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宫停摆冷观美国选举政治
2013-05-30杜剑峰
杜剑峰
10月初美国联邦政府停摆16天,很多媒体指责共和党是罪魁祸首。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美国两党在预算谈判中陷入僵局,身为总统的奥巴马难辞其咎。
导致这次停摆的直接原因,是共和党将预算案同推翻奥巴马的医改法案挂钩,民主党难以接受。但在联邦政府关门前,共和党领袖博纳已经意识到一旦走到这一步共和党将成众矢之的,所以在最初提案的基础上多次主动让步。可奥巴马坚决不谈判,最后还是靠参议院两党领袖的斡旋才使政府恢复运转。也就是说,如果奥巴马在博纳做出让步表态后能积极回应的话,政府歇业的“奇观”完全可以避免。
奥巴马在这次危机中态度强硬,一个原因是要通过政府停摆打击对手。停摆前民调数据显示美国公众反对将预算问题同医保法案挂钩,奥巴马很清楚,只有进入停摆,将危机扩大化,才能最大程度地打击共和党。停摆结束后,共和党民意支持率果然降至历史新低。
另一方面,在同政治对手打交道时缺乏灵活性,也是奥巴马执政风格的一大特点。奥巴马是参议员出身,在美国政治中,议员行使监督权,是监工的“婆婆”,而总统和州长则要平衡预算,操心“柴米油盐”。做惯了“婆婆”的奥巴马同担任过州长的里根、克林顿和小布什不同,在关系协调上缺乏经验,更缺少耐心。
而且奥巴马一向自视甚高。他的朋友沃赖特曾说过,奥巴马在其人生各个阶段都出类拔萃,所以常常漠视其他人的意见。从奥巴马看来,无论是推动医改还是提高债务上限,都是为民谋利,共和党都应该无条件站到他一边。
里根和克林顿掌政白宫的时候,都任命专员到国会山协调同议员们的关系。但在过去四年多一系列危机中,奥巴马和反对党领袖博纳之间从最初的彼此猜忌,发展到今天连坐到同一张谈判桌前都很困难。华盛顿两党间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部分是因为理念不同所致,也有意气之争的因素。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曾说过,美国虽然三权分立,但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支在美国的政治生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并非完全平等,总统是一国元首,应该担起领袖的职责。
接下来几个月里,美国的两党需要在预算和债务上限问题上达成长期协议,如果双方在谈判时不改变以往针锋相对的态度,“政府关张”的闹剧很可能重演。华盛顿激烈党争所产生的一个又一个的危机,已成为美国经济中最大的负面因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再次出现政府停摆的闹剧,美国经济甚至可能出现二次衰退。
过去几年,冷眼旁观美国驴象之争,笔者深切感受到美国的选举政治是造成目前华盛顿僵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总统还是议员,在决定手中选票归属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取悦本选区选民,避免使自己在选举中被对手攻击,至于投票结果对国家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非主要考虑因素。而在划分选区时,为使本党候选人顺利当选,政见类似的选民被集中划分在一个选区,导致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分野走向两极分化,反映到国会山上的谈判桌上,两党之间的共识也就越来越少。
奥巴马上任之初依靠民主党在参众两院的多数优势通过了医保法案,但自从共和党夺回众院控制权后,基本上建树寥寥。美国历史上总统进入第二任期后,“青史留名”便取代“争取连任”成为首要任务,奥巴马无疑也希望未来在移民改革、税务改革和推广新能源上实现一些突破。然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均需要共和党的配合。奥巴马现在寄望于共和党自乱阵脚,在明年议会选举中拱手让出众议院,但选举无常,一旦共和党继续维持众院多数,奥巴马不妥协、不谈判的策略很可能令他在第二任期中早早成为一名“跛鸭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