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行业特色型高校纸质文献利用现状与对策——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2013-05-08
(武汉纺织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引言
纸质文献一直是高校图书馆传统收藏的重点,它曾经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群。但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加速,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馆藏模式发上了深刻的变化,打破了读者对传统纸质文献的依赖,足不出户便可检索到需要的文献,使纸质文献的借阅量呈下降的趋势。本文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调查行业特色型高校纸质文献在网络环境下的借阅规律,对于这类高校纸质文献的科学采访、借阅制度的完善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武汉纺织大学文献资源馆藏概况
(一)武汉纺织大学的专业特色
武汉纺织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教学科研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哲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7个门类,其中纺织、服装、艺术设计等学科优势特色明显:拥有纺织工程、艺术设计、轻化工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湖北省品牌专业。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馆藏体系的建设紧密配合学校的特色发展,以纺织(TS类)、服装艺术(J类)为特点,以文理学科为基础,以工科为主体,文理渗透,理工结合。
(二)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体系
截止2011年7月,武汉纺织大学馆藏各类型纸质文献324995种,1238116(件)册(表1):其中中文图书293663种,1143708册;外文图书13534种,30640册;中文期刊合订本15781种,49420册;外文期刊合订本2017种,14348册;长期订购中外文纸质期刊2800多种。其中纺织服装类特色文献近10万册,长年订购相关原版外文刊110余种。
(三)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武汉纺织大学从2001年开始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水平先进:拥有了独立的局域网设施,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EBSCO外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29个中外文数据库,试用的中英文数据库30个,自建了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纺织中文期刊文摘数据库、服装专题文献数据库库和我国服装学科文献计量研究报告等8个特色数据库,共享学术资源库37个,装备了2个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运用了ILASⅡ数字化平台等先进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网上资源24小时服务,提供近22000种电子期刊文献查阅,实现了印刷型文献借阅、电子阅览、视频点播、多媒体播放、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网络化服务。
表1 武汉纺织大学的馆藏纸质文献
三、网络环境下纸质文献的利用现状
由于本馆近年新购了大量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校园网络阅读软硬件环境进行了完善、优化和升级,导致读者的网络分流,纸质图书借阅量呈急速下降趋势(图1):2009年外借375354册次,2010年降至276416万册次,减少了26.4%,2011年降至238791册次,再次减少13.6%。
图1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纸质文献总借阅量年度比较
(一)一般纸质文献读者群的变化
图2 不同类型纸质文献外借量比较
读者阅读文学类(I)、历史类(K)和哲学类(B)等文献的动机,既有专业学习之需,也消遣娱乐之求。近年来,网络上这类文献的电子书日渐流行,加之学校文献数据库的购买以及便携式阅读硬件的普及,导致传统纸质文献读者群大量分流(图2,表2):文学类(I)在2009年借阅量为62596册次,2010年减少40%,2011年再次减少12%;历史类(K)2009年借阅量为16002册,2010年减少31%,2012年再次减少3%;哲学类(B)2009年借阅量为13516册,2010年减少30%,2011年再次减少4%。
常见应试阅读型文献如语言类(H)、计算机类(TP)和经济类(F),相当一部分读者阅读这些文献是因为要考证、考级、考研或职称考试。这类文献不仅包括了专业性较强的专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包括一些应试辅导资料。前者专业性较强,学术价值较高,更新速度慢,电子化程度低,读者群体相对稳定。后者更新速度快,保藏价值低,电子化程度高,因此,读者对这类纸质资源的依存度在逐年降低:语言类(H)文献2009年借阅量为46406册次,2010年减少33%,2011年减少28%;计算机类(TP)2009年借阅量为39202册次,2010下降26%,2011年再次减少12%;经济类(F)2009借阅量为23509册次,2010年减少32%,2011再次减少13%。
(二)理化类纸质文献读者群的变化
对于数理科学和化学类(O)文献,教师和研究人员以查阅国内外大型数据库为主,本科生则偏向于借阅教材、教学参考书或辅导资料等纸质资源进行细读和精读,因此其读者群体相对较稳定:2009年借阅量为17221册次,在2010年减少了11%,而2011年又回升2%,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表2 纸质文献借阅量分类统计
表3 特色文献借阅量统计
(三)服装艺术类文献读者群的变化
武汉纺织大学的特色文献主要集中在艺术类(J)、纺织类(TS)和建筑艺术类(TU),这类文献既有以语言文字为主的理论著作和期刊,也有以画册形势展示的艺术作品。由于这类文献要求真实反映作品本身的艺术原貌,保持作品本身的颜色和图画各部分比例,因此出版时使用的纸质材料和彩色印刷质量都较高,开本比较大,定价高。图书馆在采购这类文献时,一方面追求出版物的完备精品,另一方面,为了使有限的资金能够收藏到更多种类的文献,复本率常常保持最低。为了有效保护文献,同时提高文献的利用效率,我馆对这类文献采取了相对灵活的借阅制度:对于以语言文字为主,价格较便宜,复本率较高的文献,可短期外借阅览;对于价格昂贵,复本率较低的精品文献,不外借,集中到两个大的阅览室阅读。
特色文献的借阅量由少数文献的外借量和多数文献的入室阅读量构成。外借文献量受网络分流影响呈现波动趋势:艺术(J)类2010年借阅量降低32%,2011年增长了7%;纺织(TS)类2010年减少14%,2011年减少15%;建筑艺术(TU)类2010年减少31%,2011年趋于平衡。然而,特色文献的入室阅读量受网络化影响较小,其借阅量反而略有增加:2010年增加14%,2011年增加6%。因此,特色文献的总借阅量在2010年增加了11%,2011年增加了6%,阅览室几乎天天爆满,表明这类资源其实还处在供不应求状态。
四、行业特色型高校纸质资源高效利用的建议
(一)科学采访,统筹规划
网络媒体传播手段先进,检索功能强大,信息存储海量,以传统纸质文献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强烈地吸引着读者,鞭策着馆藏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比如我校购买的众多大型数据库,其收录的电子文献内容几乎覆盖了所有我校订阅的专业期刊、学位论文和相当一部分专业书籍,这些数据库突破了传统纸质文献借阅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信息索求,这是导致普通文字类纸质文献借阅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在行业特色型高校,由于特殊读者群对图文类纸质文献的视觉效果的追求,使之还保留有相当大的读者群,其馆藏系统将呈现数字文献和纸质文献长期并举的局面。
在馆藏体系建设时,应仔细分析各类纸质文献的利用效率,评估及其对于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性,科学采访,统筹采购。对于已被电子资源替代的纸质文献,订购时宜降低复本率;对于一些科研急需的外文文献,虽然重要,但读者群小,需要量不大,订购时复本率也不宜过高;对于供不应求的特色文献,宜增加文献种类和复本率,加强建设。
(二)深入读者,勤于沟通
武汉纺织大学推行“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的实践表明,该制度十分有利于图书文献的科学采访和高效利用。通过安排一批具有信息咨询经验和较高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分别担任院部的“学科馆员”,负责在该特定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图书参考服务,在图书馆和各对口院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有价值的馆藏文献推荐给读者,同时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带给图书馆的管理者和决策层。比如为了解决服装艺术类文献需求上升,但购置经费有限,复本率偏低,供不应求的问题,学科馆员走访了大量的老师和学生,根据他们的建议,结合流通阅览部的统计监测,采用增加部分热门文献的复本率,延长开放时间,拓展阅读空间等办法,基本缓解了服装艺术阅览室的“塞车”现象。对于理工类专业,根据学科馆员反馈的信息,学生对某些与课程相关的专著、教材和教辅类图书还有需求,图书馆在削减一般文字类纸质文献复本率的时,保留了教参类纸质文献的复本率。
(三)特色资源,特色服务
首先,应优化阅读环境。读者需要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去品味书画之中的意境,去复原和吸收作者的创作灵感,因此,有必要对这类阅览室进行人性化设计,对空间采用类似于办公室的分隔,并适当装饰,为读者创造一个温馨优雅的独立阅读环境,并适当延长服务时间,以缓解空间环境和文献资源的相对紧张。
其次,应完善配套服务。学校应将馆藏书目数据挂在校园网上,并同时在阅览室附近醒目的位置展示,读者可随时随地查询,安排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馆员做导读工作,缩短文献资源的无效占用时间。艺术纺织类图书、画册或期刊普遍价格昂贵,复本率低,因此,学校应在阅览室附近设置足够数量的复印和扫描等配套设备,为读者提供方便。
其三,应兼顾一般读者的需求。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为方便艺术、纺织和服装等专业的师生,只在南湖校区图书馆设置服装艺术阅览室,然而,作为大众型消遣读物,这类文献在其他校区的师生中也有一定的需求,显然这种资源布局使这些读者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因此,宜创造条件,在不同校区有选择性地设置阅览分室。
(四)数字馆藏,馆际共享
行业特色型院校宜利用其丰富的、独特的馆藏资源,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的优势,对特色文献进行深层次高质量的数字化加工,建立馆藏特色型或行业特色型数据库。相对于购买的商业数据库,高校对这种自建的数据库拥有版权,可以实现高校之间的馆际共建共享。比如武汉纺织大学利用馆藏的纺织服装信息资源,构建成了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纺织中文期刊文摘数据库、服装专题文献数据库库和我国服装学科文献计量研究报告等8个特色数据库,并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纺织类高校共享学术资源库37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纺织服装类文献资源,同时也为纺织行业的发展供了信息扶持。
五、结语
由于网络分流,纺织类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借阅量而呈急剧下降趋势,但短期内依然有相当的读者绝对保有量,因此,在馆藏建设时,宜逐渐降低新购文献的复本率,加大数据库的购买力度。即使在网络化背景下,艺术纺织类特色资源依然有十分庞大的读者群,因此,在馆藏建设时,应充分保证文献的种类和复本率,提供人性化的借阅环境和配套服务,同时加速特色数据库的自建与馆际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司新霞.大学生纸质阅读习惯与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6):46-47.
[2]朱怡芹.从阅读动机及表现形式谈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34-36.
[3]管绪,俞清.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的订购与利用[J].情报杂志,2010,29:310-311.
[4]胡朝明,刘茜.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特色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68:68-70.
[5]韩春磊.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深加工模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2,25:255-256.
[6]别立谦,肖珑,朱强,等.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81(2):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