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13-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43期
关键词:乔冠华伉俪新华日报

封面反馈

@清影书社:去行政化、去地方化、透明化,这次改革让人期待。

@未来孩子的:司法不改,何以显法理,何以显正义,要向贪腐和人情关系下狠手,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蓉博涛:脱离地方政府的人事和财政,直属中央,才是司法相对独立的必经之路!

@帝国之殇:司法独立,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司法公正,社会公正才有保障。

外交部的伉俪们

本刊记者/杨敏

作为“往事”栏目的记者,我常会和老干部们叙旧,听他们把过去的事情娓娓道来。在采写外交部内部刊物《新情况》那段尘封的历史时,外交部伉俪们的故事成为我的意外收获。

外交部最著名的伉俪应该是乔冠华和龚澎了。上世纪40年代龚澎是《新华日报》最漂亮优雅的女记者,也是周恩来的外事秘书,后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1942年乔冠华赴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两人相恋。一个美丽优雅,机智理性;一个玉树临风、才华横溢,这应该就是革命中的爱情吧。1970年龚澎去世后,出任外交部部长的乔冠华与小他二十二岁的章含之再婚,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红墙往事。

被称为外交部“最美好的一对”的,是毕季龙和胡济邦。毕季龙从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毕业,1949年后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秘书。夫人胡济邦是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曾采访罗斯福、斯大林、杜鲁门、铁托、戴高乐等风云大佬。新中国成立后,胡济邦还为即将出使的大使夫人们做外交礼仪培训。

除此以外,上世纪50年代的外交部新闻司内部还成了好几对年轻人。黄星和李肇新、陈秀霞与陈辉、李肇基与麦少楣。另外宋以敏的丈夫何方,是张闻天秘书,时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

外交部在建部之始,大概有三拨人。第一拨是老红军及“三八式”干部,多出任驻外大使;第二拨是白区的地下工作者,多任司级以上的干部,如龚澎等人;还有一部分是从各大学校招来的学生,和留学归国学生,他们年轻又有见识,加上建部之初工作繁忙,相处时间多,很容易就走在一起了。

猜你喜欢

乔冠华伉俪新华日报
晓耕
小小冠华,抱负不凡
在古代不是所有夫妻都能称“伉俪”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八对王室夫妇的现代童话
贪心“伉俪”上演“腐败二人转”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乔冠华最后的日子
乔冠华,令人倾倒的外交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