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边疆地区市级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的建设
2013-05-16赵立新
赵立新
摘要:结合临沧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建设现状,分析了人员少、设备落后、定位不明晰、缺乏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及缺乏研发项目和人才队伍等问题,并从发展空间、加快改革、加强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边疆地区;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115-03
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承担着服务企业、监督市场,确保质量安全的重要职能。作为质监执法和行政监管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质监技术机构有无活力,直接决定着其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低,影响着质监系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对于质监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探讨如何加强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建设,提升其技术支撑检测能力,充分发挥其靠检验立足,凭数据说话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技术机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实力取得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以及今后技术机构越来越推向市场化,对此,我们有必要对技术机构的下一步发展有个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发展的思路,也才能促其有效地向前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临沧质监技术机构的现状
1986年,临沧地区标准计量管理局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属事业单位临沧地区计量检定测试所和临沧地区产品检验所。2002年,在两所基础上,增设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2005年,三所合并为临沧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承担着临沧市行政辖区内量值传递、产品质量检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任务。2009年已通过计量认证的产品质量检验项目有263个参数414个产品,包括食品、建材、土壤肥料、车用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等五大领域。计量检定在力学、几何量、温度、电磁、医学、化学等类学科方面已建立了22项地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授权检定项目共32项。特种设备检验方面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项目有32项。中心现有固定资产1 700多万元(不包括房屋),实验室面积3 288m2。中心共有编制44人,在职41人;副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16人,中高职占职工总数的56%。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
临沧市下辖七县一区,全市有生产企业1 042户,其中,食品获证生产企业256户,工业产品获证生产企业36户,全市计量器具约23 000台/件,特种设备约3 500台/件.产品检测任务繁重,中心现有42人,其中检验人员33人,却要承担着全市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检测的大量业务,由于检验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检验人员长年累月都奔波在检验工作一线,有的检验人员全年出差可以达到300天,即便如此,也难以较好地完成检验检定的任务计划,加之临沧特殊的地理环境,到达服务对象距离较远,导致不能及时往返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近年来,中心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直想聘用一定数量的检验人员,但由于检验工作的技术性以及各方面的原因,难以聘用到相应适合岗位匹配的检验人员,从而根本无法减轻工作压力和缓解人员的严重不足。另外,人员和素质难于满足有些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出现青黄不接状况,一方面由于人员数量不足,有些工作不能很好开展;另一方面,是存在一个人参与开展多个项目。现有人员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导致部分设备使用频率不高,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同程度影响了中心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水平。
(二)部分设备落后,仪器装备投入不足
按照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检验检测基本设备配置表中临沧中心需配置的检验检测投入资金1180.84万元;截至目前已配置设备投资317.4万元,完成26.88%。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中心共计投入605.99万元购买仪器设备,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到目前为止,中心只完成省局下达三年计划中需购置设备总数的55%。按照临沧中心目前收入700万元左右,每年最多只能拿出130多万元资金购买所需的仪器设备,而这样的资金连一台大型的设备都无法采购到,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二是由于场所的局限性,目前拥有的实验室,不论从面积大小还是数量上都已不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存在多个项目共用一个实验室的情况,实验室秩序相对较差。有的检验检测项目无固定的工作场所,一直在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开展工作。三是按照需要完成的部分项目不适合于临沧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且按照临沧中心能力实在无法实施,比如专业氙灯气候老化箱(120万元)、钻石比色石(45万元)等,投入成本太大,而且不能产生较好的效益。
(三)定位不明晰、职责不明确
在国务院出台的现行的事业单位分类体制改革前,由于多年来技术机构使用经费的严重不足,为了推进其事业的发展,政策只好允许其采取自主创收的形式来弥补。这种双轨制的运作模式虽然短期内减轻了公共财政的负担和压力,并有效推进了技术机构的快速发展,但也使一个个事业单位看上去像一个个企业一样,要求有创收,有收入,什么检验检定项目有经济效益,就大上、快上此类项目,讲求投入和运行成本,追求利润,使其相应服务于社会公众职能发挥不到位。因此,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技术机构必然会明确分成二类:一类是政府办的公益性事业机构;另一类是社会资金办的中介类机构。公益性机构的规模必然有限,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前提,并应严格控制重复建设。而其他性质的也就是来自民间的技术机构则将会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并允许适当的重复建设存在,最终依靠优胜劣汰的竞争来促进自身发展,由此,国字头的技术机构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四)缺乏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技术机构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量地运用了一定的强制手段,来确保产品检验和非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受检。许多技术机构都把强制检定作为进入企业开展检定工作的敲门砖,甚至还不恰当地扩大了强制检定的范围。技术机构的本质是校准服务商,需按企业化管理、按市场规则来运作,但受相关因素的制约,且难以产生质的改变,机制不活,必然导致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长期以来,在检定工作中,技术机构处于一定的强势,因此形成了等客户上门、依赖相关手段等习惯,缺乏市场意识,更缺乏服务意识。而技术机构今后必将走向市场化,受检单位可以自行选择技术机构为之开展检验检定技术服务,在其他服务意识好、实力强的技术机构与之竞争时,我们的技术机构如果还是因循守旧,默守成規,画地为牢,不思进取,就将会慢慢地失去市场。
(五)缺乏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相对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随着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高新技术必将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促使其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或经验真正成为技术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正有力地带动着整个检测技术向精密化、细微化、高效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一项新的检测技术成就几乎没有国界和时间之差,能很快地被引进应用。可以说,先进的检测设备是技术机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先进的技术或设备可以向国外购买,而技术能力是买不来的。技术机构的发展与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关键还在人才。换言之,技术机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靠其多年历史积累和多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技术能力或经验来集成的。从这一点上讲,保持职工队伍和岗位的相对稳定,并不断积累其经验,这对于技术机构下一步科学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清楚,真的想要建成一个“一流技术机构”,也并不是“硬件一流”就行,是要靠技术机构多年历史积累所成,是靠其多年文化积淀所就,也是靠几代检测专家心血所铸,更是靠广大员工科学公正、优质高效的工作精神所塑。但现实是就目前的各种因素干扰和困惑,技术机构越来越留不住人,近三年来,人才流走越来越明显,从自己培养出的1名研究生走起,到现在已流失6名优秀的技术人才,占在职人数的14%,有的甚至宁愿三考也要到县上成为一名公务员,却不愿在事业机构。虽然每年都在招录补充,但一定时间内造成的技术断档,是难以弥补过来,特别是有的技术岗位从进技术机构到仅仅成长成一名合格的技术人才,就将不低于10万元的学习培训考试取证成本,还要加上至少5年的检验时间历练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陈积和提炼。技术人才队伍的不稳定因素同样是极大的阻碍技术机构能力提升的致命伤。
三、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拓宽加快技术机构发展的空间
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技术机构装备条件和能力建设,围绕地方特色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覆盖当地支柱产品的特色产品检验检测项目,推动技术机构向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一是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投入。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加大投入力度,分年度制定检验检测项目发展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支持,争取技术改造、技术装备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合理调整结构。对检验检测能力空缺或不足的项目,要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优先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见效快的项目。规划建设几个专业特长突出、技术优势明显、资源实力雄厚的重点实验室,带动和促进技术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拓宽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面向市场开展多方面的技术服务。充分利用设备、人员、技术等优势,大力开展标准化、计量、认证、质量等方面的咨询和技术服务。四是加强合作交流。努力探索和加强与省内、国内一些知名检验检测机构、一些地方部门、一些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股份制或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检验机构,或设立分中心等分支机构。借助外界力量,把实力做强、规模做大、专业做精,优势互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二)加快内部改革,激活技术机构发展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面向市场,引导和推动技术机构探索市场取向的改革,面向市场不断完善和强化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技术机构市场化运作水平和自我创新发展能力,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思想观念转变,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和“多劳不多、少劳不少”以及“不干又能奈我何”的思想障碍,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自我忧患发展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确立敢想敢干、敢试、敢冒和敢于争先的观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技术机构的大发展。二是推行制度改革。从上至下在全省技术机构内部全面推行用人制度、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参照外省的成功模式,在技术机构内部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推行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制度改革,淡化事业人员身份意识,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推行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实现技术机构人员的优化组合,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实施人才强检,构筑技术机构人才高地
坚持增加投入、吸引人才,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技术机构的投入支持力度,加强省中心和重点项目建设。打破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推行以聘任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行技术和管理岗位的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积极吸收和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一是加快人才引进。科技兴检,人才是根本。加快技术机构的发展,就要不拘一格,充分用好各种人才资源,着力引进、培养事业发展急需的科技带头人、市场开拓营销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坚持“用好现存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较高层次科技人才。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在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同时,制定符合实际、长期有效的人才培训规划。一方面,挖掘技术、管理人才,并及时补充到关键检验岗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支持鼓励在职职工攻读研究生学历,进行能力再提升,并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选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重点进行培养,结合技术机构发展的方向,坚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检验、检测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