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的学生管理研究
2013-05-14王悦
王悦
摘 要:本文在对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教学上的弊端缺陷。文中指出应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管理的弊端采取人性化的措施,感受教育方式带给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促进学校思想政治路线的
改变。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和谐发展;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的参与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校的管理中凸显人性化,表现在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的活动,自主安排活动,自主制定规划,校方在管理过程之中尊重学生的权利,从思想政治上,实现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是引导高校思想教育走出困境、回归思想教育本质而做出的时代回应。
1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1.1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存在弊端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学校的管理虽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行是近期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了,各项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长期完善的过程。从学生个体来说,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难以抽出很多的时间投入到学生管理的,不能对学生的整体现状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再者管理学生的工作又纷繁复杂,学生的素质能力水平有限,难以进行系统的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管理不科学。由于对事物规律本质的了解不够清楚,只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表面化的说教,不能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使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不能够切实的为同学服务。同时,目前社会出现的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网络时代上网成瘾以及贫困等问题,无形中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些问题上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改变。
1.2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实施
首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由于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心理相仿,需求相近,因而自我管理更有针对性。其次能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师生的良好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维护及个体社会化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变化、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时发现解决同学的心理问题和生活疑难问题,做同学的心灵导师,搭建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桥梁,并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学生日常教育,做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同时,还应该营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创建文明校园,依托学生团体,社团联盟,创造学生管理的新体制,创建心理辅导咨询师,实行创业指导,体现人文关怀,营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文化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原则、以传统文艺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经常性的文化活动为依托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通过学生管理者的努力,以及同学的理解配合,是学生为主的管理体制能够得以贯彻实施,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培养多方面人才的基地,而学生管理水平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标准。联系当今的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要也不仅仅是要有很高的人数,有很多的知识储备,而是看重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思想创新的意识。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倡导尊重人性,发挥人的创造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曾经提出人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方面的需要,这些实例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论及学生管理的意义,可以看出学生管理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管理劝说模式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同为学生的学生管理者更加的贴近学生,更加的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使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率。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减轻了单纯依靠学校管理的负担,避免一级一级的下达文件指令,提高了时间利用的质量,而且措施要比学校单纯的依靠行政命令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实施有了可行性,而不再是学校空喊口号而没有人响应。再次,通过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使学生能体会到自身被尊重的感觉,能够在一个受到尊重的环境中自由的发挥自身的能力,想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思维和能力在一种被尊敬不被打压的环境下得到释放。
2 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2.1 认真落实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传统的学习管理单纯依靠政策以及老师来管理学生工作,来监督学生,不信任学生,学生不情愿的接受被动的管理,提出不适应现有社会状况的条例,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学生普遍的不愿意配合学校管理,甚至和学校的指示背道而驰,因此也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针对这种现象,校方应做好了反思工作,不应该把学校当成现代教育的主体,而是应该转变观念,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要明确学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多方面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思想禁锢的人。学校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个性的差异来充分挖掘个体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找到兴趣和能力的契合点,在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寻求更大的突破,体会成就感,增加奋斗的动力。其次学校的管理不能像传统方式一样,只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判学生整体素质的标准,而是应该提倡总体的评估,把学习生活中的动手能力、活动能力、参与意识等纳入总体评价之中,从整体上评判每一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权威。
2.2 在学生管理中奉行人本主义的必要性
当前青年学生更加注重个体性的发挥,希望与众不同,追求个性,要求个性的解放,青年学生又有着无限的热情,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认可,这就需要学校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这一方面来看,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促使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深入研究学生的规律。从根本上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性格特质,针对学生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思想疏导,从而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教育者的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学校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不再埋头死读书,能够唤起对于兴趣、活动以及能力的重视,参加学生活动丰富文娱生活,释放青春的活力,接触新鲜的人和事物,不再把圈子限定在狭小的空间内,使学生走出校门能够大胆的接触社会的事物,能够以新的思想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整体素质。通过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真正的突出人思想的人本性,不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管制,而是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使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推进者,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少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3]金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及方法探析.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3).
[4]曲雪玉.葛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5]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