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
2013-05-31明少菊
明少菊 侯 超 周 芳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糖尿病与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引起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元凶,如高血压同时合并糖尿病时则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性明显升高〔1~3〕,而且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均会引起肾损害〔4,5〕。缬沙坦为新型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高血压降压常用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为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140~180 mmHg,舒张压90~110 mmHg,同时合并有T2DM,空腹血糖(FBG)<7.8 mmol/L,餐后血糖<11 mmol/L,24尿蛋白≥1.0 g,血肌酐(Scr)80~133μmol/L。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血压不在入选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1型糖尿病,血糖水平不在入选范围内患者,存在急性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紊乱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在近1个月内有使用ARB和血管紧张素轻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治疗者。入选的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9~81岁;平均(68.14±6.46)岁;高血压病程8个月~37年,平均(15.21±6.18)年;糖尿病病程6个月 ~24年,平均(13.42±4.78)年。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20±6.41)岁,高血压病程(15.03±6.31)年,糖尿病病程(13.46±4.80)年;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8.15±6.43)岁,高血压病程(15.22±6.19)年,糖尿病病程(13.50±4.7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血糖水平采取降糖治疗,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两组用药时间均为4 w,在此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降压药进行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4 w时血压、FBG、24 h尿蛋白、Scr、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结合本研究入选患者血压实际情况进行评定〔6〕:舒张压在用药治疗后下降幅度≥10 mmHg,或降至正常范围为显效;舒张压用药后下降幅度10 mmHg,但是下降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20 mmHg为有效;舒张压用药后下降幅度不足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取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有效36例(60.00%),显效18例(30.00%)、无效6例(1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有效、显效、无效依次为24例(40.00%),24例(40.00%)12例(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肾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BG、空腹胰岛素、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BG、空腹胰岛素、24 h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24 h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Scr、BUN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mmHg,n=6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mmHg,n=60)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肾功能变化比较,n=6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肾功能变化比较,n=60)
?
3 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7〕,而高血压的发生又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两种疾病互相影响。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后容易发生的肾损伤,而血压也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的发病和发展关系密切,其主要是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活性物质,引起水钠潴留从而血压升高,因此抑制此系统利于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病患者血压及保护肾功能。目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ACEI和ARB,其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ACEI和ARB已经被证实在降压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缬沙坦为ARB,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AngⅡ与血管紧张素的结合,进而影响醛固酮的释放和血管收缩作用起到降压作用,对儿茶酚胺的水平也有降低作用,由于AngⅡ受体主要存在在与心肌组织和血管中,因此使用后并不会引起心率增快〔8,9〕。而且缬沙坦与其他ARB药物相比不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肾素等受体,因此在控制调节血压的同时对钠离子通道并不抑制,不影响缓激肽的降解,所以咳嗽等副作用不会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起到了更好的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在采用缬沙坦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降压效果会进一步降低〔10〕,表明缬沙坦降压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长时间的用药其降压效果更为肯定,本研究由于仅观察了用药治疗4 w时患者的血压及肾功能,长期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影响未进一步进行随访追踪,有待于后期进一步研究。
1 吕雪英,王招娣,杨云梅,等.谷氨酰转肽酶与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2):192-5.
2 徐卫平,王丹霞,张国英.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41.
3 王 莹,杜 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2):22-5.
4 李 卓,刘双信,史 伟.高血压与肾脏病〔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11-4.
5 王 昱,鲍晓荣.糖尿病患者合并深损害3例及相关文献复习〔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6):513-5.
6 崔秀玲,奚 悦,马 跃.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9-41.
7 夏伟知.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南药学,2009;7(6):460.
8 Weir MR,Hollenberg NK,Zappe HD,et al.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double the maximum dose of valsartan in African-Americ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albuminuria〔J〕.J Hypertens,2010;28(1):186.
9 Lee JM,Kim JH,Son HS,et al.Valsartan increases circulating adiponect in levels without changing HOMA-I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J〕.J Int Med Res,2010;38(1):234.
10 孙彩艳.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18):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