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能带来什么
2013-05-14埃伦·兰格
埃伦·兰格
中国文化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都传达的是“专注力”的意思,但是“专注力”这个词在心理学领域中却被证实有更为深广的意义。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魔术:屏幕上有几张牌,观众任选一张牌并在心里记牢。接着,如果你心里想着的那张牌不见了,请举手。所有人都会举手,其实每一张牌都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认识到这些牌之间的区别。
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身在何处,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表现出两种状态:潜念或者专念。最早让我感兴趣的是潜念,也就是“缺乏专注力”状态。有时候我们在听,却完全没有理解;我们在吃,但是却没有品味。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专心致志地去体会,但问题是,我们都没有认识到自己走神了。
潜念是一种僵化的思想活动状态,它的特点是根据已有经验对事物进行区分和归类。当我们不专注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知道事实,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外界的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却以僵化的思维应对变化。在潜念的状态下,我们往往用过去来判断现在,陷入单一视角,对事物不再敏感,被程序和规则所支配。潜念最典型的行为模式是墨守成规,而非创造。
让我们看看一架飞机失事造成74名乘客丧生的真相。这趟由华盛顿飞往佛罗里达州的常规航班,究竟是什么出乱子了?经过彻底搜索推理后发现:原来起飞前的全机检查就是罪魁祸首。当时副驾驶员按照表单开始例行检查,确保每个开关都一如既往,其中的开关之一就是防结冰装置。副驾驶员按照惯例关闭了“防结冰装置”,然而,这一次航行有别于以往经验,是飞往冰天雪地的北方!
当我们盲目地例行公事或者不加思考地执行缺乏理性判断的命令时,就会像自动装置一样做出反应,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潜在的严重不良后果。
为了能够控制成功还有幸福,我们需要不断的拥抱变化,提升专注力。专注力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心理状态,一种以创新为特点的被激活的心理状态。当我们来开始专注的时候,它就能让我们活在当下,当我们有专注力的时候,就可以捕捉信息、转换视觉。当然,仍然会有规则和程序,但是那些规则和程序会指导我们的行为而非决定我们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们会有一种“投入感“的现象学体验,我们全身心地专注一件事情,能够让我们发现事情未知的一面。
在过去40年的研究中,我们通过一些非常简单的练习,让人们提升自己的专注度,这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好处。
比如,光靠想象能够减肥吗?我们需要把自己从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对科学来说,不能证明的事情就是不可控的,但我们现在无法操控某些事情,不代表我们今后也不能这样做。几年前我们做了一个实证研究,让一半女客房服务员感觉铺床就像在做伸展运动,让她们把做的所有事情都想象成运动,而另一组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运动。最后,那些把工作当运动的人,虽然工作没改变,但体重减轻了,血压也降低了。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一个视力有问题的人,在看视力表时,常想自己只能看两三行,最后的小字肯定看不见。研究人员把视力表重新进行了调整,减去了其中的一行,结果之前看不清的字母,在变化以后看到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认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潜力呢?是因为我们有受限于自己的心理预期。
1979年,我们做了一项研究,让80岁的老人重返20年前的生活场景。一周当中,不管是他们读的书、看的电影、经历的场景完全都和20年前一模一样。重新回到20年前的这组人在听觉、记忆力、握力都得到了提升,连身体骨架都更具有柔韧性。专家进行的评估表明,他们看起来确实变得年轻了。
专注力可以让人们视力提升、样貌变年轻、减肥成功等等,这都经过了实证研究。其实我们可以提升的地方还很多,只要我们做一些改变。
比如你90岁了,独居老人,你每次把你买的东西在门口放下,打开门,然后又弯腰拿起进屋。如果有一天你弯不下腰了,那怎么办呢?其实,你还可以把一个木头放在门外,把买来的东西放在木头上。这就是专注思考带来的变化,只需稍微留意,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做同样的事情。意识到人们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意识状态,意识到专注力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应该更多地活在当下。
正如你们看到的,我所研究的专注力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人另辟蹊径地处理琐事、更有创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