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中“图”的突破
2013-05-25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450052谭富才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450052) 谭富才
高考地理复习中“图”的突破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450052) 谭富才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学不会地理的同学大多都是“图盲”。研究这些同学,发现基本上都是不喜欢看图、不习惯看图、看不懂图,靠死记硬背来学地理,结果事倍功半。要学好地理,必须先从图下手。要学好图,必须找好切入点、科学高效地进行图的突破。图的复习中,必须解决“地图”、“等值线图”、“坐标图”、“光照图”、“动态图”等问题,为此,教师需教会学生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循序渐进记好地图
1. 认熟中国、世界政区图
我们知道,学语文需要先学汉字,之后才能学句子,成文章。中国、世界政区图是地图中的“汉字”,学会“汉字”才能顺利表达其他地理事物,才能学好其他类型的地图。如:祁连山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太行山位于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亚马孙河位于巴西的北部等。只有对中国、世界政区非常熟悉,才能表达好、记好其他地理事物。如果政区不熟,其他地理知识将变成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所以,学习地图首先要记好中国、世界政区图。要记好政区图,把政区形状赋予一定的象形事物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样可使本无意义的政区形状意义化。如:可把巴西形状想象成发出“吧唏”响声的小手枪;把法国想象成六边形;把意大利想象成长筒靴;把埃及想象成梯形;把青海省想象成小青兔;把西藏想象成登山靴,一脚踩在喜马拉雅山上;把内蒙古想象成草原雄鹰;把湖南省想象成男人头;把江西省想象成细人头;把湖北省想象成戴在人头(湖南、江西)上的大檐帽……把政区形状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其他地理事物与政区建立联系后,则也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从而地图的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有意思。如:我们已把青海省想象成小青兔,则青海湖就可看成兔子的眼睛,柴达木盆地看成兔子背部凹陷区域,黄河看成兔子张开的大嘴,兔子前腿蹬着巴颜喀拉山,后腿蹬着唐古拉山,头顶祁连山。这样,地图变成了赋予一定含义的山水画,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学,学生不可能不喜欢地图,也不可能有学不会地图的同学。
2. 多个图层结合、叠加、比较进行地图研究
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才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教材及地图册提供的各地图基本上都是专题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洋流图、人口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等,但最终地理要考查学生某一区域综合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多图结合,用比较法记图。这样能起到多个图相互促进共同加深的作用。如:我们把洋流、气候、地形、人口等结合起来研究某一区域,学生更能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知识板块都得到加强。具体做法,教师可发给学生一张空白政区图,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颜色绘出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绘得越多越能找到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越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促进。另外,教师可借助PPT,把一些大小相同的世界或中国专题图设置成半透明状,然后进行叠加,就能很好的达到不同地理事物在同一幅图中呈现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尝试借助此图表达地理事物的方法训练读图技能。如:可在气候图中让学生说洋流分布、在板块图中说山脉、在自然带图中说气候等,这样,动脑子表达出来的地图,印象会非常深刻。
3. 大小区域结合起来读图
要按照先大区域后小区域的方法研究地图,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考查方法也多次在高考大题中呈现:先给出一个大区域,然后对其中的某些小区域进行考查。所以,教学中要常按照全球—大洲—国家—国家内部—更小区域的思路过程来研究某一小区域,这样,学生学得明白,记得清楚,能培养出好的看图习惯。如果做一比喻,只认小区域而不结合大区域,就像一个眼科医生只熟悉眼睛内部结构但找不到眼睛的位置一样;只研究大区域而不结合小区域,就像一个眼科医生只会找到眼睛的位置但不懂眼睛的内部结构一样。教学中,大小区域结合起来,才能把地图学得清晰、明白。
4. 把自己所在位置置于地图之中
好多学生学习地图,忽视与自身生活实际的结合,图与生活实际脱节,图学得非常机械,看图效率低,不能熟练运用地图,同时也不能达到熟练做题的效果。调查发现,好多同学平常生活中不辨东西南北,加上可能是太阳经常在我们南面的缘故,有好多同学不习惯把北当做“上”,这样造成拿到一幅图后,根本弄不太清所研究地区在自己的哪个方向,从而对地图的理解大打折扣。解决这种情况,具体可这样做:平常训练学生读图,要尽可能把地图放的方位和实际方位一致,让图中的北方对着真实的北方,并找出自己在图中的位置,弄清要研究的地区在自己的哪个方向,经常这样研究,学生的读图能力会显著的增强,图也会学得明明白白。
二、看懂、绘制等值线图
表达区域地理事物的数值特征要常借助等值线,等值线在地理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等值线要从学好等高线入手。让学生弄明白等高线的成因,会辨认山顶、盆地、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局部地貌的等高线特征,弄清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及走向特征。学透等高线理论,就能熟练地研究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地租线、等人口密度线等等。对其他抽象等值线的学习,较好的方法是先分析影响因素,然后让学生画图,这样比教给学生死记一些他人总结的规律效果好。下面以等温线的研究为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出受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下的过A点气温等值线(见图)。
受纬度影响等温线近似东西走向;受海陆影响海洋向南、陆地向北弯曲;受地形影响,遇到山脉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受洋流影响等温线被洋流顶弯。经过训练,学生会深层次的感悟等值线的知识,对气候的影响因素知识点也会巩固和加强。
其他的等值线的研究学习,也可借助类似等温线的研究方法,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会分析坐标图
地理学科很多信息借助坐标图给出,研究坐标图需要借助数学图像的研究方法,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数值、单位等,弄清各数据的变化量、变化率、变化趋势,要很好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地理读图问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数学变成地理,把地理变成数学。
四、弄明白光照图
光照图实际上是个立体几何问题,学生只要把图想得通,就能把题做得出。这方面的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借助直观的地球仪进行自转、公转演示,演示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并尝试从不同方位进行观测,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用半透明的塑料袋演示夜半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可醒目的表示出夜半球,又可看到某点在黑夜里的运动状态。要想把不同方位的光照图研究清楚,并找到各图的联系,其基本做法是:可找某时刻,让学生画出在不同方位观测得到的光照图。如,可让学生画出6月22日北京时间12点的不同方位观测的光照图,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感悟变与不变。这样学生遇到光照图时,就能很快进行图图转换,从最需要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局部光照图与整体图的结合的意识,只有不断地这样做,学生遇到小区域光照图时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顺利地解决问题。
五、动态掌握各圈层循环图
学生较难掌握图的一大原因是很多图都在动,宇宙环境中地球在自转和公转运动,大气圈中气压带和风带在移动、变化,水圈中陆地水在循环、海洋水也在流动,岩石圈内外力作用在进行着物质循环,生物圈中也在进行着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生物循环,要学懂这些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运动状态的改变,并制作动态的教具,让学生看到循环运动的下一个状态,把抽象变得具体,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满面迷茫变得豁然开朗。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学习,我们单纯的说教对很多空间想象一般的同学来说很难真正接受。但如果我们用一张纸条上面画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然后我们让世界地图静止,反复向南北慢慢拉动气压带、风带,学生看到的是整体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很快理解并牢固掌握该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