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的学习模式与学习环境构建

2013-05-24傅晓兴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开放大学学习环境

摘要:文章根据建设开放大学的现实需要,从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的视角分析了现存学习模式的特点及不足,并基于开放大学服务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出了将非正式学习模式融入开放大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构想;探讨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共存的学习环境构建问题;给出了开放大学学习环境模型。

关键词:开放大学;学习模式;非正式学习;学习环境

中国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59-02

开放大学建设必须立足于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眼于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致力予提高开放学习支持服务能力,以体现出开放大学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开放大学建设的实施既要完善顶层设计,又要开展有益的实践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目前,开放大学建设研究多为顶层设计,对实践探索的研究有待深入。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实体,其服务对象、资源形态和办学手段等均有别于传统大学,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有待挖掘,如何对学习需求实现有力的支持服务就是一项重要挑战。笔者认为,探讨开放大学学习模式与环境构建问题,对于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制约,创新办学理念,建设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具有十分的重要价值。

一、开放大学的学习模式构建

1.现有学习模式的特征及不足。我国现行的各级各类教育形式,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对学习者而言均属于正式学习的范畴。其特征是:学习活动局限于固定的物理环境或网络虚拟课堂,脱离社会真实环境,学习内容系统而规范,学习过程以授课或辅导为基础,学习方法以分析为主,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时间集中、强度大。但是,仅仅依靠正式学习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模式有许多不足:第一,正式学习具有阶段性和不可持续的特点,一旦学习阶段结束,学习者的正式学习活动戛然而止。尽管也会有正式学习范畴的继续教育活动(如培训、进修)出现,但这种学习一定是离散的、不可持续发生的。第二,现代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方式、风格等是多样的,只靠正式学习模式的办学体制只能满足少数人的学习需求,有组织的继续教育形式使学习者的学习内容趋同化,无法满足多数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三,正式学习模式不能传授人的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积累式学习模式正面临更新式学习模式的挑战,仅靠正式学习模式无法满足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第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在因素决定,难免带有功利色彩,这导致学习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正式学习也不能满足人们因主观愿望而产生的学习需求。

2.非正式学习模式的价值。非正式学习是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环境下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非制度化、非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学习场合可发生在任何自然情境下,属于人的自主行为:学习形式灵活、跳跃、随机、简洁;学习内容多样、细碎、实用;它以综合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多以获得实用化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与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并能满足人的自我完善和休闲娱乐等需求。具有自主性、社会性、独特性、泛在性、持久性特点的非正式学习可以弥补正式学习的不足。第一,非正式学习对学习者的限制少,有利于学习者开展自主、开放、创新的思维。第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缺少功利性,结合明确的目标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能使学习者学以致用。第三,非正式学习符合学习规律,学习成果立竿见影,更容易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第四,在信息化时代,非正式学习迎合了学习者包罗万象的学习需求,学习成本低廉。

用长尾学习理论来描述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联系十分恰当。2004年由美国人Chris Anderson提出的这个用于商业模式分析的理论,简单说就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的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商品,以往人们只关注曲线短暂的峰值“头部”,而忽略掉曲线宽广的衰减“尾部”。就学习模式而言,正式学习虽然强度大(头部峰值),但持续时间短;而非正式学习虽然强度衰减很快(尾部),但持续时间长。由于持续不断,零散、细碎的非正式学习占据的学习需求份额完全可以和正式学习的份额相比,甚至更大。非正式学习是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集合,其作用不可忽视。

3.整合两种学习模式。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彼此包容其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当两者并存时,正式学习往往处于主要地位,非正式学习处于从属地位,而一旦正式学习过程结束,非正式学习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换言之,正式学习是离散的、不可持续的,非正式学习是连续的、持久的。正式学习在短期内效果显著,非正式学习在漫长的岁月里点滴积累、影响深远。将正式学习模式和非正式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就业前的基础阶段,学习模式的重心偏向正式学习;在就业后的阶段,重心偏向非正式学习,最大限度地适应人的学习需求,包括休闲娱乐、成就自我的需求,使继续教育阶段的学习形式丰富多样,使学习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这样才是学习型社会应有的形态。实现正式学习模式与非正式学习模式的无缝对接,这正是开放大学学习模式构建的核心所在。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开放大学建设体系中,既有可行性,又有现实性。那种轻视非正式学习的作用,将非正式学习边缘化的观念。是与开放大学建设目标相背离的。

二、开放大学学习环境构建

1.正式学习模式下的学习环境构建。正式学习是现阶段的主要学习模式,学习者通过正式学习获得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化的应用知识,对学习者的管理是开放大学的重要职能,因此,构建正式学习环境(Formal Lerning Environment)是开放大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这是一种支持正式学习活动的资源库或学习平台。构建开放大学的正式学习环境应选择成熟的学习管理系统(学习平台)技术来实现。目前,基于网络的学习管理系统多支持正式学习。

建设正式学习环境有很多选择,其主体部分可以借助传统的学习管理系统组件和信息记录组件来实现。学习管理系统组件的强项是学习管理功能,例如,管理工具、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师生交流、学生参与、能力评价、注册、记录完成状态、评级、成绩单等。信息记录模块是各种系统生成的学习者学习信息的记录或报表,包括统计数据、测验评分、反馈信息、参与度水平等,这些数据有助于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培训需求的分析。

2.非正式学习模式下的学习环境构建。正式学习的学习管理系统只能提供来源于封闭的数据库系统或有限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静态学习资源,难以保证资源的量和获取的快捷性,对学习的支持力度不足。而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获取资源的方向完全不同:一个基于封闭的“库”,另一个基于开放的“网”。由于非正式学习环境缺少应用实例,因此,构建开放大学非正式学习环境(in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具有创新意义。为了有效获取网上有价值的资源,需要借助开放度更高的网上资源聚合工具,结合传统的数据库,以实现对非正式学习的支持。实际上,建设非正式学习环境就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这种学习环境实现自己的愿望。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在本质上是一个集成了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网络空间。构建非正式学习环境也有很多选择,但基本组件可以由三部分构成:Wiki(就国内环境而言可以用百度百科替代Wiki)、开放论坛和专家档案。Wiki的作用是,将弥漫于网络空间的资源汇聚到一起,供学习者随时查询、搜索需要。Wiki包含所有的媒体形式,允许他人创建、完善、贡献资源内容,使得学习者可以分享资源并在他人贡献的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创建新资源,以及共同维护和更新网上资源,体现了资源的“群建共享”理念。开放论坛的作用是,在Wiki上找不到所需资源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开放的学习论坛把问题面向网络社区“包”(crowdsourcing)出去,利用网络组织的社会差异性及多元性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和智慧,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当然,学习者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智慧,同时在浏览论坛上的问题和查看他人回复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论坛上发布问题,意味着暴露了组织的知识缺陷,这可以通过更新Wiki,实现网上资源的纠错和更新。专家档案库的作用是,当学习者通过Wiki和开放论坛都无法找到所需资源时,他可以直接寻求专家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这些人因其在Wild中贡献了大量的内容,或者在开放论坛中积极参与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并被大量引用,而获得了专家的身份。

3.开放大学学习环境构建。目前,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平台主要支持正式学习模式。为了兼顾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可将两个既相互独立又息息相关的虚拟学习环境整合到一起,构成开放大学学习环境模型。

正式学习平台支持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往往侧重于正式学习,即学历教育和各类学习培训,资源支持以各类资源库为主。非正式学习环境不是单一的学习平台,而是各种网络内容的聚合、网络服务的聚合、人际网络智慧的聚合。非正式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密不可分。它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的学习环境,目标是向网络要资源,其中的学习过程常与互动交流融合在一起。Web2.0时代学习资源的聚合、创建、获取和呈现都不同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以Wiki、Blog、Tag、Rss等社会性软件的应用为标志。非正式学习环境应该是一个没有外界压力、没有考试负担、甚至无需学分积累的环境,非常适合探索性强的自主学习者。显然,根据需要其他组件也可以融入开放大学的学习模型中。当然,非正式的学习资源也可来源于开放的正式学习资源。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专项课题“基于黑龙江资源库实现对学习平台支持的应用研究”(编号:YZ-005)]

[傅晓兴: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高工,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开放大学学习环境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