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酒店的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以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例
2013-10-23罗金华
孔 泽 ,罗金华
(1.三明学院 旅游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2.三明学院 海峡理工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空间布局是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新的区位理论逐渐得以构建和发展。近年来,区位理论在旅游研究中也得到运用(胡霞、魏作磊[1](P27-30),金相郁[2](P94-107),程露悬[3](P49-51),霍云霈、杨新军、张兴国等[4](P28-31),李飞[5](P54-59)),用于解释旅游产业(包括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酒店业不断发展壮大,其整体发展趋势是逐渐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推进;从城市层面来看,国内有关酒店空间布局的研究都将研究对象选择在大城市,如广州、北京、南京等。然而,与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的酒店业在城市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较为特殊,有些酒店已经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酒店数量及其星级档次等也成为一些中小城市形象的主要支撑。本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例,研究中小城市酒店的空间布局存在的一些区别于大城市的特点和规律,找出影响中小城市酒店空间布局的因素。
一、相关文献评价
(一)国外研究回顾
国外对产业布局相关领域的研究,基本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新古典微观区位理论为主的第一阶段(1950—1970年),其中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揭开了传统区位理论研究的序幕;以新古典宏观区位论为主的第二阶段(1970—1990年);以及以“新经济地理学派”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理论为主的第三阶段(1990年以来)。[5-8]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国外不管是经济地理学界,还是旅游学界,对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的研究都相对缺乏。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产业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方面,如丹尼尔斯(Daniels)指出,生产服务业办公场所集聚在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CBD)[9](P75-86);Naresh和 Gary借用Markusen提出的关于集群模式的分类方法对英国的三个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伦敦、南苏格兰和英国西南部)的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10](P54-59);李咪咪(Mimi Li)等研究认为,建立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联系,能更好地识别客流的分布规律,能更好地为目的地的旅游管理服务。[11](P34-38)
(二)国内研究回顾
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的关注稍多,如前文所述。在酒店的空间布局研究领域,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
其一是对酒店空间布局的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主要以某一类型酒店为例。如:霍云霈、杨新军、张兴国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洛仑兹曲线,分析了1997年和2002年我国五星级宾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4](P28-31)
其二是对饭店空间布局动力因子或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性研究,主要以某个城市为例。如胡志毅、张兆干则以南京为例,对饭店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饭店住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7](P106-110),[12](P94-98);赵媛、黄秋昊运用 GIS 技术,以南京为例探讨了城市饭店空间布局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认为酒店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商业布局密切相关,多位于城市经济实力
较强的城区,集聚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干道和次干道附近,基本符合土地总体价格的阶梯分布,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8](P155-188),[13](P68-76);文吉分析了星级饭店空间布局呈现出的特点,构建了影响饭店空间布局的动力系统模型,探索影响中国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动力因子,详细分析了星级饭店在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泛珠江三角洲和西部地区的分布特点,并且采用多元回归法,探讨了影响中国饭店产业空间布 局的 影响 因素[10](P54-59),[14](P78-82);马 潇 、 罗寿枚在调查广州各类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酒店的空间分布机理以及影响酒店空间分布的因素,认为交通枢纽的区位、CBD的区位以及交易会馆的区位对广州酒店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15](P86-89); 于甡甡、温婷等以北京三星级酒店为例,对北京市三星级酒店分布的区位进行了研究,经过论证得到影响酒店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交通和周边环境,次要因素为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和旅 游 景 点 。[16](P90-101)
其三是对酒店空间布局的影响的预测性研究。例如,程露悬研究了广州新会展中心的形成对广州酒店业的影响,并预测了广州的会议与会展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布局的影响。[3](P49-51)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有关酒店空间布局的研究,其研究地域呈现出三个特点:其一,将研究对象定为全国范围内的五星级饭店,对其空间布局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二,将研究地域选择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如环渤海区域、长三角、泛珠三角等,研究酒店在这些地域中的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其三,将研究地域选择国内的大城市,如南京、广州、北京等,探寻这些城市内部酒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尚未出现有关中小城市酒店的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将泉州市的中心市区现有三星级以上酒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所借鉴的与产业空间布局相关的基本理论有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城市地理学、集聚扩散理论、空间分布理论、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等。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进行理论梳理,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实地调研法,了解酒店布局的相关信息;采用访谈法,与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深度访谈,了解酒店选址的影响因素。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实地调查,在宏观上全面地了解酒店的空间布局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并通过所搜集到的数据大致了解泉州市的酒店业,特别是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发展情况;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并应用GIS软件来分析泉州市酒店的空间布局;最后,分析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讨论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区域概况
泉州市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现辖四区五县,四个区分别为中心市区——鲤城区和丰泽区,以及距离稍远的洛江区和泉港区。中心市区目前总人口72万(鲤城区27万,丰泽区45万),城市规模中等。泉州市私营经济发达,素有“品牌之都”的美誉,改革开放来的发展历程,被业界誉为“泉州现象与晋江模式”,是目前福建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泉州市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的经济地位日益显现。2012年泉州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5.24亿元,占全省11.8%;实现国际旅游收入为42 887.58万美元(约4.3亿美元),占全省29.2%;接待游客总数为达1 000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为961.60万人次;入境游客(包括港台澳)为55.57万人次,占全省的24.2%,其中酒店业实现了十年大跨越的大发展。在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泉州市酒店业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尤其在发展中档酒店方面,被著名旅游经济学家——魏小安教授称为中国酒店的“三小”(东莞、温州、泉州)之一。
四、研究结果
(一)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空间布局
1.酒店星级的空间分异特征
泉州市中心市区目前拥有三星级以上酒店7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丰泽区和鲤城区各1家;四星级酒店20家,其中丰泽区8家,鲤城区12家;三星级酒店53家,其中丰泽区20家,鲤城区23家(见表1)。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更多地分布在经济更加发达、城市发展水平更高的丰泽区。具体就丰泽区而言,三星级以上酒店又主要集中于丰泽、东湖、泉秀等比较繁华的街道,其他街道分布相对偏少。
表1 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空间布局
2.酒店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
分析目前泉州市中心市区的三星级以上酒店的类型,可以发现在商务型酒店中,丰泽区占大多数,有18家,鲤城区8家;所有的旅游类酒店中,丰泽区居多为10家,而鲤城区只有3家。
3.酒店所有权的空间分异特征
目前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所有权类型多样化,总体来说,私营酒店比重较大,为23家,占 59%,外商独资或投资酒店 4家,国营或国有的酒店有7家,而集体性质的酒店为3家,股份合作制酒店2家。私营酒店主要集中于丰泽区,为16家,占70%(见表1)。
4.酒店成立时间的空间分异特征
在目前依然营业的酒店中,成立时间最早的是中旅旗下的华侨大厦(成立于1984年),现为四星级酒店。考虑到中国酒店业与星级酒店评定的发展历程,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酒店业布局的影响,本研究将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发展历程划分为2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84—1999年)和第二阶段(2000年至今)。在第一阶段中,三星级以上酒店共有24家,而2000年以后的第二阶段中共有15家。在第一阶段中成立的所有三星级以上酒店中,鲤城区共有8家,丰泽区共有16家;在第二阶段成立的所有三星级以上酒店中,鲤城区53家,而丰泽区有20家。用GIS软件进行制图得到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2000年后泉州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分布
图2 2000年前泉州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分布
(二)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交通与区位因素
交通条件是影响宾馆选址的重要因素,交通发达或方便的地方不仅有利于宾馆的推销和经营,而且便利了游客,增加了可达性。丰泽区是目前泉州的主要交通中心,交通便利,且是今后泉州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所以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更多地分布在丰泽区,有效地支持了马潇、于甡甡等研究结论。这现象的出现与丰泽区近年来交通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
据相关部门统计,丰泽区自批准成立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是政府的主要经济发展举措,如刺桐路、泉州滨海大道、泉州内环线的建设,以及配合泉州晋江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丰泽区区位优势独特,是泉州市中心市区建设的主要区域,许多旅游景点也位于丰泽区,例如,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西湖公园、东湖公园等,为区域内的酒店奠定了良好的旅游客源基础。这与赵媛、于甡甡等的研究结论一致。
2.城市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等因素划分为不同主体功能的区域。在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对其影响深远。鲤城区目前是泉州历史文化内涵最为厚重、文物古迹遗存最丰富的区域,区内有开元寺、清净寺、关帝庙、文庙、文化宫、西街、东街、涂门街、中山街等,是古城保护的重点区域,特别是1997年与2000年分别增设丰泽区、洛江区和泉港区以后,经济发展的功能与地位逐渐弱化,因而在第一阶段酒店布局较多,如泉州酒店、华侨大厦、金星酒店,但第二阶段后酒店布局明显减少;相反,丰泽区作为目前泉州市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区域,发展经济是其主体功能,因而酒店特别是商务型酒店明显多于鲤城区,且逐年增加。随着泉州市中心城市逐步向位于丰泽区的东海街道方向迁移,酒店也逐步沿着该方向迅速涌现,如悦华酒店、泉州滨海酒店等,基本上“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
3.经济因素
赵媛、黄秋昊[8](P155-158)在以南京为 例探讨城市酒店的空间布局时指出,酒店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商业布局密切相关,多位于城市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区。同样,泉州市中心市区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布局同样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表1可见,泉州市中心市区的三星级以上酒店主要聚集在丰泽区,其中经济因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以2006年为例,丰泽区GDP总量、第三产业总量分别是鲤城区的一倍多,其中第三产业的住宿餐饮业收入则接近鲤城区的两倍。
4.集聚因素
宾馆在区位上集聚可以使其有效利用已有市场区位,扩大市场服务范围。这些酒店的集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增加了宾馆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环境可以使酒店处于一个紧张而又活跃的状态中,这有利于各个酒店的自身优化与提高,同时也会促进水涨船高局面的形成。分析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区位分布可知,其中位于温陵路段的饭店有4家,位于泉秀路、宝州路等分别有3家,明显地体现了集聚效应。
5.土地因素
人口密度的增加使泉州中心市区日渐拥挤,土地成为许多企业竞争的对象。同时,土地价格的增加也使酒店的投资商在选址时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待。[17](P28-33)在泉州市中心市区,丰泽区的土地资源与鲤城区相比更加丰富,是它的两倍。因此,在发展空间上,鲤城区明显会受到土地因素的制约。在对部分酒店进行访谈时发现,始建于1998年的湖美酒店在当初修建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该地址将来的土地升值空间,同样刺桐饭店与悦华酒店也是一样。
五、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更多地分布在丰泽区,商务型酒店与旅游型酒店也是丰泽区最多,酒店的所有权类型多样化,其中私营所占比重最大,且主要分布在丰泽区。虽然鲤城区拥有泉州中心市区内最早的星级酒店和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但随着城市主体功能区划的变化以及泉州市城市发展重点的调整,丰泽区的酒店数量逐渐超出鲤城区,目前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且今后这一优势将继续强化。交通区位、城市主体功能区划、经济因素、集聚以及土地因素共同影响着泉州市中心市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空间布局。
[1]胡霞,魏作磊.国外服务业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地理,2006,(3).
[2]金相郁.20 世纪区位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评述[J].经济地理,2004,(3).
[3]程露悬.论广州新会展中心的形成对广州酒店业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2,(2).
[4]霍云霈,杨新军,张兴国.我国高档旅游宾馆空间分布特征与配置研究——以五星级宾馆为例[J].人文地理,2006,(2).
[5]李飞,张玉华.珠江三角洲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经济文汇,2005,(5).
[6]陈文福.西方现代区位理论述评[J].云南社会科学,2004,(2).
[7]胡志毅,张兆干.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2,(1).
[8]赵媛,黄秋昊.基于 GIS 技术的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8).
[9]阎小培,周春山,冷勇.广州 CBD 的功能特征与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0,(4).
[10]文吉.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4,(21).
[11]李咪咪.旅游业空间布局演进规律与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11,(3).
[12]杨国良.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1).
[13]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5).
[14]徐维祥.浙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1,(12).
[15]马潇,罗寿枚.广州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分析[J].珠江经济,2006,(4).
[16]于甡甡,温婷等.北京市三星级酒店分布的区位研究——以北京三星级酒店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7,(5).
[17]陈爱兰,滕剑仑.新风景名胜区星级酒店控制成本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