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法国丑闻看“感觉”与“现实”

2013-05-30郑若麟

新民周刊 2013年31期
关键词:阿迪达斯丑闻仲裁

郑若麟

我在巴黎先后常驻20年,自信对法国政治、社会的了解甚至远超过普通法国人。有一次,我在一家法国电视台讨论腐败问题时,与一位法国年轻记者争论起“法国售台武器案”来。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桩特大丑闻。当时法国为了向台湾出售武器——拉法耶特驱逐舰和幻影战机,曾拿了高达5亿美元的回扣返款。然而这位年轻记者坚称“法国不存在‘回扣返款这种绝对不合法的事”……

确实,从常态而言,出售武器方(即法国)应该给予付款方(即台湾)回扣,这才符合国际武器交易的“常理”。然而由于中国坚决反对法国向台湾地区售武,而台湾则视这一武器交易为“外交突破”,因此心甘情愿地在法国给予其回扣时,再将一部分回扣返还给法国。这就形成了当时国际武器交易中独一无二的“回扣返款”现象。法国当时的外交部长迪马在后来因此事而吃官司时曾公开承认,确实存在着这笔巨额回扣。但为什么我的这位法国年轻记者朋友居然不相信呢?事实上,长期潜移默化地暗示公众,贪腐只存在于“极权”国家,而民主国家不存在腐败,使相当一部分法国民众认定自己的国家是“干净”的。当然,事后这位记者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这是“感觉”影响乃至取代“现实”的又一种形式。在很多事物上,我们往往会因为某种“感觉”而对现实或视而不见或有意削弱其影响。结果是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感觉”。这样,我们的“感觉”就离“现实”越来越远。当一位普通民众这样“感觉”时,他影响的只是他自己。问题是,竟有那么多的记者、学者和政界人士也都这样“感觉”现实时,他们影响的就是更为广泛的民众,并进而形成一种舆论环境。

我最近回国与一位国内的法国问题专家谈及目前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的“塔皮4亿欧元裁判案”,对方的反应竟与那位法国年轻记者一样,感觉上“不可能”……,进而表示,“即使有可能,那也是孤立的,是个例外;而中国的腐败,则是一种制度性的,是常态……”

塔皮丑闻源于90年代。当时他将手中的一家企业阿迪达斯出售,中间人是法国国营银行里昂信贷银行。阿迪达斯公司易手后业绩成长不错,市值大涨。于是塔皮将里昂银行告上法庭。由此,以国家为一方,塔皮为另一方,一场长达十几年的马拉松官司拉开了帷幕。在萨科齐任总统时,由当时的财长、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亲自下令,通过私人仲裁来解决此案。结果国家支付给塔皮4亿欧元巨款(且毋须纳税)。今天法国司法机构认定,这一仲裁存在着严重的违法嫌疑。私人仲裁法庭的三名法官中至少有两名与塔皮有私交。法国司法机构以“团伙诈骗”的罪名起诉塔皮,矛头甚至瞄准了前总统。

一位曾亲自经手阿迪达斯公司出售的法国人私下告诉我,塔皮这4亿欧元除了用“极端腐败”来形容,没有其他词可以更确切地描述其性质。问题是,塔皮用这笔钱收购了法国南方最有影响的一批媒体。于是,部分报刊上就出现了“挺塔”的声音。舆论也就随之分裂。这位法国人还告诉我,在法国南部,贪腐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一种常态,官方与黑社会勾结盛行。问题是,这种腐败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合法化”。不久前法国社会党内部就曝出,一位几十年执政地方的左翼官员因与黑社会勾结而遭到起诉……

事实上,我们很多专家、学者经常凭“直觉”认为这类来自西方世界的丑闻是某种例外,这是因为现实已经被我们的“感觉”所替代。这是今天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大的障碍。

猜你喜欢

阿迪达斯丑闻仲裁
No.2 阿迪达斯×麦当劳推出篮球鞋,灵感来自蘸酱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一种多通道共享读写SDRAM的仲裁方法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释原则:溯源、适用及其略比
隆力奇牵手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全球首个零售学院在上海揭幕
两岸四地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过去、现在及将来(上)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澳大利亚:“走地”肉类再曝丑闻
香港娱乐大佬“造马”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