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小学师资存在问题与因应对策
2013-05-24曾道荣
曾道荣
(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三明市小学师资存在问题与因应对策
曾道荣
(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师资问题历来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十二五”期间三明市各县(区)小学教育师资的状况,由于三明的区位和教育情势的特征而呈现出较为独特的样貌。对其中隐含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反思、深入地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肩负着为三明培养师范类毕业生的高校来说,显得尤为迫切而且富有针对性。它不仅能为高校今后的发展找准办学定位,也为当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未来本地区教育的规模和师资的管理、培训和引进,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三明市;小学师资;“十二五”
国家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谈到高等教育要如何适应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时,指出高校必须“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并强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这很明确地诠释了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的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对应的内在逻辑。
三明学院作为三明市唯一的本科高校,担负着为三明本地(当然也包含三明以外地区)培养经济文化建设所需的人才重任。作为三明市唯一一个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本科高校,加强对本市基础教育师资状况的调研,以调整自己的学科办学方向,优化专业设置,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一个地区师资的需求状况,往往折射着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势,包括生源的消长和师资结构的均衡等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关涉到三明学院师范类二级学院的招生数量和招生方向,也为当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未来本地区教育的规模和师资的管理、培训和引进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一、“十二五”期间三明市小学师资现状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初强力推行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我国的适龄小学生员逐年递减,其最直接的效应是各县的教师队伍普遍超编,尤其是基础教育师资中的小学师资,超编尤其严重。而从近年开始的一系列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诸如小学要加上英语、科学直至书写课程,又给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它注定使小学师资在规模控制和内涵建设方面都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课题组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对三明各县(市、区)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小学师资调研。总体来看,目前三明市小学师资现状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超编缺员现象严重。何谓超编缺员?简言之,就是现有在岗的小学老师数量超过了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数,但现实中各校对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又还不能满足需要。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三明市所辖的每个县(市、区)几乎都存在超编缺员的现象。目前三明市所辖的12县(市、区)核定的小学教师编制数是11 522人,但目前实有教职工人数却达到13 158人,超编1 636人。这与近年适龄小学生源的递减有直接的关系。下面选取五个县区小学教师的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见表1)
表1 三明部分县(区)小学师资现状与需求单位:人
以上五个县(区)的小学在职教师数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超编的现象,其中沙县和尤溪县超编得比较厉害。然而,他们并未因为超编而在“十二五”期间就不再需要招收新教师上岗。从表上的数据来看,“十二五”期间都多多少少还需要新增教学人员,有的县还有较大的需求(如将乐县),但因为超编,在实际中变得很难实现。这种教师的绝对数量超编,而亟需的教师又严重不足的现象,便是“超编缺员”现状。
其二,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从调查到的第一手资料得知,三明很多县市小学老师都存在严重的年龄老化现象。如清流县小学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教师就有209人,约占总数的29%;明溪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42周岁,其中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更是到了43周岁;将乐县小学教师中,30岁—40岁为327人,40岁—50岁为364人,这两个年龄段已占教师总数的72%;三元区的在职教师城区小学任教的平均年龄达到41岁,农村小学任教的平均年龄达到39岁;宁化县45周岁以上的教师达746人,占教师总数的40.3%。看来,我市教师年龄的老龄化,已不是个别或偶然现象。
其三,知识结构不合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可知,几乎大部分县(市、区)都存在专业教师的学科教学口径过窄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会教语文、数学传统课程的老师严重过剩,而能胜任艺术、美术、英语、书法、科学等艺术类学科和综合性学科教学的老师则严重不足。很多老师已习惯了传统科目的教学,对新的知识和涉及过硬的职业技能的学科教学变得无所适从。
其四,教师的流动和增补现象堪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城乡在收入待遇和生活设施各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这给小学老师的流动带来较大的阻力。即县城的教师不愿到乡镇教学,乡镇的优秀教师也很难有机会被选拔到城里执教。往往城区小学的老师就一辈子在城里,乡镇的小学老师就永远在乡镇。近几年虽然进行了城乡之间点对点的师资交流,但总体步伐还是偏慢,交流的人数有限。另外,由于超编现象严重,每年对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录用因受编制所囿,所招的人数受到很大限制。
二、三明小学师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适龄生源的刚性递减,与在职小学教师的退休比例的不协调
学生减得多,老师退得少,老师自然就面临过剩的问题。另外,各县很多农民工由于外出务工,举家迁往城市生活,孩子也随父母迁往异地求学。外流生员的增多无形中减少了三明本地中小学适龄生员的绝对数量。三明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不仅各县本身的人口数量少(清流、明溪、建宁等县人口,与闽南沿海地区一个乡镇的人口数量差不多),也没有什么流动人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学师资超编的“症状”。
按常理来说,教师超编了,各县教育部门对新教师也不再有需求了才对,然而,通过对三明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调研发现,各地几乎都同时谈到“超编缺员”的问题——他们对新的毕业生仍有强烈的录用渴望,只不过是因为编制超标的缘故。形成“要的来不了,不要的又退不了”的现象,这也是困扰目前小学师资管理的最典型的问题。
(二)始于20世纪末的“民办老师”的全员“转正”现象,无形中扩大了各县基础师资队伍
这些受益于政策的“新增”在册教师,虽然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为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由于大都只有中等师范函授文凭,没有受过正规师范院校的全日制规范教育,总体素质不高,而且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再加上近几年各校新补充的年轻老师的绝对数量较少,整个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自然就增加了。毋庸讳言,我市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三)小学师资队伍的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所教科目的口径太窄
近年开始的小学课程改革,要求城镇有条件的学校,必须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写字、书法教育。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对于知识严重老化的师资队伍,困难可想而知。从我们重点抽样调研的四个县(区)“十二五”期间对小学师资的需求情况来看,这四个县(区)对传统的执教语数学科的小学教师的需求并不多,尤溪县和三元区甚至一个也不要。而这四个县(区)对执教英语和体图英学科的小学教师需求则显然比较强烈(见表2),这与目前在职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不均衡有密切的关系。
(四)城乡差距造成人为的人才流动障碍
随着近几年经济文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之势,很多城里“富余”的老师并不愿意抛家别舍到乡一级小学任教。城里亟需的一些特殊人才也很难从乡下调到城里,造成人为的人才流动障碍。再加上目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普遍不愿意到偏远的、条件艰苦的乡镇一级小学就业,一心想在城里谋发展,客观上加剧了城乡教师分布的不均和乡镇一级小学招收新教师的难度。
表2 三明市部分县(区)小学师资的学科需求一览表单位:人
三、解决三明师资存在问题的因应对策
(一)加强生员的城乡统筹,合理保留农村的生员比重
随着农村生员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减少,农村的撤点并校行为已大面积铺开。撤点并校固然是教育大转型时期优化教育资源的良策,但有的地方显然做得过于激进。农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有的地方不顾实际情况,不体谅村民的实际困难,采取一刀切的工作作风,统统要求自然村的儿童到乡镇中心小学甚至到县城的小学就学,不仅客观上加重了农村家庭的负担,而且极大地浪费了乡村的教学资源,使很多乡村教师进入到一种“隐性下岗”的状态,村里的校舍也往往被挪作它用,这极不利于当下的教学实际情况。应加强生员的城乡统筹,合理保留农村的生员比重和农村学校比重,防止“一刀切”,避免乡镇以下一级教师“超编”现象加重,乡镇以上一级教师“缺员”现象恶化的两种极端现象。
(二)加强制度管理创新,统筹对在职教师的合理分流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师资,凡是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很大一部分是以前由民办老师“转正”而来的。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尤其是对小学新开设的一些科目和体图音美等技能型的科目,他们由于年龄老化和知识准备的不足,往往很难胜任。基于此,有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现行的教师队伍加大管理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分层次、分阶段解决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管理学认为:“任何社会组织都应本着‘节约用人,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精神,规定其所需的各类人员的数量。”[1](P210)对于年龄确实偏大、有病在身和对本职工作确实感到力不从心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采取劝其提早病退的办法,对不能完成本职工作的教师,可以将其调整到学校的行政或后勤部门工作,进行人员的合理分流,以腾出宝贵的编制录用新教师,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活力。
(三)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岗中培训,拓宽在职教师的能力口径
“小学教育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P132)现役教师中不能胜任目前小学新增的一些课程(如英语、书法、科学等)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师是以前师范函授毕业的,没有进入全日制师范类学校学习,他们之中大部分老师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老化,能力有限;二是一部分在岗教师虽然具有正规的师范学校文凭,但由于过去的中等师范教育,追求的是宽口径,全科制的普师培养模式,专业的艺术类毕业生较少,仅凭普师的教学计划中学的几节艺术课程,要胜任艺术类学科的教学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有计划地让一批基础较好、有潜质、有上进心的老师到省内高校接受各种专业培训,成为当下提高老师水平的最好方法。只有把老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3](P60),这不仅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师资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必由之路。作为目前的培养师范类毕业生的三明本科大学,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艺术类学科的人才培养,同时,必须为在校的大学生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活动项目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4](P91),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小学师资的需求实际。
(四)通过考试和对口交流模式,加强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
近几年各县城小学为了招到比较年轻、业务能力比较突出的老师,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面对主观上渴望进城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进行选拔,以杜绝腐败,达到择优汰劣;二是通过职称政策的配合,使城乡教师进行点对点的互换交流,实现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前者貌似公正,但考题和考试方式的合理性常受诟病;后者频繁的短期流动,“被动”流动,对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延续性也是一个考验。各县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弄清全县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实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接收选配优秀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5](P5),根据学科教学师资的缺口引进新教师,防止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造成师资的“次生性”超编。
以上是在对三明市小学师资状况调研的基础上所作的思考,希望对师范学科的办学方向的策略选择有所助益,也能为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师资管理的决策参考。当然,学科的建设和专业的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做一个全面的考量,只有这样,我们的办学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1]冯东升.管理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马黎华.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2,(6).
[3]钱文华.论农村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修养[J].民营科技,2011,(8).
[4]曾丽萍,鲍振兴.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三明学院学报,2012,(5).
[5]康元贵.解决农村小学师资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甘肃教育,2007,(5).
The Proble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Sanming C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ZENG Dao-rong
(Education and Music College,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Teachers problem is always the key problem of education.The status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Sanming are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is quite unique because of Sanming's location and its education situation.Carefully considering and deeply analyzing the implied problems and working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critical and well-targeted for the university that is responsible to produce teachers for Sanming City.Not only can it help to find the orientation of school run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but provide a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loc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o mange,train and introduce teachers.
Sanming city;primary school teachers;twelfth five-year plan
G525.1
A
1673-4343(2013)03-0079-04
2013-04-16
三明学院教改项目(W1021/Q)
曾道荣,男,福建清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文学、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