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里的餐桌计划

2013-05-30穆莎熙

新民周刊 2013年31期
关键词:来宾餐桌稻田

穆莎熙

在围绕四周齐肩的豆青圈里吃饭,脚下是被压倒做自然堆肥的豆青秆;镰刀霍霍在稻田里划出一块空地,不相识的彼此在滚滚稻浪间举杯庆贺今日的成果;在眺望清晨朦胧山岚的茶园摆起餐桌,每个人都有像采茶姑娘一般的绿手指;在鱼塭旁的苗池里打开水龙头,脚下乌龟游、嘴里吃着海鲜餐。

这是稻田里的餐桌计划。幸福果食,一群在台湾各农地摆餐桌的青年团队,要用创意来唤醒现代人的土地意识。自去年8月起巡回台湾各地,至今已举办超过50场的餐桌与农村体验活动、2000人次以上参与行动,试图翻转农村价值,重新创造人与土地的连结。

整个餐桌计划是以“脚踏土地吃在地”为号召,在亚洲群众募资平台flyingV上,以每人台币1,666元的价格贩卖摆在台湾各地农地里的餐桌。网络平台flyingV援引国外的群众募资平台,提供创业家与梦想家在平台上营销项目,上架的项目必须有确实的目标,不一定要有商品但一定要有回馈模式,以餐桌计划为例,就是在农田里吃一餐。大众可经由网络认购来提供支持、表达对项目所倡议之理念的认同,等同于微型创投。

稻田里的餐桌计划在flyingV提出的项目,是与在地行友善耕作的农民合作,以不打扰耕植为前提借用农地,并使用该地或在地符合相同理念的农产,创造结合在地风土与饮馔美学的餐点。在挹注款项后可以选择该季任何场次的餐桌活动,而活动场地随着一年下来的农村串连,也已经跳脱单纯的稻田:百年手工的石砌田埂、返乡青年的无毒虾鱼塭、结实累累的葡萄棚下等等,享受自然美景之余更让参与的民众见识到不同的农村面向。内容更是除了田里的餐桌以外,在茶乡体验采茶与制茶、葡萄园里举办蜗牛爬行大赛,甚至是藉由团队艺术家的带领参与即席艺术创作。以在地食材、价值体验、创意能量三大主轴,试图以情感体验重新建立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如团队在flyingV上的宣言——这是一出农村行动剧。

站在土地这一边的人

但是,行动的动能所谓何来?在这出剧目当中,“消费者”是客体,却也是主体。消费的是实质的东西,却也承载更多人文意识的期待。是什么超越了距离,让人不辞千里跑到当地人谦称“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现代人距离土地有多远?我给你举个例子,我在我的故乡宜兰三星办过一场餐桌,结果有一个来参加活动的女生指着旁边的田跟我说,‘谢谢你们办这个活动,让我生平第一次见到长在土里的葱。可是她指的是水稻!”稻田里的餐桌计划创办人幸福果食廖志汶说。

台湾年轻人对土地的渴望,包裹在对社会集体价值观的反思之下:什么是成功?赚大钱就是成功?但是这样的成功又得牺牲什么?而幸福又是什么?拥有了成功却牺牲了生活、这样是否还能自认幸福?当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相信民众幸福指数而不是经济发展指数时,回归土地——这种具有给予与获得双重面向的选择,成为认同感的依归。大环境的沮丧所掀起的土地回归潮,或许可看做是当地人们对当今普世价值观单一化、人际关系虚拟化等等的困境所投射出的情感依赖,对返璞归真的一种浪漫想象。

可惜来时路早已荒烟漫草。“只要在台湾的任何一个都会区向郊外开(车)10公里,你就一定会碰到田。”廖志汶这样解读,“现代人很想回去农村,却不知道怎么回去,因为那个连结已经断了。他不敢去农村、不知道向农夫搭话、不确定自己这样做‘对不对。田就在里面,他们却站在外面怕脚脏。”“而我们的活动就是藉由吃这件事来让大家切入。在这个餐桌活动里,吃在地食材,而且是跟行友善耕作的农夫买,在实际生产这些作物的土地上吃,并让这些农夫现身说法,走到餐桌旁跟我们的来宾互动,甚至是带他们去摘采、去割稻打谷、去放鱼苗,去认识真实长在土里的农作物。我们从产地到餐桌的距离是零。”

吃,只是一个借口。这个活动之所以在短短一年内爆发这样的行动力,其实是它为人们画出回到土地的路径。很多时候你就是要回到农村去看、去认识,你才会看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所真实面对的问题,但同时你才会真实地去感动,感动这其中的生命力,感动人与人之间、人与土地之间的连结,看见与现代都会生活截然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主张人一生至少要认识100位农夫。”廖志汶说。

对“价值”的重新定义

不同价值的追求促使人们回到土地,而价值更藉由行动本身而得以重新定义。“你来农村,看到了漂亮的美景,为美景拍张照,然后就走了。你可以说美景是大家的可是田是我的啊,那我能不能跟你收费。既然没有办法跟你收入场费,那我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创造价值,我在田里卖餐桌,我‘卖美景给你,还卖到农家作客的人情味给你。”廖志汶说道。

站在现实面,农村的凋零是这场行动的一切起因。在台湾经济起飞时被抛在脑后的农村,等到大家回过神来已然满目疮痍。传统的农家希望子弟摆脱农业这条艰辛的路而将年轻人赶往都市,受到这种价值观灌输的年轻人无法正面肯定农业的价值,站在民生基础的农业承受了平稳物价而冻涨菜价的重担,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及积极的转型政策,结果是无法因时提升的生活水平加速年轻人逃离农村,人口老化使得农民面对问题时只能殷殷期盼政府的垂怜,却没有新观点能够跳出来为其发声。

“所以我们一餐卖1,666(元台币),在这里,农村美景是有价的、辛勤地耕植是有价的,不单有价,我们还要用高价来彰显它的价值,一旦有人愿意花这个钱来,就代表这个价值是成立的。”另一位创办人幸福果食简家旗说。农村民生的结构崩坏是一个很错综复杂的问题,但从基本概念来看,如果大家都用青菜一把多少“价格”来看的话,那农村的“价值”岂不是无法翻身?“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农村价值的提升。”廖志汶说。

而实际上参与的来宾惊讶地发现原来农村可以这样玩时,农村的刻板印象也正在改变。价格是市场给的,价值却可以自己创造,创造了更多元的价值,再反过头来扭转农村现有的困境,“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青年回乡。”廖志汶说。

农村可以很好玩

“我们想营造一个集体氛围,是农村是很好玩的,有很多可能的,绝对不是只能走苦情路线。”廖志汶接着说道。稻田里的餐桌计划就是想运用创意来为农村寻找加值空间,营造一个青年人愿意回乡的环境,毕竟青年回乡才是让农村得以存续的实质关键。而要吸引青年回乡,需要的是足以支撑生活的收入与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价值的认同,当我们拉扯于现实世界与自我实现时,是看见自己的真实价值,让我们有足够勇气面对挑战,也唯有价值可以真正转化为实质的收入。“餐桌计划只是一个实验,让大家来看看,农村还可以什么样子的。重点是,你的价值是你自己给的,不要让别人来定义你。”廖志汶说。

所以在稻田里的餐桌计划之后,幸福果食团队还要推出农村办公室、产地回头车以及大地艺术季。农村办公室是运用农家闲置的老屋,整理过后租赁给个人或团体办公或举办活动,相中各类议题在不同空间的发酵力度,如果可以将一些社群活动吸引到在地来举办,不单对人与活动本身有启发意义,实际营收也可以创造在地产值,最重要的是可以以此为农村吸引人才并注入活力,“你能想象在田旁边的古厝里办TED演讲吗?”廖志汶说。

产地回头车则进一步要将社群力量实体化。在连续举办三季的稻田里的餐桌计划之后,幸福果食要将参与来宾变为团队一员。团队发起其他任何活动,事先询问来宾是否愿意额外参与产地回头车计划,来宾承接一定额度的农产后,再由来宾自行寻找愿意认购的朋友,参与的活动结束后,也由来宾将农产品载回都市。这样化整为零的概念,有效节省运输成本,直接跟农夫买的价差也可以回馈给消费者,更以产地直送的概念与社群的力量,大大提升购买的意愿。

最后,大地艺术季要将计划开始以来的所有力量凝聚,透过在各农村巡回举办艺术创作,真正掀起一般民众对农村的关注。以“交互式”创作,邀请来参加的来宾在农地里与艺术家共同思考并动手,而创作素材亦要取之于土地用之于土地,甚至可以是农作,会生长、会改变,能在环境中随着大地的循环而“生生不息”,不同状态下生长出全然不同的象征意涵,就像是从土地里“种”出艺术品一般,真正建立人与土地的连结。

从产销制度、人口结构、到农村价值的翻转,这群人想做的事太多,究竟是什么能量在驱策着他们这样往前冲?廖志汶沉吟了半晌,最终抛下一句:“我真正想做的就是挖掘台湾新价值,而我相信这个契机就在土地上。”

猜你喜欢

来宾餐桌稻田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女王
布达拉宫
稻田摸鱼记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来宾,有三个“全国第一”的甜蜜园区
大餐桌,小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