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率的作用

2013-05-08黎艳李莉汪晓红余枫代剑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1期
关键词:达标率出院依从性

黎艳 李莉 汪晓红 余枫 代剑

当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20岁以上成人的患病率已达到9.7%[1],成为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为应对糖尿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卫生部已经将糖尿病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最近开展的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降压、降脂和抗血小板和治疗的比例仅为42.92%、23.09%和18.45%;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达标率仅为38.98%、52.14%和28.79%。治疗达标率越低,临床结局也越差,这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总体治疗费用增加以及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等。因此提高治疗达标率,刻不容缓。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率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3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脑肾合并症。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龄(56.3±8.2)岁,病程(3.5±2.7)年;对照组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55.8±7.6)岁,病程(3.2±3.6)年。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病情、经济文化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测血压、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禁食12 h后,次晨7时采肘静脉 空 腹 血 测 FBG、HbA1c、TG、TC、LDL-C、HDL-C、hsCRP,测当日餐后2 h静脉血糖(2 hBG)。在德国ROCHE MODULAR 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BG、TG、TC、LDL-C、HDL-C、hsCRP,试剂盒采用ROCHE配套原装试剂。HbA1c在美国伯乐RIORAD-D10糖化血红蛋白仪上检测,试剂盒采用仪器配套原装试剂。出院时测BMI、SBP、DBP、FBG、2 h BG、TG、TC、LDL-C、HDL-C、hsCRP,出院后3个月、6个月测BMI、SBP、DBP、FBG、2 h BG、HbA1c TG、TC、LDL-C、HDL-C、hsCRP。

实验组就诊时由门诊专科医生宣教糖尿病的诊断及危害,住院治疗的必要性,专科护士给患者建立专用糖尿病科研病历,填写一般资料。入院后管床医生对患者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方式,具体教育内容包括:(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2)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3)讲解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正确的使用方法。(4)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处理低血糖。(5)自我管理及自我监测能力,教育患者定期检测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详细记录。(6)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7)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管床医生完善糖尿病科研病历,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治疗情况。出院后由专科护士按要求定期约诊患者,3个月内每半月1次,3个月后每月1次,管床医生指导患者用药、饮食、运动、监测了解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记录随访病历。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健康大讲堂,由专科医生护士讲解糖尿病防治知识,给患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鼓励患者间相互教育。对照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按照常规对患者进行一般性健康教育、分发宣传单页,出院后患者按常规就诊,不提供个别指导和来院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观察时间亦为6个月。

1.3 判定标准 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版)规定的2型糖尿病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标准,以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诊断标准。依从性观察:参照文献报道采用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2],评价患者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管理依从性。急性并发症指糖尿病合酮症、高渗性昏迷及各系统严重感染,慢性并发症指各种血管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BMI、SBP、DBP、FBG、2 h BG、HbA1c、TG、TC、LDL-C、HDL-C及其达标率无差异(P>0.05),血清hsCRP浓度无差异(P>0.05)。出院时同一组内SBP、DBP、FBG、2 h BG、TG、LDL-C较入院时降低,其达标率提高(P<0.05);BMI、TC、HDL-C较入院时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住院时间较短未复查HbA1C。见表1、2。

出院后3个月与出院时两组比较,实验组SBP、DBP、FBG、2 h BG、HbA1c、TG、TC、LDL-C、HDL-C及其达标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BMI、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后6个月分别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两组比较,实验组 BMI、SBP、DBP、FBG、2 h BG、HbA1c、TG、TC、LDL-C、HDL-C及其达标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月、出院后6月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出院时,出院3、6个月代谢指标达标率比较 %

续表

2.2 炎性因子的比较 两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 (表1) ,入院时及出院时无差异。同组内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均较入院时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低血糖事件及急慢性并发症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表4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的疾病,其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3]。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达标率,减少并发症患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但目前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距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尽管有部分患者曾经接受过健康教育,但总体血糖控制情况仍欠佳,低血糖发作较频繁,急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其代谢指标控制良好,达标率高,炎性因子hsCRP水平降低,低血糖、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以上说明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连续的和全面的[4]。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连续和全面地教育患者可提高糖尿病治疗达标率,减少并发症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释放。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合理膳食、规范用药、规律运动、定期监测,可保持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加强其控制血糖的疗效,改善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

[2] Toobea D J,Hampson S E,Glasgow R 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s[J].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3] 李亚,李社莉,徐杰,等.采用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及低血糖事件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272.

[4] Cabay C,Kushner I.Acute-phase proteins and other systemic responses to inflammation[J].N Engl.Med,1999,340(7):419-420.

猜你喜欢

达标率出院依从性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