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发展

2013-05-30赵春梅朱小琴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8期
关键词:传承民族建筑

赵春梅 朱小琴

【摘 要】城市正在飞速发展,新旧更替也在不断进行。城市中的旧建筑已经不适合城市的发展需要,但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旧建筑可以改变身份,通过对其内部进行改造或者赋予其适当新身份,保护民族传统建筑,让其不被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边缘化。

【关键词】民族;建筑;传承;发展

进入近代以来,我国的建筑和城市都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尤为显著,代替传统的木造建筑的是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建筑的普及。随着结构技术的发达,建筑呈现了高层化和超高层建筑,同建筑并进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建筑,城市的换颜不仅限于某一个城市和地区。人们出差或是旅游,一走出飞机场或停车场就对映入眼帘的一切产生疑惑:这究竟是哪里?所有的城市都形成了同样的景观。可以说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近代生产形式波及到建筑,产生了这种现象。

过去,无论在哪个地方,人们在长久的历史中致力于生活的安定和提高,挖掘智慧,以“我的城镇”、“我的村庄”而自豪,充满自信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居住空间,每个城、镇、村都培养了有个性的传统的历史景观。在近年逐渐改造的过激行动中,“我的城镇”、“我的村庄”以及人们亲近的生活空间被统一化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人们焦急、不安。地方传统、城市固有的景观被迅速破坏了,取而代之的是俗不可耐的单调的高楼大厦。

的确,地方人们在长的历史中培育起来的传统,集思广益,精心打造出来的景观,被外部强大的经济力量和技术造出来的固定模式所压垮,所消失,人们的焦急不安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自己居住的地方渐渐失去了过去的历史连续性,处于只能满足于一时的环境。为恢复人类的生活空间,人们要求重新认识祖先们培植的地方传统。

万事万物都会有更新替代,建筑再利用也不是件新鲜事情了。城市正在飞速发展,新旧更替也在不断进行。城市中的旧建筑已经不适合城市的发展需要,但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旧建筑可以改变身份,在演绎规划下不断生存,续写这城市的历史、科学内涵,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却总是遭到人们的遗弃和人为破坏。人们要发现其价值和城市文化的重要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通过对其内部进行改造或者赋予其适当新身份,保护民族传统建筑,让其不被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边缘化。

1.传统建筑—四合院

过去的建筑植根于不同地区,被人们公认的地方文物都在地方传统或风土中确定了一定位置。河南南阳的内乡县衙建筑,即使失去了原有的机能,重新评价作为城市的里程碑并赋予它新的机能。确定为地方文物的很多,以此为例让我们看看四合院的建筑。

四合院是一种住宅形式,多用于汉满民族传统居民,以北京的四合院最为典型,河北、山东和东北等地区也有此类房屋。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建筑的代表,弛名中外,世人皆知。它之所以有名,在于它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它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或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画,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主要作用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便是四合院的内宅了。内宅是由北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四面建筑围合起来的建筑。封建社会内宅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南方居住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用于起伏不平的地形。南方居民多用粉墙黛瓦,给人以素雅之感。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喜欢作成“风火山墙”,可以认为它是硬山的一种夸张处理,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防火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2.现代化和地方传统

四合院传承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难以言尽,直至今日还有许多尚未发掘,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可是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回老北京的踪影。在所谓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一座座传统的四合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替代的是一座座拔地面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了实物的见证,我们的后代难以读懂我们悠久古国的历史和文明。过去的建筑传统被丢弃了。

相对于西方进步而言,东方在停滞的觉悟和反省下,为超越西方先进诸国,出现了坚信唯有西化才是现代化的风潮。中国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这个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些人用纯粹的西欧眼光看待事物,认为连本国的文化遗产也要西方人来重新发现,产生了没有西欧人的鉴定就不安宁的奇妙的脆弱心理。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明显地反映到建筑技术方面,建筑教育开始原封不动地照搬西方技术,因此扎根于各地的传统技术面临危机。

3.地区传统再评价和创新

诞生于印度的佛塔,置于亚洲各地的历史和风土中,在各地基础文化上,依据当结构材料和技法创造出特色各异的佛塔,从中印到尼泊尔,从中国西藏,以至蒙古都可以看到佛塔的着道路,其特色、形态至今保存完好,在各地深深扎根,至今作为地区的文物得以保存。

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洋文化潮流曾被视为世界史上唯一绝对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西欧社会被视为价值判断标准的自我中心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了。要知道,西欧有自己的生活、历史、思想、背景,亚洲有,中国也有。人类要跨越面临的危机,寻找生存下去的活路,就要重新评价各地培育起来的传统,寻求创新的途径。

探寻城市及建筑的个性特色是目前城市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特定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尤为重要,这将给建筑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及思路。期待能为中国城市建筑特色的营造提供一些借鉴,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真正体现出文化传承和地域神韵。

【参考文献】

[1]李春青,业祖润.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科技传播,2012,(08).

猜你喜欢

传承民族建筑
MINORITY REPORT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