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文化隐含的非经济效应
2013-05-30詹小洪
詹小洪
韩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品竞争力颇为自信。有韩媒报道,韩国文化产品竞争力尽管不及美国,但同欧洲处于同等水平,并且比日本和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要高。如果将韩国文化产品分数定为100分,美国和欧洲分别是110.7分和100.5分,而日本、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分别为96.6分、83.6分和71.7分。
据韩国媒体透露,韩国文化商品出口每增加100美元,韩国相关消费品的出口就会增加412美元。特别是,韩国企业的主要出口产品——手机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平均会随之增加395美元,除此之外,服装的出口额也会增加35美元,加工食品的出口额会增加31美元。
如果说上述由韩流文化产品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是能够量化、可以触摸到的话,那么韩流产品的波及效益中还隐含着一种非经济效益,即更无形的政治、文化效益,而这是不容易感觉到的。
早在三四十年前,韩国在世人看来,还是个较封闭的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岛国,甚至被称为“隐士国家”。人们总会把韩国与国土分裂、政治军事依附美国、经济不算发达、观念保守、街头行动频繁、劳资对抗激烈、国民性格内向且倔强等一些较负面的特征联系起来。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尤其是近十年来变成IT强国后,人们对韩国印象改变了不少。但韩国人认为,IT产业的成就代表韩国的实力,“韩流文化”则代表韩国的魅力。柔性的魅力对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来说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举两个例子。
20世纪上半叶,韩国曾被日本奴役长达35年。历史的宿怨和独岛的领土归属问题,使韩国和日本成为一对宿敌。但这并没妨碍近年来韩流文化大举登陆日本。韩流头号男明星裴勇俊拥有以百万计的日本粉丝,而且是以女性为主。有一年小泉首相访问韩国,国事活动之余,想见“勇样”一面竟未能遂愿,“勇样”的回答巧妙且智慧:我对政治不感兴趣。然而他这种怠慢日本首相的做法并没使他在日本“粉丝”中造成多大负面影响。倒是几次他接受采访时,呼吁改善韩日关系、两国国民要友善相处的讲话,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两国国民之间的怨恨。
韩国文化输出的另一重大效益,是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兴起了学习韩语热。韩国语使用仅名列世界全部语种的第11-12位,在文化市场上无疑是边缘性语种。但是在韩国影视、游戏产品的引领下,全球学韩国语的人数增长得较快。自1997年开始有“韩语托福”(外国人韩国语能力考试)考试以来,每年参试人数稳步上升。1997年是2274人、10年后的2006年为3.4万人、2009年为8.1万人、2012年突破15万人。“韩语托福”开考25年来,参考人数累计超过100万人次。参加考试国家也由1997年的4个国家到2012年的近30个国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韩语托福的中国考生增加幅度最大。近几年,均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为中国人。顺便说一句,每年全球参加“汉语托福”的考试人数中一大半则是韩国考生。
2005年,中国汉语办公室为了在全球推广汉语学习,传播中华文化,在各国设立“孔子学院”。或许是要与中国竞争文化影响力,2007年韩国政府就提出在各国设立“世宗学院”(世宗为朝鲜半岛历史上最贤明的皇帝,在他主持下,创制了韩国文字),面向当地普通民众,免费教授韩国文字和传播韩国文化。到2012年6月,韩国已经在35个国家开设了76所世宗学院,学生人数达到1.4万人。他们提出,2016年,世宗学院要增设至200所。
目前,参与到语言文化推广竞争的全球机构有: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培训中心”、日本的“日语学习中心”、中国的“孔子学院”以及韩国的“世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