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防疫体系的构建
2013-05-15廖书建唐任田
廖书建,唐任田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畜牧食品局,四川达州 635006)
建立健全完善的猪场防疫体系,科学选择场址,合理布局设计,规范饲养管理,有效防控疫病,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技术措施。
一、多方考察,科学选址
规模猪场的选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环保要求,位于场镇禁养区外,有足够的土地消纳粪污,污水、污物不污染水源;二是猪场与交通干线、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学校和其他畜禽养殖场等场所的距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三是选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不易发生洪涝、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处;四是交通便利但不紧邻交通干线;五是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六是位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尽量低于农舍、水井;七是节约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并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八是场地位置无工业“三废”污染。
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
猪场总体布局应根据场地和业主经济状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整个猪场分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部分,各区界限分明,错落有致;各区排列顺序按全年主导风向自上而下、地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场内建筑物紧凑、整齐、美观,利于饲养管理和有效防疫;根据场地面积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确定饲养规模,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1.管理区。猪场办公室、员工宿舍位于管理区内。场区入口设立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或消毒喷雾通道,管理区门口设立门卫值班室,猪场办公室、员工宿舍与生产区应采取建围墙或绿化带等隔离措施,防止车辆和人员因日常进出管理区带来病原微生物而传播动物疫病。
2.生产区。生产区入口应设立消毒池、盥洗更衣室、喷雾消毒通道和紫外线消毒室,生产区各栋猪舍之间建有规定距离的缓冲防疫隔离带。猪舍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干净卫生。
(1)饲料库房和饲料加工调制室。位于各猪舍中央,二者紧邻,饲料加工调制室尽量与各栋猪舍的距离均较近,方便饲料输送。
(2)猪舍。按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仔猪舍和育肥舍依次排列,尽量保证一栋猪舍一个生产环节。猪舍建筑应包括兽医工作室、诊断处置室,室内备齐预防类兽医生物制品和治疗类药物,配置冰箱或冰柜等冷链设施用于存放各类疫(菌)苗,猪舍四周以及舍与舍之间道路相通,道路两旁和场内空置土地都应栽植花草树木进行绿化,以便夏季挡阳遮阴和调节场内气候。
(3)场内道路应实行清洁道、污染道分设,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清洁道用于饲养管理员行走、猪群转圈和饲料的运输,污染道为粪尿、病猪和出栏生猪运输的专用道路。
3.隔离区。隔离区位于猪舍的下风向且地势低洼处,设立兽医解剖室、实验室、化尸池和沼气池。为防止动物疫病相互交叉传染,一经发现猪只感染疫病,应立即将发病猪只转入隔离圈舍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三、建立制度,严格管理
规模猪场应建立以下防疫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制度。来访人员未经许可、登记、消毒不得入场,来自疫区或经过疫区的人员和车辆更要严禁进入,猪贩、兽药饲料推销人员、其他养殖场人员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猪场兽医人员不得在外面兼职从事兽医服务工作,配种人员不得对外开展配种,场内不得饲养禽、猫、犬等其他动物。管理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时要进行洗浴、更衣、消毒,所有进入场区和生产区的车辆均要进行严格消毒。
2.安全生产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分群管理、分段饲养及全进全出制;种猪在引进前应详细考察输出地动物疫情形势和种猪免疫状况,确认引进的种猪来自非封锁区,检疫对象范围内的动物疫病须经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且合格,引回后在隔离区进行隔离观察,合格后转入猪舍饲养;粪尿、病猪和出栏生猪从污染道进出,防止带入其他动物疫病;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3.饲养管理制度。根据猪只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给猪只饲喂新鲜、优质、营养全价、平衡、无霉变、无腐败变质、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供给洁净、足量的饮水;猪场兽医技术人员每天上午和下午对全场猪群开展巡查,发现可疑病猪,及时采取隔离观察治疗、淘汰、销毁等措施;定期驱虫,做到种公猪、种母猪每季度驱虫一次,后备公、母猪转入种猪舍前驱虫一次,育肥猪分别在60日龄和120日龄各驱虫一次;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猪只疫病流行特点,制定药物保健方案并严格实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兽药休药期制度,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的药物或药物添加剂;做好猪舍通风换气和防寒保暖工作。
4.生物安全处理制度。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废弃疫苗、过期失效兽药、猪场病死生猪及垫料等按照国家规定分别进行掩埋、焚毁等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随意处置,更不得销售。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建立沼气池等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防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养猪业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5.猪场消毒制度。保持消毒池水有效消毒浓度,至少每周更换一次,猪场大门旁边建有人员消毒室;全场每周消毒一次,场内主要道路及过道每周进行两次消毒,每批猪出栏后和转舍前均要进行消毒;消毒前,要对粪尿等污物先彻底清扫后再消毒;消毒药物配制比例要科学,消毒方法要适当,至少准备2~3种不同类别的消毒药物,定期轮流更换使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确保消毒效果。同时,全场定期开展灭鼠、灭蝇和灭蚊工作,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避免病原携带者散播病原,保护易感猪群。
6.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能迅速控制、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对猪场的损失。预案内容应包括发生突发动物疫情时的处置措施,兽医生物制品、治疗和消毒药品的储备,紧急扑杀等。
四、疫病防控,措施有力
1.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综合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及周边疫情形势、母源抗体水平、猪群免疫状况适时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按照免疫计划定期预防接种并按照免疫抗体消长情况适时补免。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要达到100%,免疫抗体水平常年达到70%以上。
2.开展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对免疫接种的疫病采取快速检测卡或送实验室检测的方式,经常性开展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抗体水平调整免疫接种计划,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
3.扎实做好消毒灭源。消毒能有效遏止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蔓延,为猪群提供健康的养殖环境,投资少,见效快,一本万利。按照猪场消毒制度扎扎实实地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4.定期灭鼠、灭蝇和灭蚊。全场定期开展灭鼠、灭蝇和灭蚊工作,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避免病原携带者散播病原,保护易感猪群。
5.规范建立各种养殖档案。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消毒、驱虫记录、兽药购进、使用登记,引进动物的检疫、免疫、非疫区证明、隔离观察记录等各种防疫资料,并需妥善保存2年以上。
6.配备专职兽医及各种仪器设备。猪场应设置兽医室,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并具备从业资格。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猪场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同时还要配备必需的检验消毒仪器设备和疫病防治、化验、消毒等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