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可否解决“打车难”
2013-05-14
一周观察
科技创新可否解决“打车难”
5月23日,北京就出租车调价方案进行了听证。唯一的反对票,预示了涨价的必然。好在大家早有心理准备,涨,也就涨了。正如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在最后总结所说的,“对于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价格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为了解决“打车难”而涨价,但涨价却解决不了“打车难”问题。看似不合逻辑,却是出租车业总量控制和特许经营下的必然结果。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统计,目前北京有出租车公司252家,出租车66646万辆,司机近10万人,为全国首位。不过,这还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今年5月初,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在研究组调查的38个国内大城市中,北京的打车容易程度排名第28位。
在总量限制的前提下,黑车泛滥几成必然。目前黑车的数量,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根据北京市政府2006年的统计,当时便已有约7万辆。
出租车行业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制度创新又犹抱琵琶半遮面,科技创新却不请自来。截至2013年1月,由于路况拥堵和现行服务模式的问题,北京市出租汽车的空驶率在40%左右,这正是打车软件的空间所在。
快的打车COO赵冬表示,全国平均出租车空驶率是20%,打车APP把空驶率降低到15%,而这5%的差距就存在200亿左右的市场。
为了这200亿左右的市场,各家APP之间疯狂竞争,推广团队“蹲点”的哥聚集地,派美女送油送米送流量,补贴乘客话费红包、送推荐费等手段层出不穷。
据报道,北京5个月内超过1万辆出租车使用,超过24万北京市民下载注册了“打车软件”,乘客日均呼叫5000次以上,总呼叫量已超过10万。
4月初,这一红火场面还被看好。新华视点聚焦于“打车软件”能否破解“打车难”,将希望寄托于嘀嘀一声出租到。
到了5月底,形势急转,深圳开始要求出租车司机删除手机上的打车软件。
一开始政府的理由是加价有害公平,众打车软件纷纷删除加价功能。5月26日,深圳交委负责人又表态说,“即使没有加价功能,也不许用。”如此声色俱厉的表态,“为民做主”的姿态,让快马加鞭的打车软件们心惊肉跳。
虽然“嘀嘀打车”的工作人员对涌入公司的记者出示了《人民日报》——该报时评认为,深圳此举有“懒政之嫌”,一出问题就“喊停”,一碰禁区就“封杀”,“必然难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更难以对接市场自发而生的技术创新”——但噩耗仍然不断传来,另一些城市的交管部门也表态要“严打”。
有声音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被触及所致。出租车上下游的衍生业务都由有背景的利益集团经营,而打车应用软件的火爆,猝不及防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另外,作为改革的一部分,北京市统一的出租车招车平台,96106定于今年6月前正式上线。即使没有民间打车软件,也不会出现空白。
打车软件,并非国内原创,学的是Uber。如今已经有了比Uber更牛的模式,在国外,私家车主共享搭载才是真正革命性的模式。装了软件,发现某人要从石景山到朝阳公园,觉得价钱可以,就可以顺路搭载。这一模式在美国风生水起,Lyft刚刚拿到了6000万美金的融资。不过,美国人解决“打车难”的这种创新,在中国却意味着黑车合法化。
对政府来说,头疼的是出租车业如何管控,即便是科技创新也要纳入传统管理模式。但消费者要问的却是,我们到底是要如何解决“打车难”问题?
调查
你支持“超国民待遇”吗?
2007年起,“跨国高考移民”现象开始出现,并呈扩展之势。最近,一条“外籍可在京参考,并获加分”的新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1.因为没有户籍,而加入外籍回国参加高考,你支持吗?
2.你认为外籍人士在中国有超国民待遇吗?
3.你支持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吗?
胸罩和房地产哪个更暴利?
“胸罩比房子贵多了。”任志强此番言论一出,立即激起千层浪。制衣厂老板周伟培称:“卖一个胸罩现在只能赚1元左右,怎会比房地产更暴利?”
1.你认为胸罩和房地产比哪个更贵?
2.你认为中国有房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