,对胃肠蠕动也有一种增强效果。术后早期下床避免或降低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由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及时补充营养,也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1 赵洪露.腹部手术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63-4.

2 钱迪迪,孙 阅.早期锻炼活动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2):85-6.

3 刘春香,韦涌初.护理干预促进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0):918-20.

4 李卫红.妇科腹部术后病人早期锻炼对肛门排气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19(2):125-6.

5 赵秀玲.腹部术后病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19):1726-8.

6 纪 海,王少辉.腹部手术后应用通肠理气膏穴位贴敷促进胃肠蠕动效果观察90例〔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6):25-6.

7 王丹丹,许洁芳,吴巧玲,等.新式活动能力锻炼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8-40.

8 张秀丽,周海波.超声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31):2861-2.

9 李 越.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24-5.

10 杨 洁,于 颖,田 红,等.强化功能锻炼伴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17):1558.

11 于桂青.康复理念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677-8.

12 易淑明,郑晓妮.快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86-8.

猜你喜欢

胃管胃肠功能胃肠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