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对急性心肌梗死身心状态影响的观察
2013-05-06夏彩金龙间玲
刘 英 夏彩金 龙间玲
非语言沟通对急性心肌梗死身心状态影响的观察
刘 英 夏彩金 龙间玲
目的研究总结非语言沟通对心肌梗死患者身心康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疾病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使用非语言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语言沟通在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身心舒适程度。
非语言沟通;心肌梗死;身心状态;观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约有65%是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如倾听、皮肤接触、面部表情及沉默等。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及急性心肌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1]。在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受病情的影响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出现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对治疗及病情的恢复都是有影响的。除对常规的语言性沟通外,非语言性沟通的运用,对患者的身心状态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心肌梗死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0~73岁,平均57岁。均经肌钙蛋白、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确诊。合并有基础慢性疾病:糖尿病2例,高血压13例,高血脂15例,肺心病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疾病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语言性沟通,具体如下。
1.2.1 营造良好的环境环境是影响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左右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要住监护病房并且要进行心电监护,各种仪器发出的警报声以及频繁的医护人员走动和严肃的表情均会使患者感到不安。病室宜予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保持病房内整洁,及时打扫卫生,并适时通风,限制患者的探视时间及人员数量,医护人员工作有序,避免忙乱而给患者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治疗与护理力求集中进行,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1.2.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可以清楚地表明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内心的隐衷。护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是建立感情的重要手段。当护士带着亲切真诚的微笑来往于病床旁,对患者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能增加信任感。在与患者沟通时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在向患者传达关爱、关心的信息。
1.2.3 目光的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心灵的语言,得体、有礼的目光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眼睛要正视患者。患者对目光接触等传递的信息比健康人更敏感,对于AMI急性期的患者,反复出现的胸痛,患者可有频死感或对行溶栓、介入治疗产生恐惧心理,护患交谈时应注意保持目光触接,交谈中至少要有50%~70%的时间注视着患者,才能得到对方信赖[2]。所以不要躲避患者的目光,也不要四处张望,避免让患者感觉心不在焉或不尊重。
1.2.4 专业性的皮肤接触皮肤接触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皮肤接触可作用于精神、神经系统,AMI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帮助其翻身、擦身等,不仅使患者感到舒服、放松,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对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协助其头侧向一边,在患者胸痛时握紧患者的手,在患者检查完身体后帮助整理好衣服等,这些都是接触沟通,传达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怀之情,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通过增加生理上的舒适度,间接地提高其心理舒适度。
1.2.5 适当的距离有研究表示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双方距离以必须能看清楚对方表情、说话不费力但能听清楚为度,一般采用以0.5m~1m的距离谈话,保持放松,舒适的姿势,能给患者亲切和舒适的感受,有助于放松心情,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2]。
1.2.6 适时的沉默沟通中利用语言固然重要,但沉默也是一种交流形式,恰当的运用沉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沉默可以给患者思考的时间,同时也给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和调适自己的机会,尤其在患者悲伤、沮丧时,以沉默的态度表示关心,表达护士对患者的同情和支持,但沉默的时间不能太长,长时间的沉默会使对方产生不耐烦的表现。
1.2.7 专心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要集中精力认真、用心的听,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而且还要使用能表达信息的举动,如点头、微笑等,不仅表达了对患者的关心,还表达了对话题的兴趣,鼓励患者继续说下去。
1.2.8 仪表护士端庄稳重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产生信任感,干净整洁的着装,体现了护士特有的精神风貌,象征了护士的自信。
1.3 效果评价运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价对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中的躯体不适感、睡眠与精力、饮食与性功能、情感需求、精神紧张度、认知活动、自尊等8个项目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者,患者的身心状态就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
2 结果
入院后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均得到控制,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结果(分)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逐渐增多。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重,出现胸痛程度异常剧烈,患者常有频死感,从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患者在溶栓或介入治疗期间,不仅需要直接性的语言进行沟通,还需要人们通过自身动作、表情、眼神、实物、环境等出发的非语言性护理进行沟通[4]。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住院治疗,需要受到人格的尊重,更加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根据我科患者数据研究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躯体不适感、睡眠与精力、饮食与性功能、活动与感觉、情感需求、精神紧张度、认知活动、自尊8个项目得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在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更加能够准确的进行情感交流及信息传递,减轻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能有效地促进身心康复。
[1] 廖少琴.非语言性护理沟通对心肌梗死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0-11.
[2] 钱慧珍.非语言性沟通在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5216-5217.
[3] 蒋静,古新丽.非语言沟通对心肌梗死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6(17):630-631.
[4] 王洁.132例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8(5):273-274.
R473.5
A
1673-5846(2013)02-0316-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