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慢电视:在快世界中寻找慢的理由
2013-05-14张君荣
张君荣
柴火很慢地在壁炉里烧着,火苗只是轻微地晃动,在8个小时里甚至连解说、背景音乐都没有,只有放大了的木材燃烧时产生的“哔哔啵啵”声,柴火因干湿不均匀,燃烧有时突然响得像鞭炮,甚至如阵阵响雷。所有过程,固定的长镜头没有任何切换。
今年2月,NRK(挪威广播公司)二台在黄金时段连续12小时直播一堆柴火从点燃到熄灭的全过程,前4小时,直播中还有专家讲解和配乐,后8小时全无——除了一堆火在烧。
只是每隔十来分钟,摄像师英格丽·海特来沃尔就会把胳膊伸进镜头,在特定的位置添一支特定大小的木柴;有时,她在树枝上面插着一支香肠或是棉花糖。
这个“无聊”的烧柴火的直播,伴随着“哔啵”声,从夜里8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时柴火熄灭时停止。它却吸引了约100万挪威观众观看,在总人口500万的挪威,节目收视率高达20%。
这个被称为“慢电视”的节目,已和挪威的经典童话、越野滑雪一样,成了挪威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烧柴火”的真人秀
“很荣幸,我成为那天晚上点燃柴火的人。”半年后,挪威作家拉尔斯·梅汀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仿佛2013年2月16日0时,这个北欧男子在一户农舍的壁炉里点燃的,不是一堆木柴,而是奥林匹克圣火。
节目制片人卢纳·穆克勒布斯特介绍,这个名为《挪威柴火之夜》的电视栏目,是受到梅汀所著的畅销书《实木》的启发。这本讲述挪威人与木材“特殊关系”的书,副标题清晰地反映了书中的内容:“砍伐、烘干、堆砌——如何让柴火烧”。
梅汀说,没想到《实木》出版后,一下子就激发了挪威人对木柴、火炉以及堆砌木柴的兴趣,“媒体的相关报道一下子变得很多,许多报纸还设置了堆柴火比赛,每个挪威人都在讨论柴火!”
《实木》在挪威的首次印刷只有4000册,但这本非虚构图书很快就排在了挪威最畅销榜首位,并稳坐54周;光是在挪威就卖出15万多本,在瑞典卖出5.5万本以上;还被翻译为英语、瑞典语、芬兰语、丹麦语、德语、爱沙尼亚语。梅汀说,或许还会被翻译成日语。
梅汀认为,这主要是得益于挪威人对木材得天独厚的热爱。在挪威,大多数家庭都有壁炉,梅汀自己也和大多数挪威人一样,自己砍树、劈柴、储藏柴火。由于靠近北极,挪威大半年时间都需要保暖。而树木,则是取暖的最佳资源。
“《实木》这本书,确证了挪威人对木材的巨大兴趣。这是我们制作这个节目的原因之一。”《挪威柴火之夜》项目主管丽兹·梅·斯贝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斯贝西很快被节目制片人卢纳·穆克勒布斯特临时征召,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做一场12小时的现场直播。
作为NRK(挪威广播公司)的一名节目主任,斯贝西平时在NRK负责另一档名为《闲逛挪威》的节目,斯贝西介绍说,那是一档“用故事记录一些挪威人的奇特做事方式”的节目,它的收视率平均在3%左右,而挪威的大多数电视节目,都不会超过10%。
NRK是挪威最大的电视频道,“就像英国的BBC一样”。它拥有三个频道,和99%的挪威人口订数,也制作普通电视节目。而挪威另一家主要的商业频道TV2,则被称作大众娱乐频道,用户覆盖率为92%。此外,挪威还有十来家地方性商业频道,覆盖率小得多。
他们找到了《实木》,邀请梅汀作为节目策划之一,并参与前4个小时资讯娱乐版块的嘉宾。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节目在2013年2月15日(周五)晚8点黄金时间播出。前4个小时,主持人开场后,梅汀等嘉宾开始一边解释,一边演示如何砍柴、劈柴、堆砌柴火。这个过程中,音乐家拉着木制的提琴伴奏。整个过程,包括摄像、伐木助理等技术人员,大约20人。
从零点开始,只剩下两名摄像师,梅汀点燃壁炉里的木头后,镜头便锁定了壁炉,一直到早上8点。
“大多数观众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看了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节目制片人卢纳·穆克勒布斯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少挪威人到早上8点钟才发现,自己已经看了一宿柴火烧。
梅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网络留言未做统计外,节目中共收到60条短信。有一半认为,木柴的树皮部分要朝上放,火烧得才旺;另一半则认为朝下才对。“树皮把挪威给分裂了。”梅汀开玩笑说。
全民嘉年华
业界将《挪威柴火之夜》这样的节目形态称作“慢电视”。 穆克勒布斯特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慢电视,是对马拉松式电视报道类型的概括,以事件发展的本来速度,完整报道一件普通事件。名称既指播出时间很长,也表明报道的事件节奏本来就很慢。”
“人们有时间收看慢电视。”穆克勒布斯特介绍,挪威实行7.5小时工作制,双休日外,每天工作时间为早8:30至下午4:00。而“慢电视”节目大多在暑假或者周五晚上开播。“相比于普通的30分钟节目,我们对题材更加深入,”这位电视制片人认为,“这是真正的电视真人秀。事物以其正常的长度播出,未经剪辑。”
穆克勒斯布特说,虽然“慢电视”起源于瑞典一家媒体,但其真正的发展、成名还是在NRK。
播出于2009年的《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是挪威“慢电视”节目的开创作品。穆克勒布斯特就是这档节目的制片人,节目拍摄一列火车从首都奥斯陆,到西南部城市卑尔根,7小时旅程的“分分秒秒”。
本来制作的一个惯常的火车开通周年庆的节目,可有很多资料没有足够的时间播放,于是节目组索性拍摄整个旅程,以此为框架来讲述卑尔根铁路的故事。
节目组在火车外部装上了摄像头,节目中间偶尔穿插一小段采访、档案解说,介绍铁路历史和沿线风光。而在穿越长隧道的时候,工作人员把镜头故意切到车身部位,使屏幕全黑,只能听到解说员慢悠悠的解说声。
“当时,我们并没有期望多少观众。但节目很有趣,非常离奇。人们连续几个小时追着电视里的一列火车看。”斯贝西说,沿途不过是“挪威好风光”,或绿树,或白雪,镜头也主要是从车头摄像头拍下的视角。令人意外的是,竟有120万挪威观众收看了这个节目。
意外高收视率,推动NRK又策划了《海达路德巡航之旅》,一艘名为“北挪威”号的客船沿着挪威海岸线航行了5天5夜,全程直播无剪切,创造了电视直播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次,他们还启用了推特,提前进行宣传。
“人们都像参加派对一样,成群结队前来欢迎。有些年轻人为了让自己出现在电视里,划着橡皮艇、唱着歌,远远迎来,再远远送上一程。”斯贝西回忆说。
挪威女孩丽贝卡在网络发布的视频下留言说:“我在美国得克萨斯,我一直收看这个慢节奏纪录片,我热爱节目的每一分钟。我已经上瘾了。每天,我都迫不及待地冲回家,打开笔记本,领略(挪威的)壮丽风光,欢迎电视里的人群。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非常享受。我最爱看的,是挪威人乐在其中的样子……”
据报道,在《海达路德巡航之旅》过程中,不仅王后索尼娅参与了“欢迎那艘船”,许多沿途的小镇官员,也鼓动居民出去迎接,以提升小镇在全挪威人心中的形象。船到之处,处处嘉年华。
挪威慢生活
挪威女孩薇薇安·怀特在网上留言,“干得好,NRK!你们开辟了新途径,让我们可以成为‘单人沙发上的旅行者。”
但反对者认为,一堆柴火在壁炉里通宵烧8个小时,简直是“无聊”。挪威媒体批评家戴维·乔纳森认为,观众收看这种无聊的节目,就像F1方程式赛车迷对赛车节目一样“病态着迷”“就等着出现什么意外”。可他自己也忍不住成为了这些节目的粉丝——最初他只是在工作之余想看上几分钟,却被节目吸引,不知不觉看了几个小时。
但挪威人并不常看“慢电视”。“迄今为止,我们播放了10个类似节目。”穆克勒布斯特对《中国新闻周刊》形容自己精心策划的这些节目“慢而神圣”。
在挪威,多数时间,挪威的电视形态和欧洲各国没什么不同。像流行全球的“荷兰好声音”“美国达人秀”也在挪威受到很多年轻人欢迎。
“我觉得在快节奏社会中,慢节奏显得很完美。你总是会需要一些别的东西。”穆克勒布斯特笑着说。
如今,穆克勒布斯特和他的团队,又在策划一个《通宵织毛衣》的节目,预计在11月底播出。
“收看《挪威柴火之夜》的男性稍微多一点,这次将是一个女性视角的回应。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人都在针织,所以消息一放出去就收到了巨大回应。节目几个小时都将围绕针织主题,畅聊针织、针织表演、讲授针织课程。”斯贝西说。
北海油田的发现,让挪威在半个多世纪里,从穷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由于实行左派社会主义政策,通过高福利,挪威国富民强,失业率仅有3.3%。尽管这几年的欧债危机多少也影响到了挪威,但既不是欧盟成员国,也并不使用欧元,挪威基本在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
正因如此,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挪威“慢电视”:“挪威人有某种非常挪威式的逻辑:在挪威,石油已经让国家成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们却如此矛盾地对待这些财富,这些节目把挪威人带回简陋的时代:人们享受着斯巴达式的生火取暖的乐趣,心满意足地为迎接北欧严冬编织出厚实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