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因素对退休决策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以岳阳市岳阳楼区为例
2013-05-14吴迪
吴 迪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对于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角度[1]、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角度[2]、减轻企业负担的角度[3]、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4]以及维护性别公平的角度[5]等宏观角度进行了诸多探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力资本投资年限不断延长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法定退休年龄是否适当与劳动者利益休戚相关,每个人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对法定退休年龄判断。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其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做出更加详细深入的论证,试图为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以岳阳市岳阳楼区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第六次普查结果表明岳阳市岳阳楼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步入老年期,养老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按照国际人口年龄类型标准,在一个地区的总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7%以上,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在30%以下就属于老年期人口类型。普查资料显示,岳阳市岳阳楼区老龄化在未来10年有加速的趋势,养老保障压力将会逐步加大。
一 调研概述
本调查以岳阳市岳阳楼区城镇居民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每民被抽样入选者的条件是:(1)年龄18岁及以上,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居民;(2)岳阳市岳阳楼区城镇居民;(3)正在工作或曾参加过工作;(4)愿意接受调查并能真实有效地填写问卷。具体做法:对国营企业员工、私营业主、政府或事业单位员工或下岗城镇居民等进行均衡随机抽样调查,并且控制男女比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达到了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性。通过对岳阳市岳阳楼区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城镇居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意愿三个方面对退休决策的影响。
先对调查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以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一般描述性统计涉及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现/曾工作单位。
样本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被调查者中男性为94人,女性为106人,正常工作者142人,正常退休者22人,其余36人为提前退休、已经退休但仍工作或待业者。被调查者工作单位性质有国营企业、私营企业、政府或事业单位和其他,比值大约为3∶2∶1∶1,符合各行业参与调查研究的要求,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 个人因素对退休决策的影响
(一)性别与退休决策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中明确规定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年,长期以来女性在退休中享有优先权,主要是出于保护女性方面的原因。现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男女平等,尤其是在男女退休问题上争论不休,那么城镇居民在退休问题上对男女是否同龄退休的看法又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女性认为男女应同时退休的占16.04%,男性先退休的0.94%,女性先退休的占 72.64%,认为无所谓的占10.38%;男性认为男女应同时退休的占17.02%,男性先退休的占2.13%,女性先退休的占65.96%,认为无所谓的占 14.89%。
表1 总体情况描述
表2 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对男女是否同龄退休看法的百分比
由表2可知,岳阳市岳阳楼区被调查者70%左右的民众认为女性先退休,认为男性先退休的只占1%左右,说明在关于退休年龄问题上大部分民众都支持男女退休有别,认为女性先退休,而不是应时代潮流,追求人人平等。其中女性认为女性先退休的概率比男性认为女性先退休的概率稍微高些,这也是女性更多的维护自身利益的表现,许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体质下降明显,要求女性比男性先退休并不是对女性的歧视,相反是对女性的照顾。同时,女性与男性认为男女应同时退休的看法也占到16.50%,在退休问题上,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占有一席之地。
调查中还发现(表3),在人均寿命延长及老龄化的背景下,女性不支持延迟退休政策占69.81%,支持延迟退休政策占7.55%,认为无所谓的占22.64%,男性不支持延迟退休政策占62.77%,支持延迟退休政策占22.34%,认为无所谓的14.89%。
表3 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对延迟退休看法的百分比
由表3可知,岳阳市岳阳楼区被调查者65%左右的民众都不支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只有14.50%被调查者支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不支持的情况下,其中女性不支持的概率要高于男性;在支持的情况下,男性支持的概率要稍高于女性。统计结果表明,岳阳市岳阳楼区市民在整体上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持负面态度,其中,从“无所谓”的态度中又说明男性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接受度要比女性要稍高些。
从传统上来说,女性与男性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不同,一般女性从事比较轻松的工作,收入一般没有男性高,但家庭事务占的比重很大,到了退休阶段,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女性往往选择以家庭为主。调查中发现,提前退休的女性明显比男性多,女性希望早点退休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及其子女的后代。
(二)受教育程度与退休决策
学历是反映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劳动者就业过程中持有的重要资本[6]。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低者往往从事体力劳动,受教育程度高者从事脑力劳动。学历越高,劳动者拥有更多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或在企业中成长发展的“资本”,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可能影响其退休选择和退休意愿。在被调查者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对推迟退休年龄不支持的概率都超过了60%,小学层次的民众不支持率为最高,占85.71%,大专、高中和中专层次的民众不支持率占60.78%,其中高中或中专层次的民众对推迟退休年龄的支持率比其它层次的要高,占23.81%。如表4所示是岳阳市岳阳楼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对推迟退休年龄看法的调查结果。
表4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对推迟退休年龄看法的百分比
由表4可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中,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推迟退休年龄的支持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不支持率则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反倒是持无所谓观点的民众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整体调查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支持率并不呈正相关关系,而呈逐渐升高趋势的无所谓的态度则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对推迟退休年龄合理性的接受度越高。
调查中还发现,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民众在退休后大多会考虑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民众考虑力所能及的工作占63.83%,为所有不同受教育者中最高;小学及以下层次的民众持不予考虑的占66.67%,为所有不同受教育者中最高;退休后暂时没有打算的占30%左右,如表5所示是岳阳市岳阳楼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对退休后是否再找工作的看法的调查结果。
表5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对退休后是否再找工作看法的百分比
由表5可知,岳阳市岳阳楼区被调查者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考虑退休后工作的概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本科及以上层次民众在退休后最有可能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暂时无打算的民众在各个受教育群体里都占小部分。整体调查说明,对退休后依然会参与力所能及工作的概率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民众在退休后会有较大可能考虑力所能及的工作,意味着参加工作年限的延长,采取弹性退休制度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层次中有更好的适应性。
(三)工作意愿与退休决策
工作意愿是指劳动者退休后是否愿意再找工作,本调查中探究被调查者愿意在退休后继续参加工作和不愿意继续参加工作的理由,每位继续或不再从事工作的劳动者或多或少都出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也可能是多方面。以下调查站在已退休者的角度考虑继续参加工作的理由,分别是:(1)丰富生活,(2)工作工资比退休金高,(3)减轻子女压力,(4)不想脱离社会,(5)其它原因。表6是现在/将来退休后再找工作会是出于某些原因的调查结果。
表6 现在/将来退休后再工作的原因
从表6可知,被调查者正常退休后继续找工作的理由各有不同,但也有侧重点,从取得的数据上来看,选择考虑的理由有多到少是:“丰富生活”、“减轻子女压力”、“不想脱离社会”、“工作工资比退休金高”、“其它原因”。
其中,有一半的民众认为丰富生活是退休后再找工作的原因,说明工作已经成为社会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常退休后,缺失的这部分生活体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如果即将退休者身体良好,用人单位对这类群体给予特殊关怀,则劳动者在退休后愿意继续从事工作的可能性更大;选择减轻子女压力和不想脱离社会的原因的人数相差不大;选择工作工资比退休金高的理由的人数相对较少,说明退休后再找工作工资的吸引力已经不是退休者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考虑的还是为了丰富个人生活。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还给出了不愿延长退休年龄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原因,分别是:(1)尽早领取退休金,(2)工作劳累,(3)享受退休生活,(4)工作无趣,(5)其它原因。表7是不愿意延长退休年龄出于某些原因的调查结果。
表7 现在/将来不愿延长退休年龄的原因
从表7可知,被调查者正常退休后不愿意延长退休年龄的理由各有不同,但也有侧重点,从取得的数据上来看,选择考虑的理由有多到少是:“工作劳累”、“享受退休生活”、“尽早领取退休金”、“工作无趣”、“其它原因”。
其中,工作劳累和享受退休生活成为民众选择不愿延长退休年龄的主要理由,其两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据调查,以前的劳动者从事的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有较大损耗,到了老年阶段,精力大不如前,不合适再继续工作,如今社会条件又有所改善,到了退休阶段自然就不愿意再从事繁杂的体力劳动了,而且现在的民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开始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到了退休的时候,忙了大半辈子也愿意停下来好好的休息,享受天伦之乐。
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多半是体力劳动者或私人企业人员,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负荷比较重,也没有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好,有些工作环境甚至对身体有伤害,到了快要退休的时候,一般身体多少都会出点毛病,体力和精力远远不如年轻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不佳,也希望早点退休早点领取退休金,如果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这些体力劳动者还要多干几年,还要继续缴纳养老金,有些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工资和退休金相差不多,甚至退休金比工作的工资还要高的情况也有,所以强烈反对延迟退休年龄。
三 相关结论与建议
首先,调查中发现,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大部分都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持负面的态度,但也因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历史原因和女性的特殊地位,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处于“被照顾”的状态,即实行女性先退休,可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均寿命及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延长退休年龄将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7]。随着中国家庭子女数量的逐步递减,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逐步增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劳动参与意愿的可能性都明显提升,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受延长退休年龄,延迟退休的可能性会越来越高。男性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是男性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而且工作工资比退休金高得多,事业是男性的标志,男性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事业上,他们已经把事业看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女性一般更看重家庭,职业化程度不会有男性那么高,如果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到与男性相同,将对女性的退休模式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出于照顾配偶或孙辈的考虑,她们仍有可能以此为借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呈现出与男性显著不同的模式与行为。因此,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应该充分考虑政策和制度本身对退休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女性的退休行为。
其次,学历是反映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劳动者的学历水平可能影响其退休选择和退休意愿。一般的体力劳动者很可能在18岁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博士毕业生很可能在30岁左右才进入劳动力市场,执行相同的退休年龄安排,则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本浪费[8]。从本次调查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民众更愿意延迟退休年龄,对弹性退休制度也更加欢迎,对男女同龄退休比其它受教育程度的民众有更大的倾向性。教育是兴国的根本,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人们在教育上的投入有了很大改善,人均教育水平相比于过去也明显提高,高学历人群接受教育的时间长,实际参加工作的时间短,而且往往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相对轻松,这样的群体更愿意延迟退休年龄。高学历人群延迟退休年龄会缩小社会高低学历人群工作时间的差异,实现社会公平,也是对退休人员的一种人力资源的再开发,也可以体现我国政策的公平性,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劳动者间的劳动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工作意愿对是否愿意延迟退休也有重大影响,也是个人因素中最为复杂的。有些民众热爱当前工作,视工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往往愿意延长退休年龄,有些民众不是喜爱当前工作,仅仅是因为工资比较高或其它原因,往往不愿意延长退休年龄。调查中发现,丰富生活是已经退休的民众愿意再工作的主要原因,正常退休后,在这些人心中缺失的这部分生活体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如果即将退休者身体良好,用人单位对这类群体给予特殊关怀,养老保险体系更加完善,则劳动者在退休后愿意继续从事工作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愿意在退休后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劳累和享受退休生活,这部分民众主要是从事的体力劳动,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工作环境不如脑力劳动者,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有较大损耗,到了老年阶段,精力大不如前,不合适再继续工作。如今社会条件又有所改善,到了退休阶段自然就不愿意再从事繁杂的体力劳动了,而且现在的民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开始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到了退休的时候,忙了大半辈子也愿意停下来好好的休息,享受天伦之乐。
[1]黄 瑞.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2]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杨 俊,龚六堂.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工资增长影响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5).
[4]李保华.退休年龄选择机理: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的视角[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
[5]胡利华.男女同龄退休之法理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唐 诗,寿志敏.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7]李光旭,于 凯,程国华.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及政策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2009(8).
[8]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